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隱忍還是真墮落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一看到這,可能很多人都下了結論,肯定是隱忍啊!要不然怎麼會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事實如何還是要看下去才知道。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楚莊王熊旅(侶)即位,楚穆王在位時,盡力改變楚國在城濮之戰後的劣勢,先後滅亡江國、六國、蓼國等國,進一步控制江淮地區(今安徽中、西部);攻打併迫使鄭國與楚國請和;攻佔陳國壺丘;平定鬥宜西、仲歸叛亂。可以說給楚莊王打下了不錯的基礎。但是每個厲害的君王死後都有厲害的權臣留下,楚國也不例外,楚國曆史作用下留下了一個龐大家族——若敖氏。

這裡特意說明一下,在楚穆王時期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舒國及其附庸宗、巢等國背叛楚國,注意屈從於若敖氏這句話。簡單來說這個家族很厲害,楚莊王的繼位也是在令尹成嘉監督與輔佐下。這裡又要解釋一下“令尹”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注意了標重點,軍政大權,都在若敖氏的掌控下。

楚莊王上位時年紀還小,大約也就十一二歲左右,還沒成人,讓大臣們很是看不起,公元前613年,也就是他繼位的第二年,令尹成嘉和太師潘崇帥兵討伐不聽話的屬國,留守國內的鬥克和公子燮就加固城牆,派人刺殺成嘉,公然叛亂。成嘉與潘崇回防,鬥克、公子燮抵敵不過,就挾持楚莊王出奔,原打算跑到河南淅川的鄀國另建朝廷,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可以說楚莊王的處境並不是很好,權臣當道,自己年紀又小,沒有一個具體的世界觀來應對這些事。所以有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句話來源的基礎。

楚莊王繼位後沉迷酒色,不理國政,還在朝門外懸一塊告示牌,上面說:有敢進諫者,殺毋赦。這時候當然就有忠臣來說話了,《史記·楚世家》: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雖然是這樣說,但是並沒有多大改變,這是蘇從來了,說了你再不行,國家就要因你滅了,楚莊王一看還有這麼多人支持,再加上自己也長大了點,時機算是成熟了。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說。是歲滅庸。然後開啟了爭霸之路。

其實換個角度想一下,也許前期楚莊王是真墮落,首先家業已經這麼大了,手下總攬大權,沒自己什麼事,不用奮鬥,年齡不算大,心智不成熟,只要糊糊塗塗享受就可以了,後來懂事了,知道這樣玩下去遲早會被若敖氏玩死,加上還是有幾個忠誠的手下,轉念一想不如玩個大的,然後開始了爭權,直到後面的爭霸天下。

關注看更多精彩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