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明朝16个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明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我们去旅游,常常听到的是“十三陵”,可是明朝明明有16个皇帝,为何不是“十六陵”呢?

就让我们来看看,究竟哪几位皇帝没有葬在十三陵。

第一位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那时,明朝定都南京,而北京的十三陵是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才开始建造的,所以他前面的两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孙子也就是第二个皇帝朱允文,自然就没有葬在十三陵。

朱元璋的陵墓建在南京钟山脚下的明孝陵,而朱允文在其四叔朱棣起兵逼宫的时候至今下落不明。

还有一个皇帝,景泰帝朱祁玉的帝位,是从其哥哥手里争夺过来,虽然他在位时也在十三陵修建了陵寝,但在其兄明英宗复辟成功后,将景泰帝封为成王,等于丢失了帝位,自然就不能葬入皇家十三陵了。

为何把一样的东西叫“雷同”?

很多人喜欢看电视剧。在字幕部分经常看到:“本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意思是说如果存在与社会生活中事件相同的地方,那也只是巧合。

这里有个缘故:雷在古代易经中为震卦。震卦是万物生长或茂盛的开始。

春雷过后,万物与之相和,得阳光雨露而繁盛。雷常与电相伴而生,所谓“电闪雷鸣”;雷也常与回声相联系,如雷声过后,山川、溪谷皆有回声。看起来就像是在附和“雷公”一样。“雷同”有附和的意思,多指旧时文人没有自己观点,而附会古人的见解。

如《礼记·曲礼》说:“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因此“雷同”一词的来历应取“雷声过后,万物与之相应”的意象。虽万物与之相和,譬如空谷回声,终究不同于雷声,虽形似而不神似。说“雷同”,有时也包含谦虚的意思。风雨虽然也是自然现象,但终没有“雷声”发出、万物与之相应的现象。

所以,我们看到的也只有“雷同”,而无“风同”或“雨同”了。

自己的声音为何听着不一样?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听到录音设备里自己的声音都会惊讶地反驳:这哪里是我说话的声音?其实,那声音确实是自己的原声。可为什么自己说话的声音听起来那么不同呢?

人是通过耳朵内耳膜的振动听到声音的。人们听自己的声音时,并不仅仅是通过耳膜的振动,同时还会通过头骨来传播,声音是通过喉管与耳朵之间的骨头直接到达内耳,在传达到脑部中枢神经中的听觉部位的。

这就代表,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一种通过空气和身体传播的混合声音,声音的能量和音色的衰减与变迁相对较小。而别人听到的声音,则只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能量会大量衰减,音色也有一定的变化。

到达别人的耳朵时,要通过外耳、耳膜、中耳,最后进入内耳,这一过程也会对声音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平时听到自己的声音,确实是和别人听到的声音不一样。

同理,通过不同的媒介所传播出来的声音也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手机里、答录机里的录音与自己听到的声音会有所不同的原因。如果能发明一种仪器,让他人听一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就有趣多了。

为何数歌剧演员都那么胖?

为什么大多数歌剧演员都那么胖?有一种理论认为超重对发音有益。我们身体的许多部分相互作用产生了声音,我们称之为嗓音,但是最重要的部位还是喉咙。

我们的声音来自喉咙里声带的振动。喉咙的外表面有一层黏膜组织,它是用来缓冲声带振动时所产生的碰撞的。一些研究显示当黏膜比较厚实且丰满时,就能更有效地将肺部的气流转变成更高、更有力的声音。

如果你超重,你的黏膜里就会堆积更多的脂肪组织,从而也就会使你的声音变得更有力。

为何围棋只有黑白两色?

相传在上古时期,帝尧治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邦内一片祥和景象。由于之前经常在外巡查,帝尧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好在孩子们大都很懂礼数,唯有散宜氏所生之子丹朱最让人头疼。

丹朱已经十七八岁了,却终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有的时候,甚至散宜氏都拿他没办法。后来天下太平,帝尧可以空出时间,过问孩子的事情了。他听说了丹朱的所作所为,心中惭愧:是自己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啊。帝尧想:丹朱如此放纵,定是没有找到心中志向,如果适当引导,是个可塑之才。

于是,帝尧命人把丹朱带到平顶山,将天下苍生指给丹朱看,循循善诱,希望丹朱能明白他的一片苦心。但是丹朱根本没把天下放在眼里。

帝尧明白,丹朱的心不在如何治理天下上。他顺手拿起身边的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十几条纵横相交的网格,然后命人取来数百颗石子,告诉丹朱说:“我现在要教你能够打败所有人的能力,这样,以后就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你了。”丹朱一听,立时有了兴趣,跟着帝尧学起了“制人之术”。

从此,丹朱一心放在学习“制人之术”上,再也不胡作非为了。他也渐渐明白,这“制人之术”其实是父亲在教他“博弈”的技巧,里面包含有治理天下、行军作战的艺术。据说,这种“博弈”之术,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围棋”。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就已经是一项比较常见的棋类活动了。人们称这种黑白棋为“弈”,下围棋就是博弈。双方各执一色棋子,以围为攻,以占为进。

大约在汉魏时期,围棋有了今天的样子。围棋棋子只有黑白两种,自古便是如此。人们认为,黑白表示阴阳。万物由阴阳而生,二者相生相融,变化多端。

而且,黑白还有黑暗与光明的意思。执棋双方相互攻击,你来我往,其中蕴涵的不仅是军事作战方面的战略技巧,还承载了很多动静博弈之术。所以,围棋又被人们称为“黑白棋”,一直是国人喜爱的棋类游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