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安禄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笑看人生172872934

历史上的安禄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应该说安禄山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首先他是唐朝的节度使,也就是一方诸侯。同时他还担任过唐朝的御史大夫,也就是唐朝的重臣。另外他还造反建立过自己的王朝,虽然不被认可,但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之一。而除此之外,他还有胡人和宗教领袖这两个身份。

职业官僚的特点

安禄山的基本身份是职业官僚加职业军人,而在中国古代,要做这两种职业,有几种性格特征可以说的必备的。首先要极其善于钻营。比如史书上记载安禄山从军的起因,竟然是因为他去偷时任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羊,结果被抓住之后马上要被乱棍打死。但安禄山却高喊自己能帮张守珪抓胡人俘虏,张守珪觉得不妨让他一试。结果屡试屡成,张守珪大感满意,后来不但让他做了偏将,还收他为义子,为安禄山后来平步青云奠定了基础。

安禄山的标准像

而说到义子,可能大家更熟悉的还是安禄山后来又认了杨玉环作干娘,成了杨贵妃的义子。安禄山深谙为官之道,特别喜欢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所以朝中百官,许多都会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好话,这也让唐玄宗认定安禄山为可用之才,对其极力提拔。

而安禄山何等眼亮,很快就看到了当时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所以又很快和杨玉环主动接近。《旧唐书》记载,安禄山:

请为贵妃养儿,入对皆先拜太真。

也就是主动要求给比自己小16岁的杨玉环当干儿子,每次入宫都先拜见杨贵妃,然后才拜见唐玄宗。而且野史里还进一步有了“贵妃洗儿”的传闻,说杨玉环收了安禄山当干儿子之后,还按照风俗给他洗澡,李隆基还在旁边围观,看得哈哈大笑。甚至有人认为杨玉环和安禄山有私情。

安禄山的杨贵妃还曾传出“绯闻”

但石头君认为说两人有私情其实不太可能,因为李隆基在晚年虽然执政方面犯下大错,但并不是一个低能儿,所以在他的后宫,他的宠妃想和别人偷情恐怕并不容易。而从历史记载来看,安禄山与杨玉环之间的亲近应该主要还是因为杨玉环当时得到了李隆基的特别宠爱,所以安禄山亲近杨玉环根本原因还是为了让李隆基对自己更加信任,以更加稳固自己的权力基础,所以他和杨玉环之间应该不会有什么私情,除非李隆基有什么野史也没记载的特殊爱好,比如像南汉的皇帝刘继兴那样喜欢看什么现场版的东西……

职业军人的特点

当然会钻营是一个方面,安禄山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也并非全无战功。当时唐朝刚刚经过开元盛世,国力达到巅峰,因此唐玄宗开边的兴致很高,但守边的汉将大都满足于保证边疆无事,对主动出击开疆拓土兴趣不大,唐玄宗对此其实并不满意。而安禄山这个胡将行事却很符合唐玄宗的期望,他经常会主动出击,攻击塞北的契丹等民族,虽然有胜有负,但战功总是有一些的。在这个方面也反映出了他作为职业军人敢于冒险,甚至有时候为达到目标敢于冒生命危险的特点。这也是后来他敢于发动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

安禄山在军事上也并非毫无作为

胡人和宗教领袖的特点

安禄山的这两个身份是极有唐朝特色的。因为其实安禄山按现在话说是个移民后代,他是粟特人和突厥人的混血儿。而粟特人本身是生活在中亚的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在隋唐时期,粟特人大量从商路迁入中原定居。所以安禄山才会出生在今天的辽宁省。

粟特人多数从事商业,善于和不同民族的人打交道,所以普遍都精通多种语言。而安禄山更是语言天才,会6种语言。这种天赋也使他在民族构成非常复杂的唐朝官场如鱼得水,和不同背景的官员打交道都没问题。

