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法碑帖,文徵明86歲書行草《離騷》書法欣賞

文徵明行草《離騷》。紙本,總計248行,2476字。

此卷一氣呵成,精妙清新,流暢之至,毫無疲倦之意,令人讚歎。

卷末署“嘉靖乙卯二月既望”為文徵明86歲晚年書法作品。

文徵明(1470-1559),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原名壁,字徵明,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

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生於明成化六年,卒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

詩宗蘇軾、白居易,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在詩文上,與唐伯虎、祝允明、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在畫史上與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

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

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