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晋朝大臣邵续?

古代历史兼影视爱好者

“八王之乱”后,西晋迅速走向没落,五胡兴起。以刘渊、刘聪、石勒等为代表的胡族势力横扫北方,接连击破洛阳、长安,擒杀二帝,西晋灭亡,中原沦陷。然而,在中原沦陷之后,仍然有一位晋国孤臣在浴血坚持,犹如暗夜里的一盏孤灯,虽然烛光微弱,然而其伟大的精神如太阳,照耀千秋万代。这位孤胆英雄,便是晋之忠臣邵续。

史书上称邵续“朴素有志烈,博览经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是个博学多才之人,若放在和平年代,大抵是个杰出的学者、哲学家,可是偏偏生逢乱世。他原本是成都王司马颖麾下参军,目睹“八王之乱”中晋国宗室之自相残杀,他痛心疾首,曾力劝司马颖“兄弟如左右手,今明公当天下之敌,而欲去一手乎?”

可惜的是,他个人微薄的力量无法改变现实。晋室在自相残杀中衰落,匈奴、羯等胡族兴起,很快席卷中原。国难当头,邵续回到老家魏郡,纠集数百名亡命之徒,组织抵抗军。幽州刺史王浚把邵续招揽到麾下,任命他为乐陵太守,镇守厌次。

当时王浚是西晋在北方诸残余力量中实力最强大的,不过此人野心勃勃,想在这乱世中过把皇帝瘾。诡计多端的羯人领袖石勒假装归顺,以祝贺王浚登基为名,出其不意地袭击幽州。志大才疏的王浚糊里糊涂地成为阶下之囚,最后被石勒所杀。石勒乘机吞并王浚部众,此时的邵续孤危无援,权宜之下,暂时依附于石勒,暗地里则等候机会起兵。

机会终于来了。

鲜卑人段匹磾虽是胡族,却坚定不移地站在晋室一方。此时,司马睿在江南登基,东晋政权建立。段匹磾获悉消息后,写了一封信给邵续,劝他反正归晋,拥司马睿为主。当时邵续的儿子在石勒手中,实为人质,故而部下纷纷劝他说:“若是背叛石勒,您的儿子就危险了。”满腔爱国的邵续流泪到:“我出身为国,岂得顾子而为叛臣哉!”义无反顾起兵反石勒,其子后来果然被石勒杀害。

石勒亲率八千骑兵包围邵续,邵续兵力单薄,向段匹磾求援。段匹磾派弟弟段文鸯前往,段文鸯骁勇善战,石勒颇为畏惧,遂撤围而走。邵续与段文鸯合兵后,追击石勒,斩获甚众。

正当形势一片大好时,段匹磾却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自毁前程。当时晋政权残留于北方的将领中,声望最高的人,莫过于刘琨,他就是跟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人。段匹磾中了敌人的反间之计,竟然杀掉刘琨,大失人心,“夷晋多怨叛”。无奈之下,段匹磾只得前往投靠邵续。此时,邵续所在的厌次成为东晋帝国孤悬北方的最后堡垒。

邵续、段匹磾的这一小股力量,如汪洋中的一条船,身处惊涛骇浪之中,注定是悲剧的命运。东晋皇帝司马睿授邵续为右将军、冀州刺史,但也就是些空头支票,没有任何实际的援助。邵续、段匹磾除了要对付石勒之外,还有曹嶷、段木柸等,可谓是捉襟见肘。

在邵续的协助下,段匹磾大败段末柸,并进攻蓟州。然而,邵续本来兵力就不强大,又分兵北上,大本营更是防守脆弱。石勒觑准机会,派侄子石虎发动进攻,邵续出城迎战,中了埋伏,被石虎生擒。石虎把邵续押到城下,要他劝降厌次城,然而邵续却对着城内高喊道:“我志在报国,不幸被俘,你们要尊奉段匹磾为主帅,不要有二心。”