而同时他的这种多语能力也是他能够笼络住大量不同民族将领的基础,后来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军队构成里也确实包含大量不同民族的军队,这也成了安禄山能够成功反叛的资本。

中国古代壁画里的粟特商人

而安禄山笼络各族将领和士兵时,还利用了宗教作为工具。大家知道唐朝时中国因为国际影响巨大,国际交往频繁,也大量传入了许多外来宗教。比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样的一神教最早都是在唐朝时传入中国的。而安禄山的民族粟特人也信仰一种一神宗教,即发源于波斯的拜火教。而安禄山的母亲就是一个拜火教的祭司,从小还给安禄山编排了许多在拜火教里具有神圣象征的祥瑞,所以其实安禄山本人在从政、从军的同时,还是一个拜火教高级祭司。比如《安禄山事迹》里记载:

潜与诸道商胡兴贩,每岁输异方珍宝,计百数万。每商胡至,则禄山胡服重床,烧香列珍宝,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罗拜于下,邀福于天,禄山盛陈牲牢,诸巫击鼓歌舞,至暮而散。

意思是安禄山经常和胡商,也就是粟特人暗地里做大生意。一有粟特人来拜访他,他就穿上粟特传统服装,和上百粟特人一起祭天,也就是拜火教里崇拜的“胡天神(光明之神)”,一直到晚上才会散去。

安禄山自称是拜火教光明之神的化身

而通过拜火教的信仰,安禄山不但获得了粟特商人群体巨额资金支持,还在周围聚集起了大量虔诚的信徒。在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更是公开自称拜火教光明之神的化身,鼓励自己的追随者勇敢殉道,奔向“光明之火”。而这种疯狂的宗教信仰,也使安史之乱变得超乎寻常的疯狂,八年时间竟然使大唐损失了一半左右的人口,也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盛衰转折点。

总而言之,安禄山是一个超高智商,极善钻营,同时又具有野心,不怕冒险,还具有宗教身份,会利用宗教进行蛊惑煽动的乱世枭雄。


桃花石杂谈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而从唐朝以后,封建时代的我国再也达不到唐朝的高度了(经济、文明、政治、军事的归纳值)。而使唐朝走下坡路的首要事情便是“安史之乱”,尽管“安史之乱”终究被平定,但唐朝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再也没能到达“开元盛世”的程度。可以说,发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是盛唐的终结者。

安禄山

安禄山本是突厥人,因爸爸死得早,后母亲改嫁将他带到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家。可是安禄山以与后父一同日子为耻,所以和安思顺等人结为朋友,以朋友的姓为己姓,随后世人逃离突厥部。安禄山长大后知晓六种言语,当了一个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后安禄山投身军旅,因作战勇猛而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义子;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适当拿手做官,他不分官职巨细,只要是交游官员都以厚礼相赠,成果无人不说他的好话,成果许多收了他优点的大官在唐玄宗那里称誉他,小官则替他传达好名。并且安禄山十分拿手跳舞,这使得此刻沉迷于艺术的唐玄宗对他很是欣赏。就连丞相李林甫等朝廷重臣都在为安禄山说好话,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愈加坚决,后来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乃至将安禄山收为养子。安禄山因而一步登天,乃至兼任范阳、河北、平卢三镇节度使。

唐玄宗和杨贵妃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从范阳带领各族步卒、马队十五万人起兵造反。此刻的大唐承平已久,大家不明白交兵,听到安禄山暴乱后,朝廷一片紊乱,因为唐朝廷仅有的能交兵的部队在不久前被混账杨国忠简直全部坑死在了南诏,护卫京师的部队大多由挂名的商贩构成。朝廷只好暂时招兵,好在大唐仍是有一批能打的将军,尽管叛军气势正猛,但坚守仍是没问题的。但唐玄宗开端了发昏形式,先是冤杀了高仙芝,后又强令哥舒翰从潼关主动出击勇猛善战的叛军,成果哥舒翰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唐玄宗只好跑路到了四川,这时,安史叛军之势到达鼎盛。

