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姜昆的相声?

地暗天昏谢广坤

那么,我们先说说姜昆相声的说,岁数稍大的观众应该了解,姜昆的相声基本全靠说,但是即使全靠说,相声基本的活——贯口,在姜昆的相声段子里也是基本没有,身为曲艺家协会的主席,在天津被观众逼着说了一段《八扇屏》,结果勉勉强强说下来了,可是汗流了一地。另外,姜昆也说过传统相声《大相面》,如果通过对比少马爷等人的《大相面》,你会发现,姜主席说的真是一般般。


然后说说姜昆相声的学。在学这方面不客气的说,姜昆就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不用说京剧评剧之类的戏曲,就是大鼓,三弦什么的都统统拿不出手。在姜昆的相声作品里,我们顶多能听到他学流行歌曲。这对于总把传承放在嘴边的曲艺家协会主席来说,实在是打脸。

再说说姜昆相声的逗。其实姜昆的相声与其说是逗,不如说是演。姜昆善于把握相声段子中的人物形象,能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演绎出来,从而达到逗观众一笑的效果。姜昆初出道时与李文华老先生合作,作品堪称惊艳。姜昆年轻人的激情澎湃,与李文华老先生的稳重,以及老先生满脸的皱纹,却带着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形成强烈的反差,二人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但是随着李文华老先生因病离开舞台,姜昆的搭档换成了唐杰忠老先生,这段期间,随着晚会相声的崛起,姜昆的艺术生涯达到了顶峰。但是之后与戴志成合作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这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姜昆再像之前那么操着尖细的嗓音那么演,已经无法逗乐观众了。

最后说说姜昆相声的唱。现在钢丝们都认可郭德纲所说的相声的唱是唱太平歌词,其实不完全是,相声的唱还包括唱小曲儿,小调。这些东西老相声艺人基本都会。但是解放后,这些东西被以侯宝林大师为首的相声艺人给摒弃了。重要的原因就是,小曲儿小调是旧社会妓女唱给客人听的,其中很多内容相当露骨,这就是张云雷唱《探清水河》不唱四更内容的原因!还有现在我们听到的太平歌词,是经过郭德纲重新编排的,如果朋友感兴趣,可以听听老相声艺人的太平歌词,说实话,很难听。所以说到唱,姜昆不行情有可原。

如何评价姜昆的相声,总体来说可以三句话概括,初出茅庐堪称惊艳,步入仕途成熟稳健,年近古稀赠票也少有人看。


靖逸轩主

看姜昆的相声要分两个阶段看,它的分界线就是作家梁左去世。


姜昆在《如此照相》之后基本上江郎才尽,就找到了梁左的作家母亲谌容,因此与梁左结缘。梁左自诩是要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但是耳根子软,禁不起姜昆的奉承,就拿出了《虎口遐想》给姜昆。正如姜昆所说,1987年《虎口遐想》一炮而红,梁左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家。

《虎口遐想》也成为了姜昆艺术的巅峰,以至于后来时隔三十年的春晚上,还炒冷饭弄出来一个《新虎口遐想》,至于说的是什么估计没有人记得,只是因为这个名字,小小的有点印象而已。

后来,梁左又和姜昆合作了《电梯奇遇》、《特大新闻》等作品,虽然没有《虎口遐想》一样给人深刻印象,但也讽刺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也算是经典吧!

2001年,梁左去世,姜昆的相声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了,尤其是换了搭档戴自成,更是说的一塌糊涂,简直就是对口的尬聊。

当然这个时期,姜昆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相声演员,他的主要作用是歌颂,因此走上仕途,也算求仁得仁吧! 虽然不了解他在曲协做了什么有意义的工作,但就凭他反三俗,打压郭德纲这一点看,他还是有点能量的。



希望姜昆早日悬崖勒马,走上有利于曲艺发展的阳光大道。


乐乐掌门人

不吹不黑,姜昆的相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红极一时。


姜昆作为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弟子,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他的相声确实给观众带去了许多欢声笑语。
开始和李文华(黑龙江建设兵团和师胜杰搭档过)搭档表演,《如此照相》、《祖爷爷的烦恼》等都是和德云社孙胖子的舅姥爷合作的,后来由于李文华老先生身体欠佳,姜昆开始和唐杰忠搭档表演。


和唐杰忠的合作也是他的艺术生命巅峰时期。《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虎口遐想》是他的巅峰之作,从那以后,姜昆再也没有颠覆观众认知的经典力作。

随着姜昆的应酬增多,天南地北地跑,唐杰忠老先生身体吃不消,于是给姜昆推荐了年轻的戴志诚,他们一直合作至今。由于姜昆除了相声演员的身份,还是曲协主席,所以用在相声创作和表演的时间更少了。

到了现在,人们在网络媒体和移动端接触到的笑话包袱多起来,笑点相应也就高了,姜昆的相声风格和当代人已经产生了距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曲艺杂谈!


曲艺杂谈

《虎口脱险》应该是姜昆所说的相声里唯一一段,能让观众们听得津津乐道的相声。这是早年姜昆跟唐杰忠老师合作说的相声,但从那以后,鲜有出彩的相声作品。他所推崇的主流相声,把搞笑“包袱”去的太多,也就是他认为“俗”的东西,高雅的部分又经过改良,所以他的堪称“教科书”版相声!


姜昆的相声基本在各种联谊晚会,电视综艺中出现,其形式化东西太多,上纲上线!除了有时间限制,还得保证节目播出效果和传播他所想表达的正能量。这就导致他说的相声笑料不足,是一种“捉襟见肘”的表现形式!


