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开撕”董明珠,到底谁成就了格力?

事了了

网红董明珠表现太显眼,总会让一些人眼红、脸红。我看朱江洪是有点替董明珠脸红。

董明珠太高调了,有时就信口雌黄了。记得多年前,她每年出版一本署名董明珠著的书,读来让人激情澎湃。

今年年初,朱江洪创作完成一本自述书,按他的说法,是不少老员工力压之下不得不写的,不然格力的历史就全是董明珠的历史了。

董明珠是一位营销天才,线下是大神,线上大火时,她又变身网红,以嫁接与雷军的赌局为最。她同时因为格力代言,电视上的巨额广告投入,也使得她成了荧幕霸。

我的观点,以一名打工者身份加入格力,后成为最高实权人,董明珠一定是用实力、汗水说话的。但,绝不能说董明珠造就了格力。

创始人怎么办,提拔她的,放权她的人不算有能力有眼光了吗?

从朱江洪屡次的公开表述,与董明珠的战略不符来看,他们师徒是彻底决裂了,而董明珠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功劳簿中没走出来。频频霸气、骄傲。或许不如此,她就会被拉下马吧。

但只要她思考下退休之后,而这迟早会发生,她就能多些同理心。

最怕,不是自己的非要认为是自己的,非要用各种元素去塑造成自己的,这是怎样的悲剧!

另外,董明珠已忽视营销语言和真相的界限了,完全沉迷于此,变成“帝王”迷失症了。

朱江洪是创始功臣,是退休之前格力的绝对当家,也是董明珠的恩人,如果没有朱,不会有董明珠及在她带领下的格力。

我们也对董明珠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和高成效管理表示钦佩,但不得不指出,董在格力发展历史的混淆视听上,是有“罪”的,是需深刻反思的。

不管怎么叫嚷,不是你的,终会离你而去。


财经作家邱恒明

朱江洪与董明珠之间的理念冲突,其实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朱江洪是格力空调的店创始人和奠基人,可以说,如果没有朱江洪就没有格力空调,没有了格力空调,那就更别谈董明珠。而董明珠对于格力空调的意义就在于,董小姐让所有人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格力空调。所以说两者如果对比的话。朱江洪的想法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么董明珠的想法是广而告之,雄鸡一唱天下白。关于两人在经营决策理念上的分歧,其实就是时代与发展的抉择。如果一定要说谁成全了格力?个人认为还是董明珠在其中起的作用大一些。

虽然说朱江洪作为格力空调的元勋,可以说一直看着格力空调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为格力空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朱江洪一手提拔了董明珠,可谓是慧眼识人。有很多讨论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董明珠与朱江洪之间的矛盾,董明珠忘恩负义。其实这只是一个商业方向的抉择,不要把个人的情感拉进来。

虽然董明珠的一步步走上前台,与朱江洪的提拔有很大的关系。但从历史唯物的角度来看,董明珠是格力空调顺应时代发展寻找的领导者,董明珠的一步一步看似偶然,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简单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格力空调要想发展壮大,即便是不出现董明珠,也会出现李明珠,张明珠。而董明珠这些年来的表现来看,确实她对于格力空调的跨越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线下推动核心技术研发,线上变为网红IP,对于格力品牌的塑造,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就目前情况而言,格力空调已经深深打上了董明珠的烙印,两者已经深度融合,不可分离。

总之,朱江洪与董明珠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商业方向的一种选择。如果一定要上升为撕逼的争吵,那就显得太低级了。所以说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即可,如果一定要纠出一个对与错,罪与罚,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小散李大鹏

可以说没有朱江洪就没有格力,但真正把格力带领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王者的人肯定是董明珠。

格力电器公司成立于1992年,时任海利空调器厂厂长的朱江洪受命出任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朱江洪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在任期间把一个原来技术落后的组装线,年产2万台空调器的小厂,成功改造成为年产量250万台的行业巨头。并于1996年帮助格力电器在A股成功上市。

朱江洪在2001年4月开始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是格力电器推行“零缺陷”工程,引进“六西格码管理法”的倡导人。

现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公司创办之初是一个普通销售员。在1997年的时候,注重技术的朱江洪看到了董明珠在销售领域的非凡才能,提拔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销售副总;而公司也在董明珠的带领下连续11年夺得国产空调第一名。