安史之乱

安禄山在攻下长安后为啥没有追击难逃的唐玄宗,后人众说纷纭,但他的身体状况现已很差是一个首要原因。安禄山身体肥胖,长年长疮疖,到起兵暴乱以后视力逐步含糊,这时更是完全失明,并且全身长满了毒疮。因为病痛缠身,安禄山变得浮躁烦乱,动辄运用惩罚,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把他发起暴乱的首要谋臣严庄一顿抽打。严庄遂起杀心,他勾通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和近侍李猪儿当夜便去刺杀安禄山。是夜,安庆绪守门,严庄和李猪儿带刀走进安禄山的营帐,李猪儿用刀砍开安禄山的肚子,使他肠流满地而死。所以在床底挖了一个坑,用毛毯包着安禄山的尸体埋了,一代奸雄就此结束了终身。


鸡史

安禄山,他的名字在草原上是光之子的意思,是草原上的天神所赐之子!当然这是传说,安禄山的生平在汉地已经不可考,因为儒家士大夫已经把他的相关资料给删除和修改了,依据比较靠谱的汉地资料,只是知道他是一个通六种语言的胡人,一直做贸易,很富有!根据他母亲的姓,他的祖先应该来自于中亚河间地区,最后跟突厥人混在了一起,但这个很正常,因突厥人是很多中亚和东亚地区商业活动的保镖和护卫队,中亚的康国人跟他们结合也很正常。

安禄山是商人,虽然富有但是也和很多内亚商人一样,非常勇猛善战,相比于汉地的将领来讲勇悍异常,他在自己的内亚祖籍地估计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但到了东北亚地区来就成了大唐最厉害的几个武将之一!再怛罗斯之战后,大唐的内亚兵源的输入被切断,导致唐的西北武力枯竭了,而安禄山也不想再为大唐廉价的卖命了,又由于大唐的一些政策,很快安禄山就造反了!这次叛乱给了大唐的北方内地以致命一击,汉地的土兵在安禄山的胡兵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唐政府以金帛赎买的方式从突厥和吐蕃借来军队才把安禄山以及后续的叛乱打平!但是,唐的北方被蹂躏,经济也完蛋了!

很多时候讲,安禄山是半个中亚人,他的很多行为只是按照中亚老家的传统来做,可是这跟东亚汉地的传统产生了冲突,如果是在唐高宗或是唐太宗时代的话,鲜卑的贵族们还跟他们内亚的老家地区有比较深的关系和沟通,安禄山估计也不会造反,可是唐玄宗时,这个条件已经不具备了,受汉地的影响太深了,而且鲜卑贵族此时也彻底的丧失了武力,安禄山也就造反了!只能讲这是一个悲剧吧,安禄山是失败了,可是汉地的士大夫也得出结论,为什么朝廷出问题呢,就是因为唐的皇帝重用胡人,不遵循圣人的嘱托,朝廷要长治久安就得重用他们这些士大夫,排斥胡人!胡璇渐欲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最后,这为宋代的华夷之别理论做了准备,两宋和汉地的悲惨境遇在这个时候已经注定了!封闭的汉地士大夫的思想在这时已经养成了!


帝国历史观察者

安禄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用打一个比方来说明吧,安禄山是一个杜月笙十黄金荣十袁世凯合体却没有和好,或者说没合成功的一个人。


那么为什么要打一个这样的比方呢?这个比方打得贴切吗?那么您请慢慢听我道来。

首先我们来说说安禄山的身世,安禄山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的母亲是突厥人,而且是他的父亲在生下他后,没多大就已经去世了,这样的话,安禄山的母亲和他孤儿寡母的,为了躲避战乱,到处颠沛流离。应该说,安禄山的童年是很不幸福的,或者说也是穷苦的,这一点应该说和杜月笙的身世也有点儿相似的地方,当然了,他后面有所不同的地方是安禄山的母亲,后来又嫁给了另外一个姓安的胡人,让他的生活的境遇稍微有一些改变。

