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文中學舊址——一座羅馬教堂式轉樓的保護和利用

內 容:蔚文中學舊址建築是太和的歷史象徵,是太和歷史文化和內涵的外在表現。在社會轉型時期,如何使得古建築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和地方建設的和諧統一,這不僅僅是歷史文化方面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和諧會發展重大課題。目前,在太和鎮的蔚文中學舊址是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承載著六十多年的風雨,演繹著世代人情,飽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是太和人民生活、文化傳統的見證,也是太和由鄉到鎮發展的見證。充分保護和挖掘蔚文中學舊址建築文化資源並對其進行一步保護與利用則是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太和的重要途徑。


(一)蔚文中學舊址概況。

  在河南社旗縣太和鄉有一座羅馬教堂式旋轉樓,始建於1942年6月,竣工於1946年8月,是當時富甲一方的蒙古族大莊園主李自炎出資興建的一座中學的遺址。1990年被河南省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和鎮在社旗縣的位置

太和鎮的歷史沿革

泰和寨石匾——太和鎮歷史的一張名片

旋轉樓是中西建築風格完美結合的傑作,它面南背北,磚木坯瓦結構,上下三層,共有房舍126間,樓高12.80米,東西長46.70米,南北長40.50米,佔地近1900平方米,整體造型為一天井院格局,外部與遵義會議會址大樓相仿。遠望近觀,均可讓人感到古樸典雅,氣勢雄偉。正面和天井院內一樓、二樓的四側均由數個連環拱圈支撐。上下、前後、左右完全對稱,既符合力學原理,宜於室內採光,又節省了材料,更能給人以和諧統一莊重高雅的美感。牆體設置的對開窗更利於空氣流通。最引人嘖嘆的是樓的前排和內側都有走廊,人在樓上可隨意走動,前後左右,四通八達,呈“回”字形,故有“轉樓”之稱。又因它是羅馬教堂式建築,所以又被當地群眾稱為“洋樓”。

作為蔚文中學的校址,旋轉樓除了獨特的建築風格和頗具魅力的藝術價值外,尚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背景相補襯。清末京城大學士張東寅曾為該樓題寫“樂育樓”3個大字的匾額,懸於前樓正門兩側4根巨型圓柱的上方,使該樓陡增莊嚴神聖之氣概。國民黨元老、書法大師於佑任也曾為該樓題寫校名,上書“蔚文中學”4個金色大字的匾額懸於校門,曾吸引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聚此求學。令人遺憾的是,名人的珍貴墨跡均因戰亂等原因未能倖存下來。

1937年7月,蔚文中學邊建設、邊招生,最初設有男子部和女子部,男女生分開上課,還設有小學部,1941年學校增設高中部。1942年,正值國共合作的抗日戰爭時期,偽唐河縣政府按二、五減息政策,為李自炎減去40頃土地面積的賦稅。值此,他將其作為興學的資金,未雨綢繆,傾箱倒篋,用近10年時間終於建成了這座規模宏大的“轉樓”和可供千人居住的一座“寢樓”(在“轉樓”北,解放後被拆掉),並蓋平房42間。

轉樓還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它曾是我地下黨在原唐河縣北部(今社旗縣南部)活動的中心。建樓期間,從河北省來的地下黨員鄭國安,以“木匠”身份作掩護,趁勢打入太和寨,在此發展革命力量。當時的中共地下黨員劉花年、仝保乾等人,也曾以教書為掩護,秘密在教職工和學生中發展黨員,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宣傳革命理論,開展革命活動,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蘊積了革命火種。曾任重慶市副市長的李雲,曾任雲南省計委主任的李隱之,曾在解放軍總參工作的李性均、謝自重等,都是在蔚文中學上學期間入黨的。

解放後,該校改為“太和完全小學”,1956年8月更名為“唐河縣第十初級中學”,1965年11月13日社旗縣建縣後改為“太和民中”上世紀70年代初改為“社旗縣第四高中”(也稱永紅高中),1983年更名“社旗縣太和鄉第二初級中學”,其間這座轉樓一直作為全校師生宿舍樓和學生教學樓使用。直到太和二中被撤銷合併,為太和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蔚文中學舊址保護的意義

1、蔚文中學舊址建築文化是太和地域文明發展的標誌。

太和蔚文中學經歷六十多年風雨飄搖,延續了歷史文脈,是太和在建國前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表現出鮮明的歷史人文主義精神,在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太和中具有重要意義。 為搶救、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我省確定了《河南民俗經典、首批河南“老字號”、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間建築保護名錄》。這些文化遺產歷史久遠,特點鮮明,人文底蘊深厚,信息承載密集,是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和人類文化學的重要研究對象,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珍貴文化資源。蔚文中學就名列其中。

2、蔚文中學舊址建築有著普遍的歷史文化價值。

(1)社會學價值。

太和蔚文中學舊址建築及發展過程,反映了豫南地區大地主階層在清代末期到民國時期的發展歷程,對研究地方政治、經濟、教育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是河南省著名近代建築之一。

(2)藝術價值。

太和蔚文中學舊址建築拱券走廊,寬敞明亮,圓柱高聳,氣勢恢宏。樓的牆角、房簷、窗簷用磚雕刻,細膩精湛,古雅巧成,門窗、樓梯、樓欄杆為木質結構,精雕細琢,玲瓏剔透,樓板是厚厚的木板上,又藍色方磚鋪就,天花板、牆壁白石灰粉刷,顯得華貴、典雅、厚重。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而聲名遠播。在當地,有一民謠說:“唐河縣的塔,離天一丈八,賒店街的春秋樓,半截插到天裡頭,源潭街的鐵旗杆,離天還有一槄杆,太和寨的大洋樓,離天只有一指頭。”足見“轉樓”的巍峨壯觀。

