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一身才华,却不能如自己所愿,他是唐朝文人悲剧的剪影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唐朝的首都,是唐朝那些意气书生一生都想要在这里拼得一番仕途的地方,也是诗人李白多次来到的地方。

李白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长安结识了很多的仁人志士,但还是没有如他所想的那般,走上那高高的庙堂。

年少时期的李白,意气风华,不擅长人际关系,有着自己的棱角,这样的他怎么能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呢?

如此,他的才华更加没有施展的地方了。

想着自己满腹才华却因为社会的黑暗而不能彻底展现,于是一首首绝妙诗就这样出世了,它寄托着李白的感慨愤怒不满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在经过岁月的洗涤之后,流传到了现在。

直至步入暮年,李白这个风华绝代的才子或许才看清了那威严的庙堂,他知道他这一生都没有彻底实现他的理想,但那又能怎么办呢?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为关中遭遇大旱,于是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而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会稽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镇江。

在镇江,李白的生活相当窘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情加重,在病榻上把自己写的手稿交给了族叔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或许是李白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亦是在总结自己这一生,想着自己为理想追求了一生,却没有把才华彻底施展开来,这是何其的郁闷,何其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