到2001年,朱江洪担任格力董事长后,推荐董明珠接任总经理。直到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接任格力董事长。在长达将近20年时间内,两人通过默契合作共同把格力电器打造成为中国空调王者。

所以一直以来,由于朱江洪对于董明珠的知遇之恩和双方的默契合作关系,外界一直认为朱董两人师徒情深。

从组建格力公司,到奠定格力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和提拔董明珠,完全可以说是没有朱江洪就没有格力成功的基础。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好的推广,成功的高度必然会有局限。而董明珠在销售领域的非凡才能,成功的把格力空调推上国内空调行业的王座,犹如一步步地把一个王子培养成为一个王者。

董明珠近几年来在各种公开场合表现非常高调,而且频频有跨界的投资活动,虽然争议颇大,但在公司空调业务强大的盈利能力覆盖下,仍然带领格力电器成为A股市场最会赚钱的白马股之一,为买入格力股票的股民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作为一个老股民,小编认为朱江洪和董明珠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许两者之间就像一对多年的父女。作为一个老家长,朱江洪不愿意看到格力公司在空调行业之外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董明珠更希望通过多元化来宣示自己作为格力新当家的形象和威望。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老股民,小编相信只要格力公司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注重高品质,董明珠一定是最适合带领公司开疆扩土的领导者。

白马华菲特

一个是格力的创始人,一个是将格力推向全新高度的绝对功臣,目前来谈谁的功劳更大一些显然难以评断。应该说格力向前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默契的配合不仅带领格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朱董配“更是成为了行业的一段佳话。

2012年朱江洪卸任后,董明珠接任,从此格力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董明珠以自己张扬高调的个人风格成为网红企业家“董小姐”,也使得格力深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向快人快语的董小姐每次讲到格力电器业绩,都会把2012年作为对比的时间节点,而且称“格力真正有专利技术是从2012年开始的”,此言论“去朱江洪化”意味浓重,甚至2016年接受采访直言: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没错。当然这些轰动性的言语也被媒体爆出两人间隙明显,不过一向为人低调谦逊的朱江洪对此并没有回应。

而在2017年,朱江洪在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提到,“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也一度被解读为“开撕”董明珠。

不仅在格力是谁的这个问题上两者意见不一,在经营层面上,朱的单一化和董的多元化经营也出现了分歧。尤其董进军手机领域做的不够理想之后,紧接着要要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收购珠海银隆,被股东大会否决后,还是执着的拉上王健林以个人身份入股,如今银隆在电池领域上选择的失误,面临巨大债务困局已经导致全国部分工厂遭遇停产危机。从目前董小姐的决策来看,多元化道路应该说走的很艰辛,也很失败。

当然这也并不能够断定多元化战略就不好,毕竟老对手美的在多元化道路上就走的很顺畅。尤其收购德国库卡这笔优质资产,使得其在智能机器方面硕果累累。当然在空调领域,美的目前还是被格力吊打这是不争的事实,从两者的空调销售量和空调净利润方面就可以看出差距,这说明美的的多元化战略在销售成本方面还没有完全解决好,而且本世纪初很多知名企业集团走多元化道路最终都没落了,所以多元化道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还是存在巨大的风险。

大家怎么看呢?也欢迎大家点评!


侯贤平

先说两句: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事易时移,变法宜矣

既然退了,就不要乱说话,乱插嘴,多说无益,少说为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用,一代人的'做法,一代人的认识,一代人的功绩。既然做了伯乐,选好千里马,就应放手使用,成就了别人,也就等于成就了自己。

春兰与海尔是同一时期的弄潮儿,海尔多种经营发展'至今无怨无悔,春兰的衰落是不争事实,但不一定都是多种经营的原罪。

企业经营的好坏没有统一模式,关键在于要选对人。企业需要核心,企业长久发展需要有领军人物带队。

不要总遥想当年,不要总摆过去的功绩,该学会放下,该懂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

现在格力到了转折期,到了一个新的风口浪尖。你如果还自诩格力人,就要放眼未来,信任现在的当家人,让他们自己迈开腿,走他们认为对的路,因为格力最近三年业绩早已经证明:信董姐没错,不信董姐后悔。



新文化街男孩

其实朱江红不会指责董明珠,更不会和董明珠争抢功劳,这都是我们这些无聊的人挑起的风波,到底谁成就了格力,是所有的格力人,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一旦成功都会把功劳记在领导身上。