(3)科學價值。

上世紀九十年代,河南省著名古建專家杜啟明先生參觀了“轉樓”,他評價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社旗太和“轉樓”都有很高的價值,它是特殊人物在特殊時期興建的特色公共建築。很多人認為就建築文化而言,它很樸素,很普通,其實“轉樓”融匯中西文化,兼具南北方特色,所體現的混合建築文化特色是很稀少的,可以與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相媲美。”可見,“轉樓”是一座集歷史、文物、文化、藝術為一體的景觀建築物。

(4)旅遊價值與品牌價值。

因為古建築文化資源具有獨特風貌和無法再生的歷史文化價值使其具備了作為景觀的特定意蘊,可以被旅遊業充分利用,因此具有旅遊價值。

(三)蔚文中學舊址保護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歷史文物保護,其中,也加大了對蔚文中學舊址古建築的保護力度。 歷經60多年的風雨侵蝕,蔚文中學舊址局部出現了凹陷、漏雨等病害,2007年3月20日,河南省政府投資近百萬元對該舊址進行大規模整修,8月10日竣工,歷時140天全部修繕完畢,重現了太和轉樓昔日風采。但是,當時只是局部的維修。在隸屬於太和二中的歷次維修中樓欄杆、樓板更換為鋼筋水泥結構,已失去滄桑、典雅、厚重之氣。

蔚文中學舊址文物保護碑

被對聯覆蓋的標識牌

蔚文中學正面

蔚文中學門前的菜地

雜草叢生

樹木長在建築物上

斑駁陸離的拱門柱子

破爛的門窗

依託文物保護單位而建的廁所

坍塌的一樓頂棚

露天的二樓坍塌的房頂

殘破的文保單位

文保單位房內

垃圾到處都是

菜地

另外,由於經費不足、管理不到位、文物保護力度不夠等原因,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在處於社會轉型階段的蔚文中學舊址,建築保護面臨巨大困難和危機:

1、經費不足,蔚文中學舊址建築年久失修。

蔚文中學舊址已經多年沒有維修與維護,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特別是北邊的屋頂已經破敗不堪,椽子和檁條已經坍塌,散落在屋內,一片狼藉。窗戶玻璃殘破,任由雨水沖刷。門框和門有的已經缺失,門窗漆皮脫落、局部牆壁風化嚴重。

2、管理不到位,附近環境髒、亂、差。

文物保護主管部門對蔚文中學舊址管理不到位。在蔚文中學舊址前面居民在院裡面種菜、曬糧、堆放秸稈。四周和院內雜草叢生,很是蕭條。在舊址的東北角屋內還存在一個化糞池,至今還存在。東北角的院牆風化出幾個大洞,附近居民隨意在東面、西面和北面進行大小便,幾次去調查都遇到過。對於蔚文中學舊址日常嚴重缺乏管理的情況,咎待整改。

3、蔚文中學古建築資源利用力度不夠。

太和古建築旅遊資源並不豐富,但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以及教育價值,而其所蘊含豐富的教育以及研究價值都沒有利用起來。目前,蔚文中學舊址古建築充其量只是一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對於其建築背景、價值和意義都沒有充分的認識和發掘。

(四)對蔚文中學舊址建築保護的建議

目前,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把保護蔚文中學舊址已是當務之急。

1、進一步重視蔚文中學舊址保護工作。

古建築是不可再生資源,要充分認識保護古建設的重要意義。近年來,在對蔚文中學舊址的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許多困難,需要解決問題還很多。要由文物主管部門以及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責,形成保護古建築的合力。社會各界也積極行動起來,提高市民保護身邊古建築和本土文化的意識。杜絕再次出現人為破壞舊址周邊環境的情況。

2、切實加強古建築的管理力度。

文物保護主管部門以及有關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蔚文中學舊址重點文物保護的單位的管理力度。要對蔚文中學舊址進行普查,及時發現所存在的問題,及時堵塞管理漏洞。七間樓作為蔚文中學的附屬,在這裡把他歸在蔚文中學舊址中,希望能把七間樓從中心校劃出和蔚文中學舊址一起進行保護。

3、進一步加大投入保護好古建築。

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足夠資金,專款專用,用於古建築的保護與研究。特別是應該及時修補門窗和北面坍塌的部分房屋。

4、堅持“修舊如舊”原則維修文物。

就是要保存現狀和恢復原狀,保證歷史信息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蔚文中學舊址古建築維修中,要堅持“修舊如舊”,保護原真性和完整性,真實還原及保護古建設所體現的歷史空間感和厚重感。

5、充分發揮蔚文中學舊址古建築在建設文化太和中的作用。

要加大宣傳力度,向當地居民宣傳蔚文中學的古建築所蘊含的豐富歷史、社會及人文價值,要在古建築附近設立永久性的宣傳牌,詳細記載古建設的背景及價值。通過挖掘古建築意義,充分激發廣大居民愛護古建的積極性。

這是幾年前寫的一份要求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的建議稿。通過相關渠道遞交給相關部門,並得到重視。隨後就得到了妥善的修繕。

修繕後的蔚文中學舊址

修繕後的蔚文中學舊址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