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wdsas

1、刘太公——汉高祖刘邦的父亲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父曰太公”,即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太公非名字,只是一种叫法,意思跟刘大爷差不多。据说,真名为刘煓(tuān),也作刘湍,名昂,字执嘉,即太上皇刘太公)。

(刘太公行乐图)

刘邦在跟项羽争天下时,老父亲刘太公曾被项羽捉了去,两军阵前威胁刘邦,说要烹了你爹。刘邦却不受要挟,说:“你项羽和我刘邦曾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杀咱爹的时候,煮好了记得也分我一杯肉羹!”项羽一听,好你个无耻刘季!

若换了别的父亲,估计这一辈子都不愿进儿子的门。但事后,刘太公似乎并未太在意这回事,想来也可能是理解儿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活着的刘太公看着儿子刘邦当上了皇帝。之后,刘邦封父亲为太上皇,安享富贵。于是,刘太公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世太上皇。

2、柴守礼——周世宗柴荣的生父

柴守礼的儿子柴荣,早年过继给后周太祖郭威当养子,郭威驾崩后,养子柴荣继位,成为后周世宗皇帝。


柴荣当上皇帝后,但其生父柴守礼一直活着,遂封生父柴守礼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荣誉高衔。当然,柴荣并没有封他亲爹当太上皇,原因有很多方面。

柴荣的帝位来自其养父兼姑父周太祖郭威,礼法上只能以郭家的继承人自居,只能认开国皇帝郭威为父。柴荣称帝时,柴守礼已经退休,在洛阳安享晚年,“终世宗(柴荣)之世,未尝至京师。”

后来,后周江山被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取后,柴守礼一直活到北宋年间,还在北宋做了官(太子少傅),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还命人为其办理丧事。


可见柴守礼活着的时候,不仅见到了儿子柴荣当上皇帝,还见到了孙子柴宗训当上皇帝,而且也见到了孙子失去皇帝。

3、赵与芮——宋度宗父亲,宋恭帝赵昰、末帝赵昺的祖父

赵与芮,宋理宗赵与莒的亲弟弟,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燕王赵德昭九世孙。

赵与莒、赵与芮兄弟虽是赵宋宗室,但已属远支,其父赵希瓐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


在赵与莒7岁、赵与芮4岁时其父便已过世,母亲全氏无力抚养这对兄弟,不得不寄居在娘家。由此可见,赵与莒、赵与芮兄弟作为宋太祖的后人,到了他们这一辈,已经与一般平民无异。


公元1222年,赵与莒因时势造化被立为宋宁宗的弟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有了宋宁宗皇侄身份。公元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宁宗赵扩驾崩,权臣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竑,立皇侄赵与莒为太子,改名赵昀,便是后来的宋理宗。


陆秀夫抱幼帝跳海(雕像)

宋理宗赵与莒无子,遂立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赵孟启为太子。公元1264年,宋理宗崩,赵孟启继位,是为宋度宗。于是,赵与芮活着的时候便看到了亲生儿子赵孟启做了皇帝。

公元1274年,宋度宗崩,宋恭帝继位。公元1276年,元军破临安。宋恭帝与其祖父赵与芮一同被迁往大都(今北京)。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被蒙古势力逼入绝境,大臣陆秀夫抱着幼帝赵昺大义跳海,赵宋(南宋)灭亡。

对于赵与芮来说,亲哥赵与莒是皇帝,亲儿子赵孟启是皇帝,俩孙子赵昰、赵昺也是皇帝,而赵与芮自己却不是皇帝。赵与芮亲见子孙三人当上皇帝,亡国后以高龄得以善终,享年80岁。

4、晚清父子两代醇亲王


两代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爱新觉罗·载沣,是父子关系。

奕譞,是道光帝旻宁的第七子,咸丰帝的弟弟,爵封醇亲王。咸丰帝驾崩,他唯一存活的儿子(慈禧所生)同治皇帝继位,不久同治帝英年早逝,慈禧的亲儿子没了。

醇亲王奕譞(左,光绪帝生父),光绪帝(右)

