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十易其主”为何没被骂为“十姓家奴”?

百晓生猫哥

注意,刘备是“客将”,和孙策在袁术手下的性质一致。

他并不是他人的臣子,也不直接隶属于任何地方势力,他在朝廷有官位和俸禄。

刘备一直有自己的团队和军队。只是由于势力弱,缺乏稳定的地盘,一直被其他地方军阀当作中间派。普通军阀在交战之时,也倾向于招募刘备这种独立小势力和山贼集团作为帮手打手,毕竟能少消耗自己人取胜才是硬道理。

由于刘备早年就有战功,能得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忠心,军队虽少但战斗力不弱。加上对民众仁义,在社会上很有知名度。军阀之间争夺之时,一般会考虑争取他这种中间势力作为援助。也就是为什么刘备看起来投靠了很多势力的原因。

早期他带自己的部队跟从同窗公孙瓒,以及田楷,陶谦等人。对方提供粮草和部分兵力,刘备自己需要亲自上战场,相当于“雇佣兵”,拿钱打仗。后期因为他能征惯战,刘表孙权都用他的队伍作为对抗曹操的工具。双方也是合作关系。

当然,光看《三国演义》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几姓家奴的问题,但结合历史和汉末制度,就不难解释这个问题了。


文史小茶馆

刘备投奔的人确实很多,我们来数一下

1,卢植

卢植也是刘备的老师,黄巾起义之时,卢植对抗张角,刘备曾前往投奔,卢植给了刘备一千军马。

2,朱隽

后来卢植以怠慢军心被朝廷逮捕,刘备投奔朱隽,后来朱隽在平叛黄巾时因功封车骑将军,刘备升县尉。

3,刘恢

后来张飞鞭打督邮,刘备只好出走投奔刘恢

4,公孙瓒

投奔刘恢没什么前途,刘备又投奔了老友公孙瓒,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刘备在公孙瓒举荐下任平原相。

5,陶谦

陶谦被曹操攻击,向孔融和刘备求救,于是刘备帮忙击退曹操,刘备便投了陶谦,后来陶谦三让徐州,刘备领了徐州

6,曹操

后来刘备出兵攻打袁术,徐州被吕布所占,曹操击败吕布,刘备便投了曹操。

煮酒论英雄发生在这一时期


7,袁绍

煮酒论英雄后,刘备惧曹操而出走,后来被曹操击败,便投奔了与曹操敌对的袁绍。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便发生在此时。

8,刘表

刘关张在古城相会后,假称说服刘表共击曹操,借机逃脱,投了刘表。

还有吗?刘表应该是最后一个吧,三顾茅庐便在这一时期。


后来刘表死后,曹操占领荆州,之后便是孙刘联合的赤壁之战。

再然后,刘备以荆州入益州,击败刘璋,三分天下。

刘备之所以不被认为是“家奴”,是因为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帝室之胄,无论投奔谁,他都是一路诸侯,同样也非谁的干儿子。


心向青山

在汉末三国之前,刘备从未表示效忠于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把他当手下看待,除了汉献帝,也没有任何人给他封官进爵,而且不管是在曹操阵营还是暂时依附袁绍和刘表,刘备都由自己独立的文武班子,文官中有简雍、孙乾、糜竺,武将有关羽张飞张云糜芳,这些人只认一个主公,那就是刘备。

而且不管曹操还是袁绍,都没有把刘备当下属看待。我们先来看看曹操诗怎样对待刘备的: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也就是说,刘备的左将军官职,是曹操向汉献帝刘协要来的。而且青梅煮酒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要不是曹操实在找不到借口,又怕担上害贤的恶名,早就把假装种菜的刘备干掉了,因为曹操也知道,这个刘备不是他的下属,也永远不可能是他的下属。

