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俗气的金项圈配得上通灵宝玉吗,金玉良缘是不是薛家的谎言?

珍懿xbLY4160

薛宝钗的金项圈是完全配得上通灵宝玉的。“金玉良姻”属于推进情节进展的必须,而不是什么薛家的阴谋。



首先,金玉是中国人审美主流。

现代人对金玉没有那么大的审美。甚至觉得黄金俗气。但古代并不是。薛宝钗的金项圈“金灿灿”特别醒目,这是富贵之家才能拥有的气象。同样在“累金凤”那一环节,迎春丢失的,也是一个金凤。王熙凤在夏太监派小太监来要二百两银子的时候也是拿出了两个金项圈。可见黄金在当时是主流审美。

08年奥运会,我们的奖牌设计也是金镶玉。所以金玉一直以来都是良配。薛宝钗的金项圈配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恰是主流的审美,并不俗气。

其次,金玉良姻更多是剧情推进的需求。

《红楼梦》写了一群薄命女子的悲歌。而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宝黛钗之间的情感。无论“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姻”,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

薛宝钗的金项圈是癞头和尚给的。其后癞头和尚还做了一件事就是跑到林家要度了林黛玉出家。自然被林家人不接受。结果留下一句:不可流泪,不可离家见外人可保平安…显然,癞头和尚给薛宝钗和林黛玉安排好了剧本。这就是情结的需求,而不是阴谋的算计。

《红楼梦》中一定会有阴谋,但大多隐藏在情节背后有待读者自己理解。本身《红楼梦》不是阴谋小说。王夫人和薛姨妈确实有意促成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姻缘。金玉良姻也在贾家有市场。主要是父母长辈对儿女婚事的干预和选择而已。不存在其他的阴险算计。也没必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时候足够影响一切自由恋爱了。宝玉黛玉的爱情那时候没任何市场。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首先,莺儿说的应该是真的:“是个和尚给的,他说必须刻在金器上……”那八个字应该是和尚给的,跟玉上的八个字恰好是一对!是为了证明宝钗是宝玉红尘中命定的妻子吧!

项圈应该是薛家自己打的!和尚都是跟人化缘,没听说送人金子的!后来薛蟠也说过“妹妹的项圈该炸一炸去了”!

说项圈是个和尚给的,这半真半慌的话,未必是薛姨妈说的!那老太太,真不像有什么心机的人!

我猜那八个字,就像宝玉的通灵玉一样,薛家曾因此认为宝钗前途无量,恰好皇家“降不世出之隆恩”,这说明宝钗原本是不能选秀的吧,恰逢皇家“征采才能”,所以宝钗入选!

我们可以据此想象一下:小女孩出生不久便有和尚赐了吉祥话儿,让家人都认为此女前程无量!长大后“肌肤莹润,举止娴雅”,处处透着聪慧不凡;到了适婚的年龄,突然皇家“降不世之隆恩”,选中了这姑娘作秀女,这更印证了和尚的话和素日家人们的认定吧!

想不到选秀失败,薛姨妈却发现玉跟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儿!莫非自家女儿的福气应在这儿?以薛姨妈心思的简单,有了这想法肯定要跟王夫人说,那么王夫人身边的周瑞家的等人,添油加醋说出“金项圈是和尚给的,捡有玉的才可正配”,迎合王夫人的心思为金玉良缘良缘造势,也就说的通了!

这事宝钗明显是不知道的!以宝钗的缜密,若是造假,自然严丝合缝,怎么会让莺儿说出不一样的话来?况且,以宝钗的聪慧,即便想要金玉良缘,也不会选择这种时候,自己选秀刚失败,便让这“金玉良缘”满天飞,这做法太“没意思”!

宝钗跟宝玉是命定的夫妻,有没有黛玉都一样!既然宝玉是来历劫的,那宝钗就是宝玉命定的劫数,“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既是命定的,哪里有什么配不配之说?

况且,在当时社会的理念下,通灵宝玉,可是个补不起天的顽石啊,百无一用,日夜悲嚎,才乞求和尚道士带它入世!经和尚道士的障眼法,才变成了玉的幻象,与俗世里最贵重的金,当然般配!

可惜,那玉本质是石头,就像神瑛侍者的“瑛”,本质是像玉的美石,也是石头,自然在本质上,跟金也就配不上了!这在影射宝钗悲剧的根源!也是作者的自嘲自悲自痛自叹吧!


悠然庐

通灵宝玉原是女娲所炼之顽石,自经锻炼,通了灵性,因凡心炽热,遂由僧道携入凡间,可知通灵宝玉的出生、来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宝钗的颈项之圈则说法纷纭,看似莫衷一是,细细思去终亦可去伪存真。

第二十八回,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虽有“金配玉”之说,但玉又非贾宝玉专有,张三、李四都可能有,但宝钗便因此远着宝玉,颇有“此地无银”的嫌疑。那薛姨妈说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是真是伪?

