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让乾隆皇帝都感到好奇

“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让乾隆皇帝都感到好奇

明十三陵位于距离北京市约为50公里处的天寿山麓,是自明朝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代帝王的皇陵总称。这十三座陵墓分别为:长陵(明成祖墓)、献陵(明仁宗墓)、景陵(明宣宗墓)、裕陵(明英宗墓)、茂陵(明宪宗墓)、泰陵(明孝宗基)、康陵(明武宗墓)、永陵(明世宗墓)、昭陵(明穆宗墓)、定陵(明神宗墓)、庆陵(明光宗墓)、德陵(明熹宗墓)、思陵(明思宗墓)。明代十三陵的坐落之处山色青翠、风景秀美,是现今保存比较完好的陵墓群落。

“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让乾隆皇帝都感到好奇

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大规模的一座陵墓群落,其中居然有十二座陵墓是无碑无文的。这种情况不禁让人想起女皇武则天陵,她的墓碑之上也没有碑文刻录。后人也因此而浮想联翩,终不得定论。但是明十三陵中无字碑文数目之大却更加耐人寻味,究竟为何?

这样的疑问也让清乾隆帝好奇得很,他在《哀明陵三十韵》中问道:“明诸陵,唯长陵有圣德神功碑文,余俱有碑无字。检查诸书,唯徐乾学《读礼通考》载,唐乾陵有大碑,无一字,不知何谓?而明诸陵效之,竟以为例,实不可解也”

“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让乾隆皇帝都感到好奇

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是:由于皇帝是一国之君,他的功绩之大不是一座小小的碑文就可以覆盖的,所以明代的历代皇帝也就不刻碑文了。而且相传明成祖也曾经说过“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由臣子们所写出来的碑文都是好话言尽,是不是能够得到后人的认可也不能断定。因此后来的官吏都不敢在皇帝的墓碑之上刻录功绩,树立碑文的权力只有继位的皇帝才拥有。

“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让乾隆皇帝都感到好奇

其实明成祖之后的六代皇帝都没有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现在的六块圣德碑还是明世宗嘉靖所补立。嘉靖曾对大学士夏言下达谕旨:“前在陵工曾谕卿,独长陵有功德碑而六陵未有,无以彰显功德,今宜增立,示所司行。”

在工程全部完结之后,严嵩就上奏嘉靖皇帝,要求撰写碑文,其云:“查得成祖文皇帝圣德神功碑文乃仁宗昭皇帝御撰,今献陵等陵碑文。伏请皇上亲御宸翰制文,镌石以记述列圣功德,垂示于万万世。”假若碑文由嘉靖所撰,是符合明代皇陵碑文撰写的要求的,然而嘉靖皇帝却始终没有完成这项大业。有的人认为嘉靖沉迷于歌舞声色,无暇顾及碑文的撰写;也有人说是因为嘉靖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众说纷纭。

“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让乾隆皇帝都感到好奇

明十三陵中只有明成祖的长陵之上刻有碑文,其余十二陵的无字碑文因何而来,欢迎各位读者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