再来看看袁绍是怎么厚待刘备的: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也就是说,袁绍长子袁谭那个茂才(秀才,为避刘秀名讳才叫茂才),是刘备举荐的,而且刘备虽然兵败,但是他投靠袁绍,是“联盟”而不是“归顺”,这一点两个人都很清楚:刘备就是借袁绍一块地方收拢自己被曹操打散的部众,总有一天会走的。

最后再来看刘表: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刘备跟刘表虽然都姓刘,但还是“亲兄弟明算账”,相待以宾主之礼,刘表借给刘备新野,刘备自成体系招兵买马,那个不肯为刘表效力的诸葛亮,实际应该管刘表叫姨夫——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看着自己的外甥姑爷投靠刘备,刘表一言不发,也没资格指手画脚,因为刘备根本就不是他的下属。

这样看来,所谓的刘备“十易其主”是不存在的,除了汉献帝是刘备名义上的君主,任何人都把刘备当做平等的友军或者对手看待,要是说接受了某些人的任命就要把那个人当主公,那曹操岂不是要奉袁绍为主公?因为曹操也曾接受过袁绍给他的“奋威将军”称号……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直胡说八道,刘备每一次都是恪守道德,唯一投靠过的是公孙瓒,如果没有公孙瓒,就没有刘备,这句话倒是没错,一开始刘备真的是当不好官,当着要么犯错误,要么是其他事情,所以刘备后来投靠了公孙瓒,开始了平步青云。



从平原起家,然后跟着公孙瓒的手下田楷,最后一起去救陶谦,举为豫州刺史,从此进入了诸侯行列,刘豫州这个名字也是这么来的。后来陶谦把徐州让给他,他成了徐州牧。很多人都说是刘备的仁德,其实不是的,那是因为公孙瓒的影响,后来吕布所以敢夺取刘备的徐州,是因为公孙瓒被袁绍打得溃不成军,罩不住刘备了。

刘备在袁绍,陶谦,刘表,刘璋。这些地方他都是以客将的身份自己带兵的,并不是他们的手下,所以他们不能作为它的主人,刘备唯一的主人是公孙瓒。刘备投降曹操的时候,这个不能说投降曹操是回归朝廷。压根不是刘备的主人。



换句话就是说除了公孙瓒之外,跟其他人都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和吕布不一样,吕布跟丁建阳,董卓是上下级关系。所以骂吕布三姓家奴,没有骂错,但是骂刘备十姓家奴简直是胡说八道。


知常容三国

“三姓家奴”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那么我们就不能从其他书中寻找答案。

我们来看一下罗贯中给出的刘备“换主”的因由:

一、刘焉

涿县是刘焉的管辖地,黄巾之乱时,刘焉张榜募兵,刘备并关羽张飞带领乡勇来投。

这里说一下,刘备只是乡勇,并无任何官职,算是义务帮忙的,不能算是刘焉手下。

二、卢植。

同样的道理,刘备看到刘焉那没事干了,就去找自己的老师,也算是义务帮忙。

三、朱隽。

依然是义务帮忙打黄巾。

四、刘虞。

张飞鞭打了督邮,刘备的县尉也做不成了。兄弟三人“往代州投刘恢”。刘恢把刘备推荐给了刘虞,虞大喜,令玄德为都尉,引兵直抵贼巢,与贼大战数日,挫动锐气。

五、公孙瓒。

刘备在平原过得好好的,看到诸侯联军准备去打董卓,也想看一下热闹,正巧老同学公孙瓒也要过去,就混在了公孙瓒的队伍里,公孙瓒名义上也属于刘虞领导。

六、陶谦。

刘备在平原呆了一段时间。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北海,请求刘备解围,刘备很仗义的为孔融解了围,又顺手帮助陶谦解了围,然后又顺手接管了徐州。

这时候刘备怎么说也是一州之主了,和刘虞平起平坐,自然不可能回去了。

七、吕布

吕布兵败来投,刘备很仁义地接纳了他。然后吕布也很“仁义”地夺走了徐州。走投无路之下,刘备只能先和吕布讲和,找个地方住下来。这时的刘备已经算是一方诸侯,不过投奔谁,都只能是合作,而不是投靠。