为了继续掌权,慈禧太后就选了醇亲王奕譞的第二子载湉继位,成为光绪帝。因此,醇亲王奕譞看到了亲儿子载湉当上了皇帝,作为臣子,父亲必须见儿子必须要给儿子下跪,山呼万岁。

醇亲王奕譞的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奕譞与大福晋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就是光绪帝。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第五子载沣,则继承醇亲王封号,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


醇亲王载沣(左,监国摄政王,溥仪生父)、溥仪(右)

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的二儿子当了光绪帝,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大儿子当了宣统帝(溥仪),于是这父子两代醇亲王,都是看着各自儿子当上皇帝,而二人却都不是皇帝。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大清亡。同时,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从此也画上句号。

历史无常也有常,古今都付谈笑中,也欢迎各位亲爱看官补充、留言!


峰子奇观

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约公元前271年--前197年)是历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即皇帝位,刘太公活着见到儿子称帝而自己却不是皇帝,在汉朝建立后,刘太公生活了5年。

太公,就是老大爷的意思,有文献记载刘太公本名为刘煓,字执嘉;或记载其本名即为刘执嘉,但是这些都是出于谶纬或野史,不足为据,他本人比较大的可能是一个没有大名的老百姓。

(刘太公行乐图)

题主提到的周世宗柴荣的父亲柴守礼也是这样一种情况,显德元年(954),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以郭威养子的身份继位为帝,此时柴守礼还活着,柴荣当皇帝后,封生父柴守礼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高官厚禄,但是因为从法统和宗法上柴荣是郭威的儿子,所以柴荣是以舅舅来对待柴守礼的,而且,因为两人关系特殊,见面礼节难以安排,所以柴守礼“终世宗之世,未尝至京师”,父子两人在柴荣当上皇帝之后没有见过面。

有意思的是,柴守礼寿至73岁,活到了公元967年,去世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是北宋致仕的太子少傅,这么说来,柴守礼不但看到儿子当皇帝,还看到孙子当皇帝,甚至在孙子的皇位被宋太祖赵匡胤夺取之后还活了7年。

宋理宗赵昀之弟荣王赵与芮,和柴守礼的某些方面有一点像,他是宋太祖十世孙,燕王赵德昭九世孙,他本是宋朝宗室远支,但其兄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赵昀)被立为宁宗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

宋理宗曾经有过的两个儿子永王赵缉和昭王赵先后夭折,景定五年(1264),赵与芮的儿子赵禥在理宗病逝后继位,是为宋度宗。德佑二年(1276),临安城被元军攻破,赵与芮和皇嫂、太皇太后谢道清、孙子宋恭帝被元军带到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授予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的官职和爵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7),赵与芮以80高龄在大都去世。

他和柴守礼一样,不但看到儿子当皇帝,也看到孙子当皇帝,也看到了孙子失去皇位。

还有两个这样情况的人,是清末的两个醇亲王,他们是父子。

父亲就是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醇贤亲王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他儿子就是光绪帝载湉。所以奕譞是又一个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醇贤亲王奕譞)

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袭封他的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就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所以载沣也是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曾任监国摄政王的载沣)


谈古论金

本国历史上一共有八个活着的本生父,见到儿子做皇帝。

子君父臣

1,东汉废太子清河孝王孝德皇刘庆和汉恭宗孝安皇帝刘祜

清河孝王庆,母宋贵人。······建初三年,大贵人生庆,明年立为皇太子,征杨为议郎,褒赐甚渥。······七年,帝遂废太子庆而立皇太子肇。·····【永元】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侯就国。······及帝崩,庆号泣前殿,呕血数升,因以发病。明年,诸王就国,······邓太后以殇帝襁抱,远虑不虞,留庆长子祐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至秋,帝崩,立祐为嗣,是为安帝。太后使中黄门送耿姬归国。······庆立凡二十五年,乃归国。其年病笃,······遂薨,年二十九。遣司空持节与宗正奉吊祭;又使长乐谒者仆射、中谒者二人副护丧事;赐龙旂九旒,虎贲百人,仪比东海恭王。太后使掖庭丞送左姬丧,与王合葬广丘。

