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需要立规矩吗?两岁如何立规矩?0-6岁孩子立规矩这3点最重要

明明说好了一周只买一个玩具,可是到了商店就是非要几个不可!

明明说好了吃饭前不能吃零食,可是看见零食就是不撒手!

明明说好了必须天天去幼儿园,可是周一的早上就是哭着喊着死都不去……

哎,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都需要学习哪些规矩?关键是,作为爸爸妈妈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规矩意识呢?

注意,不同的年龄段,需要掌握的规矩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

根据年龄段分别给出3点技巧。

0-1岁:规矩先放一边,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一岁以内的孩子需要规矩吗?对婴儿来说,他不能判断什么是对错,也不能判断什么样的行为让大人喜欢,他们只会有很多需求以哭的形式来告诉爸爸妈妈。

因此,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对他的需要的敏感而及时的回应,比如,当孩子饿了渴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他们会通过哭声来发出需求,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恰当的回应,帮助孩子发展对于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感。

1-3岁:尊重自主意识,温柔又坚定地给他规则意识

从大约18个月开始,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这时候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要特别尊重孩子的这种自主性,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同时坚持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态度。

比如孩子在吃饭前非要吃零食,千万不要一边说“不能吃”,一边却受不了他的哭声把零食给他,这样孩子形成的想法就是“我哭就能得到我想要的”,这样规矩就无法立起来了。

即使他哭也不给,这样他就明白:哭是没有用的。当然,我们不用骂他,记住语气一定是温柔又坚定的。

3-6岁:孩子主动意识非常强烈,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3岁以后的孩子有很强的的自主意识,他们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决定。

这个阶段,给孩子立规矩的要点是,希望孩子能做正确的事情,这样自己能从中受益,如果自己做错了,要学会承担责任。同时,还应该教会他们有同理心,考虑别人的感受。

就拿孩子把鞋子乱放乱脱这事,如果孩子乱脱鞋子,爸爸妈妈立马帮她收拾好,他得到的结论就是:

“我乱脱鞋子没有关系,妈妈会帮我收拾。”他不会考虑到爸爸妈妈很辛苦,要帮他收拾。

如果他乱脱鞋子,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了他,告诉他这样会增加爸爸妈妈的工作量,并且实施的规则是“乱脱一次鞋子,就取消这一周的买玩具的计划。”

那么孩子可能得出这样的推论:

“如果我乱脱鞋子,会让爸爸妈妈更加辛苦,而且他们也会非常不高兴。”

如果真的取消了他买玩具的计划,那他就明白了,

“我的鞋子不能乱脱乱放,这样我才能一周买一次玩具,遵守这样的规则对我是有益处的。”

当然,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主动意识,在制定规矩时要跟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参与到做决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同时帮助孩子发展同理心,学习体谅和照顾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