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率三千人征讨,看敌军3万人,说:每人再加一口锅,结果大胜

历史上国家战争中,以多胜少的比比皆是,而以少胜多的,手指头数都数得出来,什么肥水之战啊,赤壁之战啊,都是以少胜多。因为一场战争,决定这这个国家的荣辱和存亡,一着不慎,可能就满盘皆输。要不是不得已,绝不会冒险。

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将领非常重要。

东汉的时候有这么一位英勇神武的将军虞诩,就是一个以少胜多的例子。虞诩一开始只是一个不知名的朝歌长,小小的官职哪里能显示出自己的才智。东汉元初二年,皇帝还是个十三岁的小屁孩,朝中大事都由邓太后主持。这时候羌族大举进攻武都,想要打开武都这个关口,南下直入京都。邓太后早就听说虞诩有军事才能,领兵打战很有一套,于是下令虞诩命他为武都太守,止住羌族的进攻,保卫京都,还给他赏了好多东西,以此勉励他。

虞诩带了三千人马浩浩荡荡的前往武都,这边羌族的将领早闻虞诩的威名,担心之余,决定先占据有利地形,在崤谷设下埋伏,就等着虞诩率领部队过去的时候,一举灭了虞诩这三千人马。怎奈这羌军将领也太小瞧虞诩的能力了,虞诩先派人前往崤谷打探消息,看到有羌军有设伏。

虞诩觉得自己兵寡不宜正面对抗羌军,于是散布消息——“我们人少,羌军人多,不能太草率进攻,崤谷易守难攻,我自己向朝廷递了奏表,增添兵力,到时候我们再进攻,才是上策。谁都不能请战,要不然本将军军法从事。”

还别说虞诩的话果然被羌军偷听了去,还信以为真的认为这虞诩短时间没不会攻打,所以就放心的分散兵力,去抢掳百姓,只留了少数人留守崤谷,给虞诩制造了机会。虞诩率领军队,一举突破崤谷,以每日二百里,马不停蹄直逼赤亭。途中让士兵做饭的时候增加锅灶,以此迷惑羌军,让羌军以为汉军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果不其然,羌军追上来以后看到锅灶是原本虞军人数的一倍,第二天甚至到了一万。羌军将领以为是朝廷的救兵到了,或者是附近的县有人加入了虞军,使得虞军壮大,羌军将领大惊失色,没想到汉军的速度那么快,不敢再追下去。

虞诩的部下看到羌军不战而退,非常佩服虞诩,却有不解的问他"以前孙膑有减灶法,而且每天行军的速度也减少,可是将军为何反着来,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虞诩说"今时不同往昔,咱们的情况和当时孙膑不一样,我军人少,只能用增灶法用此迷惑羌军,让他们以为附近的郡县和我军汇合,人数越来越多,让羌军不敢轻易来追,古法可用,但是不能死效仿,"部下更加佩服他了。

虞诩不到三千兵马,被羌军数万人围在赤亭,虞诩连续十日下令士兵坚守阵地,每每打败羌军,挫伤羌军锐气。第十日羌军又发起进攻,这一次,虞诩发现了羌军的弱点,害怕虞军的强弓。于是下令二十个强弩手为一组共同射向一个敌人,一排排羌军倒下,羌军将领大惊下令撤。虞诩领兵反击,敌我两军都有伤亡。

此次出兵,让敌人知道了自己不过只有这两千余人,和羌军相比人数上还是弱势。虞诩也知道自己暴露了,于是就命令将士排成一排排长对,从东门进去,再从北门出来,将10个城门都打开,换上不同的衣服,抬出一口锅,来来回回,显得人多势众,十分热闹。

羌军看到这场景,惊呆了,哪里还想到虞军还有那么多人,军心动摇,再加上之前领教了虞诩的厉害,就想着撤兵会老家去。

虞诩也想到了羌军想要退兵,毕竟自己大挫羌军,再来,也是吃亏。于是虞诩命500人在羌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埋伏,果然看到羌军要逃跑,埋伏的汉军拦截羌军,大获全胜。

虞诩以三千人打败羌军数万人,也让他声名远扬,人们都知道这大汉朝有一个可比孙膑的军事奇才虞诩。他也得到朝廷赏识做了高官。

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将兵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创下奇功。这才是一位保家卫国的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