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下了一道命令让李秀成惨败 死亡将士十八万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深刻意识权力在自己手中最为可靠,“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认为异姓王不足信,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家族中人,于是大势提拔家族中人——同辈的干王洪仁玕、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等;子侄辈的巨王洪和元、崇王洪利元、元王洪科元、瑛王洪等。这些王爷中不乏几岁就被委以重任,这样做不仅仅达到了分石达开的权,更是为了让他们名正言顺的“领兵”,削弱外姓王爷手中的兵权,巩固洪家的江山。

李秀成就是被削弱的外姓王之一。1862年,天京再次被清军包围,太平军十五个王的联合大军未能使天京状况好转,作为全军统帅的李秀成一心想回苏州为其解围(苏州当时也被围困,李秀成老巢在那里),便直接从雨花台战场撤退,扰乱军心,洪秀全闻此大怒,当即革去李秀成的爵位留职使用。

然而,这样的处罚对于李秀成来说无关痛痒,自己手中的兵权还在,权且当洪秀全在发脾气。不过,这样其实也很能看出洪秀全对尾大不掉的李秀成十分忌惮,而李秀成心中也是十分清楚的,“天王见我兵多将众,忌我私心,……分削我势……那是我主见我部下辖众百万,而何不忌我乎”,“天王日格不信,俱将天话逼来,降我之职,暗中密革我权”。然李秀成麾下军士众多,又有家族(侍王李世贤是他堂弟,长期领兵在外)的支持,洪秀全不敢轻易动他。

洪秀全不轻易动不表示不懂,1862年太平军和清军的大作战没有解除清军对天京的威胁,洪秀全想着如何用李秀成在自己的控制下牵制清军,于是久居深宫十年的洪秀全想出一好计策——围魏救赵,就是让李秀成率自己的本部军马前往安徽北部和湖北,坚决执行洪秀全“进北救南”的计划,牵制住清军并使之调离围困天京的兵力,而李秀成是非常抵触这个计划的。“主不从我奏,一味蛮为,云称:‘有天所定,不必尔算,遵朕过北,接陈得才之军,收评北岸,启朕奏闻’”。

当时李秀成正在苏州,常熟有下属叛乱,正是焦头烂额之际,接到圣旨,想必百感交集,然则李秀成还是接受的天王的命令。曾国藩似乎对洪秀全的意图非常的了解,并没有上当受骗,反而要曾国荃加紧攻击天京,李秀成安徽本打得十分艰难,清军以逸待劳,太平军不能立脚只得一退再退,从1863年2月到6月,李秀成不断和清军作战,兵困马乏士气低落,曾国荃不断的围攻让洪秀全沉不住气,要求在安徽境内的李秀成带兵迅速返回救援,洪秀全“进北救南”计划流产。

天王要求李秀成回援,李秀成只能听命。恐那时时遇不济,九伏洲三万太平军阵亡,九伏洲失守,李秀成没有找到水营,还是依靠伶俐的船只帮他和部分亲兵过江,将剩下的大军全部留在江边,两日后李秀成带着一万多人跑回苏州(苏州当时也是惨败,常熟骆国忠叛乱)。留在江边的太平军将士十分凄惨,江水暴涨,淹死不少;没有吃得,饿死不少;清军打过来的大炮,打死不少;如此情况下,留下的十八万大军就这样被消磨完全。

洪秀全无能,李秀成无能,十八万士兵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