-----------后汉书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肃宗孙也。父清河孝王庆,母左姬。······延平元年······十二月甲子,清河王薨,使司空持节吊祭,车骑将军邓骘护丧事。······建光元年···三月癸巳,皇太后邓氏崩。丙午,葬和熹皇后。丁未,乐安王宠薨。戊申,追尊皇考清河孝王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皇后,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

----------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第五

2,东汉渤海孝王刘鸿和汉孝质皇帝刘缵

孝质皇帝讳缵,肃宗玄孙。曾祖父千乘贞王伉,祖父乐安夷王宠,父勃海孝王鸿,母陈夫人。·····本初元年······五月庚寅,徙乐安王为勃海王。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建和元年······秋七月,勃海王鸿薨,立帝弟蠡吾侯悝为勃海王。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

千乘贞王伉,建初四年封。和帝即位,以伉长兄,甚见尊礼立十五年薨。子宠嗣,一名伏胡。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立二十八年薨,是为夷王。父子薨于京师,皆葬洛阳。子鸿嗣,安帝崩,始就国。鸿生质帝,质帝立,梁太后下诏,以乐安国土卑湿,租委鲜薄,改封鸿勃海王。立二十六年薨,是为孝王。

----------后汉书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3,魏燕王曹宇和魏元帝曹奂

燕王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改封鲁阳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下邳王。五年,改封单父县。太和六年,改封燕王。明帝少与宇同止,常爱异之。及即位,宠赐与诸王殊。青龙三年,徵入朝。景初元年,还邺。二年夏,复徵诣京都。冬十二月,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后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帝意亦变,遂免宇官。三年夏,还邺。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五百户。常道乡公奂,宇之子,入继大宗。

----------三国志卷二十 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陈留王讳奂,字景明,武帝孙,燕王宇子也。

----------三国志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第四

4,北魏清河文宣王元亶和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孝静皇帝,讳善见,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天平三年】十有二月,······壬申大司马、清河王亶薨。

-----------魏书卷十二 帝纪第十二◎孝静纪

5,后周柴守礼和周世宗郭荣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荣,太祖之养子,盖圣穆皇后之侄也。本姓柴氏,父守礼,太子少保致仕。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书)世宗纪一

6,南宋荣王赵与芮和宋度宗赵禥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讳禥,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也。

------------宋史卷四十六 本纪第四十六

7,清醇贤亲王奕譞和清德宗载湉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文宗嗣子,穆宗从弟也。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本生母叶赫那拉氏,孝钦皇后女弟。同治十年六月,诞於太平湖邸第。······【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乙亥,赈湖南被水州县灾。乙酉,上奉皇太后临醇亲王邸视疾。丁亥,醇亲王薨,辍朝七日,上奉皇太后临邸视殓,皇太后赐奠。命王子镇国公载沣即日袭王爵。上成服,懿旨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己丑,懿旨赐谥曰贤。皇帝持服一年。

-------------清史稿卷二十三 本纪二十三德宗本纪一

醇贤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为醇郡王。······【光绪】十六年正月,以上二十万寿,增护军十五、蓝白甲五十,授载涛二等镇国将军。十一月,王疾作,上亲诣视疾。丁亥,王薨,年五十一。太后临奠,上诣邸成服。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称本生考,遵高宗御批;仍原封,从王志也。谥曰贤,配享太庙。下廷臣议:上持服期年,缟素、辍朝十一日;初祭、大祭,奉移前一日,亲诣行礼,御青长袍褂,摘缨;期年内御便殿,用素服;葬以王,祭以天子,立庙班讳。十八年,葬京师西山妙高峰。宣统皇帝即位,定称号曰皇帝本生祖考。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八诸王七