其次,我们要来说说,安禄山是怎么向杜月笙的。虽然我们说安禄山小时候很贫困,但是有一点,安禄山的性格各方面,其实还真的和杜月笙挺像的。怎么会有此一说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不安分的主吧,安禄山小时候在边境一带,到处颠沛流离,从小到大,一直到30岁,还都是在做一些小买卖东奔西跑。

可是那时候的生意虽然不好做,但毕竟也是要混江湖的,这时候安禄山虽然为一个胡人,然而他的情商却和杜月笙真的是有点像,经常是有点讲义气,生意可以不做或者不挣钱,但经常会舍得和结交一些朋友,这样一来,结交了很多与他差不多的境遇的人,很多都是能够为他说好话的人,而且也都到处传播他的美名,都说安禄山讲运气,只要有事没事找他帮忙,都能得到帮助,特别是一些小官吏,得了便宜也都到处宣传他,这样安禄山的名气慢慢的,除了在商人之间,在官场之间也得到传播了。



到安禄山30岁的时候,他突然明白,自己必须要找一个组织,就像杜月笙一样要入青帮,这样的话,安禄山就去参军了。当然拉平做安禄山这种小恩小惠的方法一样的,在部队里面混的很开,官很快的就越做越大了。


第三,我们是要再来说说安禄山,为什么说他像那个黄金荣呢。大家可能都知道,黄金荣是一个胆子大的人,有时候有人说他粗中有细,细中有粗,但实际上总体来说,王金龙是一个粗人,他也没什么文化,平常也是靠打打杀杀起家的。那么这一点就和安禄山挺相近的,安禄山其实也是一个粗人,你别看他在皇宫里面,居然能够和杨贵环在一块洗澡什么的,闹出一些绯闻,实际上他在杨贵妃面前装孙子装的太好了,其实他的岁数比杨贵妃还大好几岁呢,居然认她为干妈了。这点反倒要说,安禄山要比黄金荣强的地方。


但是真正和黄金龙相同的地方是他的胆子大,这又怎么说呢?黄金荣的胆子大,大家都知道了,从小到大一直在上海滩,在租界里打打杀杀的,那都是用命换来的一个探长干的,那么安禄山呢?他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他大到最后竟然拥兵自重,居然想当皇上呢。给自己自封为一个大雁皇上的称号,你说他胆子大不大?这点肯定是比黄金荣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吧。

第四是要说一下安禄山这个人为什么和袁世凯都能扯上边呢?



刚才大家还记得吧,安禄山混来混去,到30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军了,找到组织了,然后他就利用他过去的那些机灵劲啊,常常用自己言,轻的时候经商,挣的钱在部队里搞关系,搞来搞去的,很快的就飞黄腾达了,那么他的升官的程度也都快赶得上袁世凯了,成为一个地方的小将军啊,你来看看吧。也就是大约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他刚刚正好满40岁的时候。时间大约是唐天宝元年,正月初一的一天,他居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弄的,居然当上了将军,成为他家乡朝阳市这一带的军事最高首领,最多的时候,他居然手底下有18万兵勇呢。



反正袁世凯手底下有多少兵咋还真的不是太清楚,就算袁世凯手底下的兵比安禄山多,要知道通过膨胀这个意思吧,唐朝的时候手底下有18万兵了,大家数一数吧,你的手指头掰得过来吗?不管两个人在冰多少,但是袁世凯后来也称帝,没有成功,安禄山也称帝没有成功,这是历史雷同和相似到什么地步了呢?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也就是说,安禄山已经成功地把杜月笙的那种会结交人的本事,王金荣的胆子大,袁世凯的将军身份,这些本事都合体成功,把他们三个人的很多相似的地方居然聚合在一块了。