此时段匹磾闻变,急急从蓟城赶回,还未到厌次城,便听得邵续被俘的消息,大家心灰意冷,无心恋战。段匹磾的弟弟段文鸯带着数百亲兵,奋勇作战,杀出一条血路,闯入城内。段氏兄弟与邵续的儿子邵缉、侄子邵存等人共同守城,抵抗石虎的后赵兵团。

石虎把被俘的邵续押往襄国,石勒感于他的忠勇,不忍杀他,将其释放并任命为从事中郎。东晋吏部郎刘胤请求晋元帝司马睿出兵救援厌次,他指出:“北方藩镇都丧失了,只剩下邵续,若是再被石虎所灭,只会令义士寒心,阻止他们回归本朝之路,应该发兵救援。”不过,司马睿并非什么英雄人物,他拒绝出兵,只是象征性地任命邵缉为新的冀州刺史。

在孤立无援之下,厌次城坚守了一年之久,终于在公元321年陷落。由于忠贞不屈,终不为后赵所用,邵续最终与段匹磾、段文鸯一样,被石勒所杀。一个人,在一个乱世之中,虽没有力量去改变世界,但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可以选择问心无愧。


君山话史

邵续,字嗣祖,安阳人,生卒年均不详。他的父亲邵乘是晋朝的散骑侍郎。邵续少年时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志向远大。早年,他在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任参军,司马颖准备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时,邵续进谏说:“我听说,兄弟们之间就像左右手一样,现在,您要自断一手吗?”司马颖不听邵续的忠劝,于是,邵续离开司马颖,到苟晞部下继续担任参军,再担任沁水县令。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邵续离开沁水县,回老家召集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决心保家卫国,314年,被当权的大司马、幽州都督王浚授予绥集将军、乐陵太守的头衔,以他的儿子邵乂为督护,进驻厌次县治所富平城,以抵御羯族领袖石勒的进攻。邵续到任后,收集流散的百姓,实行开明政治,周围的百姓多来归附。不久,幽州失陷,王浚被石勒杀害,厌次处于四面被围,势孤无援的境地。石勒派遣邵续的儿子来招降,为缓兵之计,邵续假意归附石勒。石勒唯恐有变,也委邵续之子邵乂为督护,也就是人质。不久,镇守蓟州忠于晋王朝的鲜卑人段匹磾写书信给邵续,希望一起归降东晋王朝,邵续欣然同意,其部下却忧心忡忡地说:“你抛弃石勒,响应段匹磾,同归东晋,您在石勒那里做人质的儿子生命会有危险的!”邵续流着泪说:“我一心为国,怎能为保护自己的儿子去当叛国求荣的贼子呢?”邵续宣布归顺东晋,石勒果然杀害了他的儿子。邵续担心石勒来攻,一面向段匹磾请求支援,一面加紧修筑城池,巩固工事。段匹磾的援兵未到,石勒亲自率领的八千骑兵就将厌次县城富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邵续登上城楼,日夜督战,城若金汤,久攻不下。段匹磾的弟弟段文鸯率领的鲜卑骑兵也及时地赶到了。石勒料短期不能取胜,遂引兵东撤。邵续与段文鸯乘机攻打石勒所占领的地区,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

318年,段匹磾杀害了知名的将领刘琨,就是那位历史上和祖逊“闻鸡起舞”的爱国将领,结果引起内乱,于是,段匹磾就前来投靠邵续,同时,石勒部下的将领赵领等人也率领几千户来投靠邵续。一时,富平城成了东晋在北方孤悬的堡垒。东晋皇帝司马睿晋升邵续为平原乐安太守、右将军、冀州刺史,再进平北将军,授予讨伐职责,封祝阿子。