8,清醇亲王载沣和清逊帝溥仪

宣统皇帝名溥仪,宣宗之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监国摄政王载沣之子也,於德宗为本生弟子。母摄政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二年春正月十四日,诞於醇邸。

------------清史稿卷二十五 本纪二十五宣统皇帝本纪

【奕譞】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载洸,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进镇国公;载沣,袭醇亲王,宣统皇帝即位,命为监国摄政王。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八诸王七


高大壮就是这么自信

太上皇,是古代皇权政治的特殊产物,是称皇帝的父亲的一种叫法。太上皇中,有的是已经禅位于子辈的皇帝,有的是开国皇帝的父亲。一般的太上皇没有什么实权,只是颐养天年;有的可作朝政参谋;只有极少数还握有实权。太上皇都是已在世的人,若已离世,则称先帝了。

前221年,秦先后灭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尊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这是中国的第一位太上皇。

前201年,刘邦建立汉朝,其父刘太公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太上皇。他是历史上未曾成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唯一的人。

301年西晋八王之乱起,赵王司马伦纂位自立,封惠帝司马衷为太上皇。

577年,北周大举进攻,北齐危在旦夕,北齐后主高纬速传位于太子高恒。而自任太上皇帝。

626年,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失势,不得已传位于唐太宗李世民,从此不再现朝政。

712年,唐睿宗李旦传位于唐玄宗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756年,安史之乱中,玄宗逃向蜀中,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1125年金灭辽后南侵宋徽宗赵佶即传位于太子赵桓(即宋钦宗7自己被尊称为教主道君皇帝。

1224年,西夏神宗李遵顼自号上皇,传位于子李德旺(即献宗),他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皇帝。

中国历史上,被尊为太上皇的一共有二十多位,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绮阁书生

这个就太多了,简单分享几个我们所熟知朝代的帝王吧,首先汉朝的开国之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可是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登基为帝的。

其次曹魏末代皇帝曹奂在公元260年继承皇位,他的父亲燕王曹宇去世时间是在公元278年,也是亲眼看着自己儿子登基为帝。

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度宗赵禥因宋理宗无子,在公元1264年,宋理宗去世后接受遗诏登基为帝,他的父亲赵与芮去世时间是在公元1287年,也是符合题主所说的。

清朝有两位不得不提了,一个是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去世时间是在公元1891年,而光绪帝登基时间是在公元1875年,另外一位就是清朝末代帝王宣统帝溥仪继位时间是在公元1908年,他的父亲载沣是在公元1951年去世,自然也是符合题主所说。

至于其他就不甚了了了,有知道的欢迎补充呦!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刘太公,是刘邦他老爸,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刘太公,随是刘邦的老爸,但刘邦这个无赖皇帝真不是个孝顺的儿子,在战争中,抛妻弃子是常事,心够狠;在楚汉对决中,项羽逮到了刘邦的老爸,要挟刘邦,刘邦竟然说出了:“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的话,不论他是真心还是一种策略也罢,也是让人心寒;

刘太公,这个太上皇,无实权,也就是一个富家翁。


密探零零发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没当过皇帝却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的父亲应该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不过和后世的太上皇不同的是:后世的太上皇要么像李渊虽然退位后无实权,但毕竟曾是大权在握的皇帝;要么像乾隆即使退位扔大权独揽。而刘太公从没当过一天皇帝,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刘邦当了皇帝,所以才荣登太上皇之位。