如果安禄山真的是这么一个人的话,那也就成为怪兽了,那现在咱们媒体上经常说的独角兽企业,那就是安禄山了,是怪得不能再怪的怪兽了。

然而我没说安禄山虽然成功合体,却合得并不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安禄山把杜月笙的谋略丢掉了,黄金荣的胆大心细丢掉了,把袁世凯的善于等待和隐忍的一面也给丢掉了。

所以最后哪怕是安禄山真的起事了,也差一点成功把唐朝的江山抓在手里,然而最终他还是失败了,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笑柄和罪人。

在你的眼里,安禄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文心采露苑

历史上农民造反或者诸侯争霸,都是在乱世末世。安禄山则是一个在太平盛世也敢造反的人!

农民造反的原因,大都是或者捐税劳役太重,或者自然灾害频发生活无着。活不下去了,只能起来造反。或许造反后,生活会有所改变。诸侯争霸常常也都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这时候诸侯们打着或者匡扶皇室,或者造福苍生,或者致力太平的口号,聚集队伍攻城拔寨,割据一方。

以上两类人造反,不但只会在乱世末世,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哪怕这理由是虚饰的,但至少拿出来说底气十足。

但是安禄山这两条都不占,他的目的赤裸裸就是一点:当皇帝。

安禄山凭什么能够实现在太平盛世造反,而且还差一点就灭了大唐帝国呢?

(安禄山之狡诈,影视配图)

安禄山凭的只有两个字:狡诈。

第一,靠狡诈,安禄山获得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的目的。古代中原汉民族国家和北方少数民族一直有对抗,有矛盾。因此,派大将镇守边关,一直是中原国家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不管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都不会对边将很放心,常常会换人,避免边将做大,形成危险。但是,唐玄宗为什么不但没有换安禄山,反而还一步步把权力给他加大,让他做到三镇节度使呢?靠的就是安禄山的狡诈。

其实那时候,安禄山所对付的契丹和奚族,并不是很厉害,他们也很少犯唐朝的边关。但是,要不犯边关,那安禄山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所以他经常会故意派军队去屠杀奚族人和契丹人,激起他们对唐人的仇恨,举兵来犯。这样,安禄山一下就有用武之地了。这也为他的发展军队拥兵自重准备了足够的条件。

第二,靠狡诈,他获得了唐玄宗的绝对信任。安禄山有一个先天身体优势,就是肥。肥的人,连走路都摇摇摆摆喜感十足。在这个身体条件的基础上,安禄山还做到了两点:一点就是装憨厚,另一点就是表忠心。肥的人,本来就容易被人觉得比较憨厚(与之相反的是,瘦的人则经常容易被人认为诡计多端),再加上他还装憨,那就是彻底憨厚到家了。表忠心,也是安禄山绝不忘记使用的一种狡诈。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忘记对唐玄宗表忠心,唐玄宗后来就真的认为,凭安禄山那个憨厚的样子,忠心是绝对的。

(安禄山之装憨,影视配图)

第三,靠狡诈,他成功引得群臣对他不满。他在唐玄宗及杨贵妃面前装憨厚表忠心的同时,却多次在群臣面前摆资格拿腔作调,惹得群臣对他不满。群臣们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不是。比如张九龄就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面有逆相”;王忠嗣说安禄山“日后必反”;杨国忠“上前言其悖逆之状”,就是说杨国忠在唐玄宗面前多次说安禄山有“悖逆之状”。

有人可能不理解这一点,既然众大臣都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反相”,唐玄宗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嘛。恰恰相反。比如张九龄说的“面有逆相”,那是从面相上来说,并非什么真凭实据。唐玄宗还觉得安禄山“面有憨相”呢。再比如王忠嗣说的“日后必反”,那是预言性质的,还是没有真凭实据。杨国忠说的“悖逆之状”也差不多。总之一句话,这些人都没有真凭实据就开始上奏,这在唐玄宗看来,这些人就是嫉妒,所以根本不把这些人的话当回事。