八、曹操。

刘备屯兵小沛。曹操约刘备一起进攻吕布,刘备答应了。但是回书却被吕布谋士陈宫截获。吕布派高顺张辽攻打小沛。小沛陷落,刘备兄弟妻小失散。没办法,刘备只得投靠曹操。

九、袁绍。

刘备离开曹操后,回到徐州,与袁绍联合,以“讨汉贼以扶王室”的名义进攻曹操。结果刘备被打得落花流水,妻小并关羽都被曹操抓了。刘备无奈,只好投奔袁绍。

十、刘表。

刘备在古城汇合了关羽张飞后,想要脱离袁绍。于是假意往荆州说服刘表一起讨伐曹操。袁绍相信了,放走了刘备。

纵观刘备一生所投奔过的人,要不就是帮忙,要不就是合作,好像就是刘虞那次做的有点儿不地道,作为手下,不吱一声就走了。


新视界看文化,新角度观历史。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新视界看文化

刘备并没有十易其主,不知道为何会问出这种问题?刘备一生中都在四处奔波,四十岁前还在寄人篱下。但刘备始终折而不挠,败而不亡,终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字玄德,公元(公元161年—225年),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前期依附公孙瓒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

194年,曹操攻打陶谦,刘备相助退曹,陶谦送四千丹阳兵给刘备,刘备依附陶谦居下邳。

196年,刘备收留吕布,后被吕布打败。198年,刘备依附曹操。其间就有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后曹操派刘备攻打袁术,刘备趁机占下邳。

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大败,连妻儿关羽也被曹操抓了。就有了之后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刘备跑去依附袁绍。

直到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后,在赤壁之战才慢慢好转。占据蜀地后才有了安稳的地盘称帝。

刘备是很神奇的人物,在三国中也不知道刘备是怎么做到依附别人,还让其他诸侯对刘备以礼相待。连曹操都没有杀他,明知道刘备英雄,还是送兵马给刘备。刘备依附谁,都能从谁那里带走几千兵马离开。刘备还能做到让陶谦,刘表等人死后把地盘都要送给刘备。纵横三国,这份能力其他诸侯都没有,这一点不得不服!


黄闰帝

为什么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吕布由于年轻,投奔的都是有岁数的人,为了显得亲密,总是把其认义父,改了姓。一开始是姓丁,认了丁原为义父,后来他杀了丁原。再后来吕布认董卓为义父,改姓董。但为了一点小利和女人,吕布先杀丁原,再杀董卓,不论董卓应该不应该杀,就是亲兄弟还有口嘴呢,董卓总体上对吕布还是信任有加的,而且还是义父。就算不耻于和他为伍,离去就是。毕竟义父义子,虽不是亲生的,但被认同是一家人,从这里看吕布的为人确实不怎么样。所以才有吕布被张飞骂为“三家姓奴”。

刘备完全不样,一生确实投奔过不少人,从一开始的公孙瓒,到后来的曹操、袁谭、袁绍等等,但刘备不论投奔到哪里,都保持着独立的人格,他的投奔只是刘备为追求自已目标的一种策略,并不被金钱和官位所诱惑,这在三国演义中有多处的表述。

一个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人,总是需要跟着前人学习,积累经验,如果说这是一种投靠的话,完全是一种有益的投靠。是在寻找自己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如果真能象刘备这样,投到哪里,还受哪里欢迎的人,说明还是得到不少权力人士敬重的,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兄弟,袁绍为迎接刘备来投,还专门迎出十里,就说明了这一点。

拿到我们现在社会中来,许多人不只会在一家公司从头做到老,为了求得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会跳槽换个老板,如果换过几个老板,就能说是什么几家姓奴吗?当然是不可以的。