朱江红起初狠抓产品质量,树立了格力品牌,使格力深入人心,为后来的营销打好了基础,营销水平再高,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照样卖不出去,所以一个产品的成功需要各个方面,不是单纯的营销。

朱江红应该是元勋人物,格力的缔造者,在董明珠没有去之前已经名声鹊起,只是董明珠让格力又上一个新台阶,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很多,我们往往会忽略其他环节默默奉献的人,我们只看重谁把产品推向了高潮,所以董明珠的名气大于朱江红。

董明珠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面前,说话又很另类,慢慢名气越来越大,俨然成了网红 ,很多雷人语气叫大家记忆尤新,当中又有很多故事情节,大家能不记得董明珠吗?其中最为知名的事件,说某某经销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想开后门,结果叫董明珠直接拒绝了,大家想想自己的哥哥都不行,这样的事件能不永远铭记在心吗?

董明珠在管理上确实也是动真格的了,六亲不认,有一次还没有到下班时间,员工就去吃饭了,每人罚款50元,在那个月工资800元的年代确实不是小数目,大家都去求情,董明珠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最后每人罚了50元。

朱江红不可能和董明珠开撕,董明珠必须规规矩矩的尊重朱江红,他是老前辈,董明珠的今天都是朱江红成就她的,由于董明珠做事雷厉风行,慢慢得到了公司的重用,所以董明珠才有了今天。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在董明珠之前格力已经知名度很高了,这些成绩并非董明珠取得的,但是她接手后董明珠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把功劳归功于董明珠了,如果没有朱江红做的铺垫,看看董明珠有多大的本事。

所有的功劳不能归功于一个人,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再说一个知名的企业谁去了都会发展的很好,就像咱们现在的青岛啤酒,你找一个职业经理人都能做的很好,因为他已经很好了,即使一个不懂营销的人去青岛啤酒都能做的很好,企业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你左右不了的。

我们经常说的风大了猪都会飞,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猪会飞不是猪的本事大,是因为风大。

一句话是我们光大消费者成就了格力,,格力世界品牌


大海传媒

成龙的代言让格力成为名牌,董明珠的代言让自己成为名人。

那我就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下格力这个品牌。

但董小姐却敢这么做!但有个前提就是格力经过十年的广告投放,已经成为名牌!也就是说成龙的代言让格力成为名牌,而董明珠的代言,格力让自己变成名人。

董明珠的代言让让人感觉格力是董明珠一手创办的,是董明珠的私人财产!只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格力是国有资产,有人说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这是极其错误的,事实是没有国家就没有格力,没有董明珠还有张明珠李明珠。王洪江执掌格力的时候,格力发展的就很不错,这就是明证!

贪污有很多种,有的贪财,有的贪色,有的贪名

董用公款给自己打广告,让自己成为中国中国制造的代言人。这对提高格力品牌有帮助吗?

想像一下,如果2000年以前,格力不用成龙代言,而用董小姐代言,格力岂不是早就黄了。就算是现在,董小姐已经算是名人了,当大家知道格力手机的开机屏保是董小姐时,结果格力手机成为第一个在闲鱼上首发的手机。

董小姐又是搞手机,又是搞芯片,又是搞汽车,搞来搞去,现在格力能拿的出手的仍然是王洪江时代的空调!

王洪江时代打下基础的格力,继任者无论是什么明珠制造不瞎搞,都能不错。

但董小姐显然看不清这一点!


画佛人

朱江洪与董明珠,到底谁成就了格力?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

毫无疑问,朱江洪远远没有董明珠名气大,这位格力的创始人,是搞技术出身的,而董明珠是搞营销起家的。

可以这么说,朱江洪奠定了格力空调的品质,而董明珠,扩大了格力的影响力。或者也可以说,朱江洪奠定了格力的基础,董明珠把格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了。

其实,朱江洪可以说是董明珠的恩人,或者叫伯乐,是他发现了董明珠这匹千里马。

当朱江洪1991年组建格力电器时,董明珠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销售员。1994年,搞技术出身的朱江洪开始大幅度消减销售人员的待遇,导致大批业务员出走。