东晋政权偏居江南,与富平城相隔两千里,对于邵续的支援只能是精神上的鼓励。迫不得已,邵续一边派兵向外讨伐,力求扩大势力范围;一边采取屯田措施,希望长期坚守。可是,邵续东突西进均不顺利,所辖的百姓也横遭掳掠。邵续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石勒乘机派他最勇猛的将领石虎再次将富平城围住。数日激战不下,石虎便利用邵续爱民如子之心,大肆掠夺和残酷迫害当地百姓,他们把民众驱赶于城下,百般凌辱,肆意杀戮。邵续为救民于水火,奋不顾身,率师出城追杀敌军,不幸误入伏阵,被石虎断了后路,终遭被俘。石虎迫使邵续命令部属献城出降,邵续至城下昂首挺胸高呼:“我志雪国难,以报君恩,今我不幸至此,您们要努力自勉,同心协力拥护段匹磾效忠晋朝,誓死保卫厌次,千万不要有二心!”邵续被俘后,东晋元帝司马睿下诏褒奖,说:“邵续忠烈在公,义诚慷慨,绥集荒余,忧国亡身。功勋未遂,不幸陷没,朕用悼恨于怀。所统任重,宜时有代。其部曲文武,已共推其息缉为营主。续之忠诚,著于公私,今立其子,足以安众,一以续本位即授缉,使总率所统,效节国难,雪其家仇。”

石虎派人将邵续送给后赵皇帝石勒。石勒派使者徐光责备邵续说:“国家立国,当符合拨乱反正,八方归心。我的威名远播,而你邵续却依附司马睿,骄傲跋扈,不尊我的王命。你以为我作为少数民族就没有资格做皇帝吗?你为什么如此没有见识?天下以有德之人居之,你为什么要分的如此清晰?”邵续回答说:“天下大乱,各方豪杰各显英雄本色。保家卫国,更是义士职责所在。至于我归顺晋朝,是我的忠心所向,并无其他。跟随我的一些志士,都是义气相投的人,恐怕也不会向您投降的。至于是否是汉族,又有什么区别呢?周文王出生于西方,大禹是羌族。一代帝王的诞生,是上天的安排,是恩德的广布,哪里有什么常理!至于

目前的我,只是一名囚徒,走向刑场将是我最终的结局。这是上天的安排,我将坦然面对。”石勒听到邵续的这番言论后,感慨地说:“邵续忠勇可嘉。他的这种赤胆忠心,正是我所追求的。”于是,石勒下令专门将邵续安排在驿馆,从优款待,不久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凡是俘获的豪杰志士都送到这里,希望得到更多的像邵续一样忠心的将领。

邵续在石勒处时,始终穿着晋朝的服饰,忠贞不屈,宁死不屈。他自己动手灌溉菜园,种植蔬菜,自食其力。石勒经常亲自考察邵续,感叹说:“这真是高人!”石勒佩服邵续的清廉,数次赏赐谷物、布帛,每次上朝面对群臣时,都长吁短叹,以邵续为榜样激励群臣。

邵续被俘获之后,邵续之子和部将在邵续精神的激励下,继续顽强抵抗。320年,富平城最终陷落,邵续也被后赵的石虎杀害。后人为纪念邵续忠勇,将厌次县治所富平城改称邵城,邵续的事迹也得到广为传颂。

司马睿:"邵续忠烈在公,义诚慷慨,绥集荒余,忧国亡身。功勋未遂,不幸陷没,朕用悼恨于怀。"

石勒:"其言慨至,孤愧之多矣。夫忠于其君者,乃吾所求也。" ;②"此真高人矣。不如是,安足贵乎!"

房玄龄等《晋书》:"邵、李、魏、郭等诸将,契阔丧乱之辰,驱驰戎马之际,威怀足以容众,勇略足以制人,乃保据危城,折冲千里,招集义勇,抗御仇雠,虽艰阻备尝,皆乃心王室。" ;"邵李诸将,实惟忠壮。蒙犯艰危,驱驰亭鄣。力小任重,功亏身丧。匹磾劲烈,陨身全节。默实凶残,自贻罪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