(安禄山之阴狠,影视配图)

之所以说安禄山狡诈,就在这里。他通过不断拂逆众臣,让众臣把批评他的话当作常态,等到他真正要造反,那些大臣就算有真凭实据的时候,唐玄宗也不相信了。

后来唐玄宗在逃难过程中,有个民间的老头子对唐玄宗说,哎呀,我们早就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了,皇上你为啥反而不知道呢?唐玄宗说,哎呀,我糊涂啊!唐玄宗是真糊涂,他被安禄山的狡诈给骗了。

第四,靠狡诈,他获得了他的部下军官及士兵的信任。由于不断有大臣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后来当安禄山真造反的时候,他们也都信以为真,觉得安禄山这样做受了天大委屈,是迫不得已,是“清君侧”。所以跟着安禄山去造反,去当炮灰了。

不过,靠狡诈欺骗天下的人,当天下人醒悟过来的时候,也就是他的末路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锦州)杂胡,本姓康,母突厥人,后再嫁胡将安延偃,故冒姓安氏。安禄山通六种“蕃语”,曾任“诸蕃互市郎”。后投靠唐军,因骁勇善战而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捉生将。因残酷镇压契丹、奚人有功,得到玄宗信任。天宝元年,安禄山被擢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天宝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拥有重兵18万人,在各节度使中实力最为雄厚。

安禄山为人狡诈,善于逢迎,常厚赂往来,竭力讨好玄宗与杨贵妃。他多次深入长安,在与朝官及宫廷的结纳中,对唐政府的腐败和京畿空虚的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有轻中国之心”,萌发了蓄意谋叛的野心。于是暗地里扩充军马,积聚粮草,笼络众心,任用失意汉人儒生严庄、高尚为谋主,并用胡将32人代替汉将,又收养同罗、奚、契丹等8000壮丁为“曳落河”,作为军事骨干。安禄山的同乡密友史思明,也出身于杂胡,经历与安禄山早期颇为相似。他曾入京奏事,博得了玄宗的喜欢,赐名思明。安禄山起兵时,史思明官至平卢兵马使。

在经过10余年的精心准备后,安禄山认为起兵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天宝十四载冬,以“将兵入朝讨杨国忠”相号召,发兵15万,在范阳举起了反叛大旗。因他的密友史思明与其协同叛乱,故史称“安史之乱”。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随后出兵进逼潼关,威胁长安。

安禄山叛军虽在军事上取得较大胜利,但由于所过州县烧杀抢掠,激起了北方广大人民的愤恨和反抗。安禄山坐镇洛阳,恣行暴虐,导致众叛亲离。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汉人严庄等的密谋下,杀父自立。

安禄山给唐朝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最后被儿子所杀,也算是一种因果报应了。


倪说历史

1.童年不幸。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随后母亲嫁与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为妻,他以与哥哥及后父一起生活为耻。开元初年,与人一起逃离突厥,但不幸被抓回来。

2.秉性机灵聪慧。长大成人后,能通晓六国语言,曾做过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开元二十年,偷羊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抓住即将乱棍打死,他机智反问:“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顺利脱险。张守珪命他与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效果显著,后被提拔为偏将,并被张守珪收为义子,很受器重。

3.善于笼络人心。他一路节节高升,贿赂了不少官员,最后更是让杨贵妃其为义子,令唐玄宗对他宠爱有加,十分信任,官职不断高升。几位唐玄宗及其信赖的朝臣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令唐玄宗对他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

4.有军事才能和野心。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势力收归己用,暗地里储藏兵器,粮食战马等做坚守范阳的部署,密谋叛乱,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诈称奉唐玄宗旨意讨伐逆臣杨国忠,从范阳起兵造反。