第八回,宝钗鉴赏宝玉那回,细细读来,愈觉像是宝钗主仆做的“局”:宝玉一来,宝钗第一件事即命莺儿斟茶,后又问老太太安、姨娘安、别的姐妹们好,接着就要赏鉴通灵宝玉,观形状、赏色彩,看毕,

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

奇怪哈,宝宝一来,宝钗就令莺儿斟茶,可等宝钗问了几拨人的安,又翻来复去赏了玉,莺儿还不倒茶,你说怪不怪?况且宝钗的“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有意思,既然是“也”,说明除了莺儿,至少还有一个人在发呆,她自己呗。她所以发呆的原因,就是莺儿下面的话“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她已自觉不自觉地把“金”和“玉”拴一块了。宝玉要看时,她又故意引得宝玉欲罢不能“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然而真正能道明金锁来历的却是主仆二人下面的一席话:

(宝钗)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他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

大概是莺儿已完成了使命,宝钗“便嗔他不去倒茶”。这样看来,和尚给的是两句话,不是金锁;两句话须錾在金器上,没说非在金锁上。这与薛姨妈说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可是大相径庭。莺儿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会不会其实和尚的忠告是“万万不可与有玉的结为婚姻,那持玉的必得出家”?

这回,莺儿呆站着,迟迟不去倒茶,我很疑惑。第三十五回,袭人请莺儿去打络子,莺儿在怡红院的举止,似乎看出薛家规矩很严。

玉钏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了,莺儿不敢坐下。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

宝玉来了,宝钗即便命她斟茶,她又何以敢呆站着不去?

综上看来,“金玉良缘”正是薛姨妈等人炮制出的谎言,而通灵玉与金项圈原是天上人间、一仙一俗,哪有相配之理?


玄真子桑

“金项圈”与“通灵宝玉”两个器物确是天作之合。“金”象征财富,地位。如皇帝接见大臣的地方称金銮殿,官员的印信为金印。“玉”象征着清雅淡泊等品德。它们联合一起比喻一些至珍至贵至高至雅的东西,如金科玉律,金口玉言等。



有人以为“金玉良缘”是上天注定,有人以为是弥天大谎,而实际上却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两个无聊人士为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而炮制出来的一段孽缘。

通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金玉良缘的开始是这二位神仙提出来的,是他们提供了与“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相配的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他们提出了让薛家将这八个字錾在金项圈上,是他们提出了要宝钗只能找有“玉”的人的相配。可以说他们是“金玉良缘”悲剧的始作俑者。



如果“金玉良缘”是宝玉与薛宝钗的命中姻缘,而这两位又想成全此事,为什么要看着薛宝钗最后沦为一个有婚姻无感情的寡妇。如果不想成全贾薛二人,也只需看着二人自由发展,就如同看着红尘中其他红男绿女一样。何必要半藏半露的推波助澜?如果有能力,为什么面对着贾辅忠发生的那些悲剧视而不见,如果没能力,为什么要插手金玉良缘,拆散有情人,制造怨偶?



书中说这两位下凡是要度化痴男怨女的,可是,他们真的度化谁了吗,除了给要香菱和黛玉出家不成外,处理一下由他们做弊带下凡的顽石外,还真没见他们有什么正面的作为。因此,我怀疑金玉良缘也是他们不知何由而造下的谎言。


碧水蓝天222533528

金玉良缘是薛姨妈说的,宝玉挨打宝钗向薛蟠问罪,薛蟠生气认为宝钗赖他,说,妈说了,你有金要捡有玉的配。把宝钗气个倒梗。基本证明了金玉良缘是薛家编撰的,是一个谎言。而宝钗的金项圈也是以宝玉有玉且有八个字打成的,而以宝钗有病赖头和尚给药方给出金锁戴上为借口打造的。

薛家姨妈要编这样的谎言是他们家是商人之家,虽说是皇商,然而宝钗父亲去世,儿子不成气,虽有家业,这样的家庭比起贾政在朝为官,女儿是皇妃,贾家是王公富贵门槛之家是配不上的。从门当户对也不配。一个为商家,一个为官家。

薛姨妈从宝玉出身做文章,宝玉有玉,宝钗有金。其实薛姨妈之意是薛家有钱,娶到宝钗犹如得到金箱子,会得到薛家陪嫁,娘家有实力。不论门第,宝钗不比宝玉差。在学识上胜过宝玉,知道的比他多。为他讲戏说禅词,在生活经验上也比他更胜一筹。能承担家政理财施事,比宝玉有才能。门第配不上,但薛家比贾家有实力,贾家经济正走向滑坡。而且宝钗也人貌品堪称一流,配宝玉绰绰有余。都是门第之因,薛姨妈才弄鬼。也是男女不得自由婚配之因。


圃香

金玉良姻不是薛家的谎言,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是有仙界身份的。照映到现实世界,他跟贾宝玉是有一段姻缘的。金玉良姻和木石姻缘应该是对等的。所以在判词和十二支曲里面,钗黛玉都是合一的。


娄小娄31375531

通灵宝玉天上物,宝钗项圈红尘染。

一天二地三无语,直令二爷恨苍天。

通灵宝玉,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宝姐项圈,俗不可耐,冰冷无情。故二者一天一地也。林妹身无所物,然心有所系,心有所念,情真意切。宝黛二人惺惺相识,彼此无分,金玉有无又有何干?薛家贾府,名门望族,林家衰落,仅此而已。


三月二十

应该是王夫人姐妹俩的商议。别人不知情。包括未到贾府的薛宝钗。薛宝钗应该是到贾府以后才猜出来的。薛宝钗开始也试探过贾宝玉,发现贾宝玉不求上进,不是自己的目标,就放手了——所以薛蟠说她看中贾宝玉她才会委屈——薛宝钗想的是“才人赞善”,羡慕的是“里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根本不是“既无爵位继承、又不肯读书上进、连管家都不会”的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