题主所提到的周世宗柴荣的父亲柴守礼也与之类似: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亲生孩子都在朝代更迭之际被前朝势力杀了,所以他只能选择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柴荣。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以郭威养子的身份继位为帝,此时柴荣的亲生父亲柴守礼还活着。柴荣继位后给自己的亲生父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高官厚禄,但按当时的皇室礼法:柴荣继承的是自己姑父兼养父郭威的皇位,因此从名份上而言过继之后的柴荣应该管柴守礼叫舅舅。正因为如此柴守礼虽是皇帝的亲生父亲,但从礼法上而言只是柴荣的臣子,二人见面得行君臣大礼。因为见面礼节上的纠结,柴守礼“终世宗之世,未尝至京师”——柴荣继位后父子俩就没见过面。最厉害的是:柴守礼还特别长寿——他去世时已是北宋年间,也就是说他不仅活着看到自己的儿子称帝,还活着看到孙子称帝,甚至一直看到赵匡胤黄袍加身把他孙子从皇位上赶下了。好在赵匡胤登基后优待柴氏家族,没有为难他们,最终柴守礼以北宋太子少傅的身份死去。

在清代有一对父子都出现了类似情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醇亲王“:同治皇帝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原本按清代祖制理当由同治皇帝的侄子辈继位,但专断朝政大权的慈禧太后为了方便自己继续揽权执政而立了自己妹妹和醇亲王奕譞所生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醇亲王奕譞死后”醇亲王“这个爵位由他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承袭,令载沣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兄长光绪皇帝驾崩后也没子嗣继位,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最终慈禧选择了他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于是前后两代醇亲王都见到了自己的儿子登基称帝,不过也有所区别:尽管奕譞和载沣在自己儿子称帝后都是名义上的臣子,但光绪皇帝在位时期慈禧太后掌权,奕譞一直小心翼翼担惊受怕,生怕自己出错给自己的皇帝儿子带来麻烦;载沣倒是以摄政王的名义名正言顺监国摄政,比他父亲有实权,可这时的清政府早已无力回天,载沣最后不得不作为清政府实际上的执政者在自家王朝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这个在历史上还真有,下面我列举几位。

一:刘太公,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在刘邦做皇帝以前一直居住在老家沛县,汉楚争霸时被项羽抓住,用来威胁刘邦说要煮了他爹,刘邦竟然回答道:“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爹不就是你爹吗,你要煮了你爹的话,那给我也分一杯羹吧”,项羽差点没气死,马上就想把刘太公杀掉,幸好被项伯劝住。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后,尊太公为太上皇,所以刘太公是第一个没当过皇帝就成为了太上皇的。

二:末代皇帝溥仪的爹爱新觉罗.载沣 因为光绪帝没有儿子,他死后没人继承皇位,所以慈禧只能从宗室里面选一个,选中了溥仪,他的父亲任监国摄政王。

三:爱新觉罗.奕譞(xuan),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咸丰死了以后配合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同治死了以后因为没有子嗣,光绪被推上了皇帝的座位,奕譞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


霦舞

这种情况应该不多见,如果出现一般也是傀儡小皇帝出现时候,但是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没有什么亲人的皇族做傀儡,碰上心狠手辣的会直接杀掉小皇帝的亲人。

在我的印象里最出名的应该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或者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但是他的命运似乎也不怎么的,先是被项羽扣押,提心吊胆,差点被烹煮,等儿子当上皇帝后尊他为太上皇,没有实权不说,还得是不是被儿子嘲讽,名为太上皇,却还得跪拜儿子,估计是太上皇里面最悲剧的了吧!


欢子247

共九人,看到儿子当皇帝,而自己不曾为帝。

1,西汉高帝刘邦父。

2,东汉安帝父清河孝王刘庆。

3,东汉质帝父渤海孝王刘鸿(不仅看到自己儿子当皇帝,还看到自己儿子被梁冀杀)。

4,曹魏元帝父曹宇,(和儿子一起在西晋善终)。

5,东魏孝静帝父清河文宣王元亶。

6,五代后周世宗父柴守礼,(活到北宋,寿终正寝)。

7,宋度宗父赵与芮(宋朝亡了,儿子孙子都死了,他却活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8,清德宗光绪父醇亲王奕譞。

9,清宣统帝父嗣醇王载沣(活到解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