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科普一下西南联大的历史吗?

白奕田

西南联大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不但是因为她培养了大批人才,还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偏安一隅却香火绵延,代表了中国的文脉,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1935年北京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以防万一,清华大学秘密向长沙搬迁,先是打算搬迁到沙岳麓山山下的左家垅,也就是今天中南大学的校址,原定1938年新校址完工,但当年日本可是进攻天津,南开大学遭到严重破坏,清华一看形式不妙,提前开溜,把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等先寄存到汉口,然后在中转到长沙。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9月10日正式开学!

长沙临时大学即为西南联大的前身,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

但长沙临时大学只办了一个学期,形式又发生了变化,由于日军轰炸 长沙,长沙形式危机,1938年新学期开学前,长沙临时大学通知所有学生,开学到昆明报道!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课。按照预定,西南联大校长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但由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只有梅贻琦长期留于昆明,故没有实施轮任制度,一直由梅贻琦任主席,主导校务。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自1938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共计毕业生3343人,是当时中国毕业生最多的高校,

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彼时大师云集,适逢其胜,吴大猷、周培源、王竹溪、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 、冯友兰 、吴有训、陈寅恪 、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 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 、赵九章 、李楷文、林徽因、吴晗、吴宓、 潘光旦、 冯至 、卞之琳,中华精英济济一堂,而学生也非常争气,八年时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而这些英才中不乏投笔从戎之人,八年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1100多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这其中联大学生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空军,许多人血洒长空!

西南联大时至今日对中国大学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几十年来我们向各国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重金投入,却难以重现昔日大师云集、思想荟萃、百家争鸣的辉煌,不能不让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