5.为人残暴。曾多次诱骗奚人,契丹人,动辄杀数千人,还搜刮百姓,弄得百姓无以为生。称帝后,对下属动辄使用刑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这也是导致他最后被自己身边的亲信杀害的原因。最后死于严庄,安庆绪,李猪儿(此人十几岁就跟随安禄山,一直忠心耿耿,却遭到安禄山一次次的伤害,最终爆发,参与杀死安禄山)的密谋。

安禄山像:


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

安禄山征战: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形式:


火星人恋上雪

作为盛唐的终结者、“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可谓历史的罪人。但认真说,此人十分鸡贼,也确实是有几分本事的。

安禄山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据传说,其母多年不育,便去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祈祷,后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由于父亲死得早,安禄山从小与母亲随突厥部族生活。开元初年,其与部落贵族之子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冒姓安氏,名禄山。

此后,安禄山投入军伍,因作战勇敢而逐步提升为偏将并相继出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等。

天宝元年,安禄山被任命为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次年,安禄山初次入朝,唐玄宗倍加宠待,“谒见无时”。

天宝六年,安禄山再次入朝,唐玄宗命杨铦、杨锜、杨贵妃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而安禄山见贵妃宠冠六宫,遂拜在其裙下为养子。

据记载,安禄山身材极肥胖,体重三百三十余斤。怎么形容呢?据说其肚子可以下陷到膝盖以下,走路时要用两个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动脚。

然而,这个胡儿大胖子跳起胡旋舞来却旋转自如,“其疾如风”。试想,杨贵妃也是擅长舞蹈的,两人共舞甚至相互切磋也很难说呢!

倒是在电影《妖猫传》里,说在极乐之宴上,唐玄宗亲自为安禄山击鼓,安禄山捧着大肚子疾舞,虽有那么点意思,但偏离事实挺远(唐玄宗哪里这么年轻,还会击鼓!?)

安禄山这个人表面上憨厚老实,其实内心十分鸡贼。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扮忠扮傻,让人对其放松警惕的同时,还觉得其童萌万分。

但事实上,安禄山智商很高,而且善揣人意,扮傻只是其生存之道而已。

大体而言,安禄山一方面是心狠手辣,只要是对手,他都会想方设法置对方于死地;而但凡对他有用的人,他都会千方百计讨好行贿,就像对待杨贵妃一般。

在百般经营下,安禄山在天宝年间很快爬上了三镇节度使的位置,手里掌握了十八万大军(超过唐朝军队的三分之一)。

最终,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也不再扮傻了,其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由此,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

至于造反的安禄山,最终也被其子安庆绪派人所杀。下手不是别人,正乃安禄山最宠幸的宦官李猪儿。

后者在替安禄山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据说,安禄山死后,肠子流了一地,而且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掩埋。

乱世之子,罪当如此乎?


坑爹史册

终结大唐盛世的堀墓人,导致大唐八年内乱,国力急剧转衰的千古罪人。安禄山,是唐玄宗李隆基宠信的北方战区統帅,安想当皇上,找个借口造反起兵,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大唐首都长安城。唐玄宗被迫撤往四川避难,由于兵谏在途中赐死杨贵妃,被迫退位为太上皇,儿子即位领导平叛。安禄山战死后,其部下史思明仍顽抗,最终内乱八年后方平,但大唐已进入衰败下降通道。



脚踏一枝梅

安禄山是个粟特人。

其父为中亚的粟特人,母为突厥人,故称杂胡。史载其名为「轧荤山」,即粟特语音译,意思是光明。这是拜火教文化的特征之一。

安禄山时代正逢波斯第二帝国被阿拉伯大食帝国挤压,即将亡国。其祖地索格底亚纳(中文称为“河中”,今乌兹别克)正遭遇有史以来最大风险,因为大食帝国是强制传教的,粟特人的文明面临灭亡。

其时,河北地区广泛盛行「城傍雇佣兵」制度,大量草原民族傍城而居,充当唐朝的雇佣兵。安禄山为了给粟特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铤而走险发动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