欢迎大家讨论


烟云吐秀

题主所谓的“十姓家奴”源自吕布的“三姓家奴”吧。刘备对吕布高呼:我们不一样,不一样。下图是真实的吕布。



刘备(161年-223年 )假装是汉室宗亲,高帝后裔,以刘为荣,虽然十易其主,但从不认主为父——义父!吕布不同,跟丁原认丁原为干爹,跟董卓认董卓为义父,而且见利忘义,先认而后弑。人中吕布瞬间跌成三姓家奴!刘备一不认父二不弑主三还仁义,怎么能说他是十姓家奴呢?下面我们看看刘备是如何在不断换老板中成为老板的!下图称帝的刘备。



一、184年23岁的刘备投校尉邹靖平黄巾。二、同年投青州从事,有人举荐。三、同年投何进都尉毌(guan)丘毅。四、翌年投老同学公孙瓒,任别部司马,得赵云。五、191年投(与)田楷(公孙瓒手下,受田节制)。六、投陶谦,取而代之,得徐州。七、不敌吕布投降,丢徐州,控小沛。八、不敌吕布投曹操,衣带诏诛曹失败。九、200年,投袁绍。十投刘表。刘表死后,瓜分荆州土地。十一、投刘璋,反客为主,据益州,立蜀汉。算十次,刘楷也是公孙瓒的人。



刘备在不停换老板中,一是事大自保,二是挖墙脚得良将、谋士,增兵力,三谋土地。辗转一圈,以益州地理优势加自己贤相良将与孙吴联合而三分天下。可见跳槽换老板也是一门大学问,搞好了自己都能成老板!


福垊

对于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当年张飞也是这样子辱骂吕布的。不过正巧的是张飞这么一骂,恰巧被历史记载了下来。最后吕布也被挂上了“三姓家奴”这个不光辉的称号。不过我个人对于刘备的“10次易主”和“10家奴”的说法不太赞同。


因为当时的刘备根本没有和吕布采取相同的办法,来博得别人的信任的。那时候的吕布由于不像刘备那样老祖宗也是王。所以对于吕布来说就有点尴尬了,他不得不采取认干爹的办法来依附别人,来谋求新的发展机会。

就像刘备他经常打着自己是皇家后裔的几号在社会上混。不过就因为他经常用这招使得他在很多事情上都比普通的人要有优势。

他就是用这个旗号提升了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所以很多人都也认可了他也是代表了皇室的一份子。在当时的三国的军阀当中,要是谁得到了他做起事来也能很快的得到民众的支持。


不过在刚开始的刘备也是一无所有。这时候的他只能首页依附别人来发展,刘备先后也投靠了很多军阀,就比如刘备就去投靠过他的老同学公孙瓒、远表亲刘表还有曹操、袁绍、陶谦等。

那刘备投靠那么多人?为啥还有人愿意接纳他呢?对于这个问题刚才我们也讲到了,这刘备老是打着汉室宗亲的口号,其自身的品德也不错,在当时对于那些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有用之人。


对于刘备投靠的那些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好事。他们认为,既是汉室宗亲皇帝的叔叔,那得到了他那同样也不是收拢更多的民心了吗?做起事来有刘备的一方在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

再说了当时的刘备只是暂时投靠,他手下也有一些军队啊!所以在我看来刘备那时候我的想法可能就是“你是主,我是客”,你有事我可以先帮助你,后面我还是要走的,因为我是皇叔我不可能做你的家奴吧?

不过后来的刘备通过不断的摸爬滚打真的也当了皇帝,所以历史也没对他黑得太多。不过吕布认干爹的做法就惨了“三姓家奴”你知道的哟!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爱好问答

刘备虽然“十易其主”,但是却没有干过卖主求荣的事。他跟故主一般还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刘备先后投奔的人有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大部分情况下,他都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以上这些人中,刘备只和曹操闹翻了。但曹操是有篡汉野心的。刘备反叛曹操,天下人是理解的。

只有刘备夺益州的事,确实是坑了刘璋。但刘备一辈子大的负心事,只有这么一件。总体来说,刘备的品德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