危难之际,董明珠坚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一年之后,董明珠升为销售经理,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从 1995 年— 2005 年,连续 11 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朱江洪一手提拔了董明珠。1997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销售副总;2001年,朱江洪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推荐董明珠接任总经理;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多年后有人评价: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运气。董明珠接管格力后,格力被董明珠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她以自己张扬高调的个人风格成为网红企业家“董小姐”。在不少人眼中,董明珠这个名字就代表格力,甚至格力也约等于董明珠。 不仅如此,董明珠还将格力搞得“风风火火”。与雷军(微博)发起10亿对赌,开启互怼模式;此后,又进军手机领域,并把本人头像作为开机画面;试图收购新能源汽车银隆,被股东大会否决后,拉上王健林以个人身份入股;与美的空调掐架不断,又与海尔、奥克斯互怼。

如果董明珠这样折腾下去,朱江洪是乐见其成的。但在市场搞得风生水起的董明珠开始在格力搞去朱化,这就有点像《乡村爱情》里王天来一门心思要肃清刘大脑袋余毒。这就有点过了,而且叫一直低调的朱江洪也难以忍受了。

于是,去年七月,朱江洪出版的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将两个人的矛盾公开化。

这实在令人痛心,其实,两个人原本可以共同书写出一段荡气回肠的企业家神话,不只可以写朱江洪的“以质量求生存”,还可以写董明珠的“以市场促发展”,而其中的互相提携、相互扶持更叫人感怀。

可如今,这一切似乎烟消云散,反而争得乌烟瘴气。

这实在大可不必。

我们的企业,说靠企业文化传承发展的,纯属扯淡。绝大多数国内企业,企业文化几乎都是什么“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等毫无营养的屁话。绝对没有一家国内企业有自己真正的可以传承下去并且不管人员如何更迭仍然可以靠其发展的企业文化,千万别把自己吹成是跨国公司那些百年名企妄图基业长青。

我们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打下了极其鲜明的企业家烙印。太多太多的企业,在第一代创始人功成身退之后,接任者很快就败光了企业,叫人不禁扼腕长叹。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格力,几乎是企业当中的一股难得的清流,在朱江洪退休后,董明珠把格力做得更大更强了。

多好的事啊!

两个人的功劳,两个人的事业,两个人的佳话。

如今,却要变成笑话了。

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没想到这个回答居然会有那么多人关注、点评,感谢朋友们的热情参与。

隔行如隔山,其实我对空调一窍不通,我家都安不起空调。我对格力朱董之争的了解均源自公开报道,绝不是胡编乱造,想编我都编不出来。

有人质疑我在搬弄是非,挑拨二人关系,我既没这能力,也没这动力。

说董“去朱化”,仅举一例:

董明珠曾在2015年做客央视时公开提到:格力真正有专利技术是从2012年开始的。2012年,恰好是朱江洪正式离开格力的一年。有业内人士认为,此言论“去朱江洪化”的意味浓重。

当年,我们企业虽然没做到格力这样的规模,但在药界,那也绝对堪称传奇。

创造这个传奇的老老板,当年我们建造著名的罗浮宫式办公大楼,在其中为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分配了一套住宅,唯独没有他的。他在任上反复强调:他一旦退休,绝不再踏进企业一步。

如今,他退休已经九年多了,现在的企业,哎,不说了。他从未对后任者做过一句评价,也从不对企业做任何评价,而且,他真的从退休后,再没进入过企业大门。

朱总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


无疑是朱江洪,董明珠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主管销售的"网红",而朱江洪是实实在在地紧抓产品质量和运营管理的格力董事长和创始人,带领格力成为中国空调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中国的制造业依然是初步发展阶段,产品质量和国外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好在我国采取了关税保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造出合适的发展土壤。在那时,空调产品质量普遍差劲,当时的企业谁具有先发优势,谁的营销厉害,谁就是龙头。



但是在90年代中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产品质量没跟上,任凭你有三寸不烂之舌,空调销量也上不去。格力空调如此,当时的龙头春兰空调也如此。为此,春兰空调还采取了产品多样化战略,把自己玩死了,而格力狠抓空调质量,选对了路。

网传是因为董明珠在97年当了副总后狠抓格力空调的质量,才把格力空调从破产的边缘救回来。但事实上,朱江洪可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科技水平极高,而董明珠当时并没有大学学历也只是营销业务员出身,哪个公司有非技术出身的营销负责人狠抓产品质量的说法?恐怕实际上朱江洪才有水平抓得更细吧。



另外,时间上也不对——格力是1996年11月上市的。按上市的条件,格力必须在上市前的3年内,也就是1994-1996年都是有较大盈利,还要达到一定营业规模的,何来破产之说?真相其实是,早在董明珠只是普通员工时格力已经非常成功,格力空调在96年上市时已经超越春兰成为中国空调的龙头老大,而董小姐成为副总促成格力1997-2012年的大发展只是锦上添花。

当时,是朱江洪认识到质量保证才是空调的真正出路,大幅降低销售人员的薪酬,而不断提升研发人员的待遇,鼓励大家致力于加强产品研发,提升空调质量。为此,包括董明珠在内的大批销售人员出走竞争对手,好在董小姐去了对手那边,发现对方空调质量太差,明白了朱江洪狠抓空调质量之英明,又回到了朱江洪的身边。



直到朱江洪退休的2012年,格力获得快速的发展,知名度也得到提升,"好空调,格力造"深入人心,董小姐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老总也广为人知,而朱江洪始终在格力默默抓好格力的内部产品质量运营而不为人所知。

而在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小姐做格力掌舵以来,格力却频频在冰箱、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折戟成沙,依然只能吃朱江洪留下来的格力空调这个老本。相比之下,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却频频成功收购欧洲的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等高科技公司,大力发展贯穿产品生产、管理和营销领域的大数据系统,把自身多个产业链提升到高度智能化的程度。若董明珠的营销才是格力的王牌,董明珠的狠抓产品质量救的格力,为何朱江洪离去后格力的冰箱、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都没有卖出去?为何董小姐突然失灵了?



董明珠之所以比朱江洪有更大认知度,主要是她更善于表现,是难得的20年经久不衰的"网红",而且也是广大女性同胞的在事业上的偶像。但抛开 "女总裁"和"网红"的标签,要想超越朱江洪,董明珠得在接下来投入500亿的芯片领域进行努力。

但是,正如朱江洪所说,格力不是不能做芯片,而是必须尊重产品研发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进行积累,董明珠不能再"毛毛躁躁",单纯地以营销和网红的思维来运营企业。


数说社会

这明明是争取企业控制权的政治斗争,是以朱江洪为主导的企业内部老人势力对董明珠的诋毁或则部分失误进行放大,以争取企业控制权恢复到以前朱江洪管理企业状态。

大家都知道格力是国企,国企很难像民企一样做企业人事管理,也很难严格以管理制度管人,人情管理都会占有一定成分,对一些中高层人员也不可能说开就开。朱江洪时代有一批其跟随者,现在很多也都跻身高层,有朱江洪的不断出头“公开发言”,很多老员工不鸟董明珠也是正常,董明珠的严格管理和强势领导,自然动了老人的利益和用权自度,有朱江洪和其主导的势力撑腰,这些人不怕董明珠也是自然,企业内部政权斗争不可避免。董明珠曾在一个节目里说过,一名格力质检员检出某供应商产品不合格,供应商几经疏通不能过,于是派人殴打了质检员,董明珠严肃处理,最后查到某高层受贿此经销商。董明珠要开除,依法查办,最后在任董事长的朱江洪出面说情,不了了之。由此可见面对这种监守自盗无法无天的行为,朱江洪的这种人情态度和处理方式,必然形成一股利益集团,这种管理方式显然不能应对当前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态势。董明珠的严格管理和强势和他们在企业以老行为方式肯定处处矛盾,政权斗争不可避免。

朱江洪除了创办格力外,最大的功劳就是让董明珠接任。目前家电行业竞争惨烈,各家技术都很强悍,服务相差无几,拉不开差距。格力技术强,海尔美的等一点都不差。并且海尔的国际化多元化强大的多的多,美的基本是家电全系列都很突出,他们在整体强都强于格力,但是格力还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说明目前董明珠领导的还是不错的,广大消费者都认为格力空调技术好,还不是董小姐一边一边整天在电视广告上说,给消费者灌输概念。有几个消费者能说出格力空调技术比海尔美的好在哪儿???董明珠做的好不好应该从格力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数据说话。

朱江洪

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应该团结支持现在团队,和现有团队团结一致,而不是董小姐一边努力塑造格力高科技企业形象,一边利用企业家身份在各大电视节目中推介格力电器,朱江洪等一帮人忙着拆台,目的无非是争权,本人虽不知朱江洪家人有无在格力任职??但是一帮老员工还死死退休多年领导人的大腿来对抗现有领导本身就是个问题。

退休仍然想控制企业才是朱江洪一次次出来冒泡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