反观郭德纲及德云社☁演员们说的相声,大型商演,巡演就不说了,单说在园子里演出。

首先,接地气,能够知道观众需要什么😊爱听什么,观众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啊!他们不甩开膀子卖力的说,怎么养活自己及家人!

其次,“现挂”,相声本来就是“即兴表演”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姜昆的相声里恰恰缺少这一核心部分,所以爱听主流相声的人越来越少!


姜昆的相声之所以听众越来越少,他的演出经费来源也是原因之一!姜昆是体制内相声演员,他有工资,各种福利待遇,出去演出费用也不用自己出,没有“付出与回报”的压力!属于造成指标,就有钱拿。除了“慰问敬老院大爷大妈们的演出”还有去地方慰问,经费来自于当地企业“踊跃”赞助,甚至还赠送一波“群众演员”。

据说姜昆要申请“相声传承人”,不知作为“传统文化倡导者”的老郭做何感想?


德云驿栈店小二儿

但不能否认姜昆他们那一拨人给相声带来的发展。相声逐渐成熟的过程,是计划经济带来的大家基本没什么钱,但也基本衣食无忧,人的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所以听相声、看相声是一种调剂,大家苛求不高,也是晚会相声发展的高潮。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人们向钱看,下岗、失业、待业等等给人带来的压力越大,娱乐方式多样性等等,人们需要释放压力,对娱乐方式要求就越来越高,这时,再讲过去的相声就很难得到共鸣,但相声的改革却没有跟的上,就造成相声的逐步收到冷落。

再说传统相声的逐渐没落,说姜昆当官了没起多大的作用,带来了相声的没落。这也不敢完全苟同,记得马季先生曾说过,太喜欢相声,但是太讨厌这帮说相声的人了。说明相声人当中的论资排辈,尔虞我诈是确实存在的,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勾心斗角,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说明相声人从来没有真正团结过。姜昆的相声备份是比较低的,比他资历老的有的是,你指望他一人能把大家拢到一起,集思广益,振兴相声?但是姜昆也有他的局限性,没能撑起相声改革的大旗。

这时以郭德纲为主要代表的民间相声、剧场相声乘势而起,为相声的突破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不得不说这是郭德纲的一大贡献,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郭德纲聪明就聪明在他抓住了主要原因,从传统的相声里汲取大量的精华,再加上自己悟性、生活的磨难,都是促进他不断改良作品的动力。(未完)


卫大鱼

若说二三十年前,

姜昆确实很精彩。

紧跟形势喊口号,

有时也能逗逗笑。

当时搭档李文华,

为他捧场能顶俩。

自从有了郭德纲,

姜昆不再来风光。

近些年来当领导,

基层演出也很少。

何况没啥新作品,

搭档也没合适人。

社会不断向前走,

新段新作要出手。


翼城笑星白生文

先说贡献吧。姜昆的相声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确实起到了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作用。象《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

再说当今其相声水平。总的感觉姜先生没有与时俱进,相声水平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正象网友们说的那样,说、学、逗、唱比较平常,如果按大师水准衡量,难符其名。并且作品太少,应对不了群众口味,还难以象郭德纲那样,有灵活现挂的现场笑料。所以,喜欢其作品的观众肯定没有郭德纲的多。

最后说说作为曲协主席,他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这点不用多说,他自己都说目前的相声陷入低谷。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是他认为的主流相声不够繁荣。民间的相声还是不错的,郭德纲的小剧场里,一票难求。个人觉得,他应该心胸再开阔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他能更好地引导各种层面的艺术创作,相声这种艺术形式,肯定会比现在发展的更好。


音画时间

姜昆的相声确实像他说的那样,现代的东西较多,但构架仍是传统相声的构架,这就让人觉得有点不伦不类。追根寻缘,应该是他本人在学艺期间没有下苦功夫,没有把传统的形式完全理解其深奥的原因造成的。大段的灌口不会,太平歌词没学,只能找个借口来回避这些弱点,所以才说一些所谓的现代相声,这是其掩饰弱点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而且在现代相声上又没有下苦工研究,大多一抄袭搬运为主,所以听他的作品:表面还过得去,基本没有深度可言,枯燥乏味。正是他的所为,才成全了郭德纲于谦这样的传统艺术传承者的成功。郭德纲的相声有深度,长知识,包袱密集,雅俗共赏,他们无愧为传统艺术的传承者这一称号。


梁勇86304567

在目前,姜昆是相声届官职最大的演员,主要走的是仕途,以相声演员自居,其实相声只是他的政治跳板。

姜昆50年生人,今年2018年,从76年开始调取文工团,任相声演员,拜师马季。作为相声演员,如果每年出一段相声作品,今年应该也有42段相声作品。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也就十来段,仅仅在春晚的舞台。作为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几段作品,仅此而已,并且还把相声带的近乎死亡,我们不得不怀疑这到底是无能,还是无能,还是无能。

姜昆的作品前期都是梁左写的,梁左去世以后几乎就没有作品了,一个专业的相声演员,一个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不会创作,专业技术不过关,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能力。并且姜昆还申请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还要脸不。相声的低谷期,不见出来出谋划策,到相声关注度大涨时,处处蹭热点,还美其名没有赶上相声发展的好时候。

所以我并不喜欢姜昆,对相声界没有的贡献,自身业务水平低,这是我的评价。


油墨不打烊

总是提倡相声要不断创新的姜昆,三十年前说虎口脱险,三十年以后还是虎口脱险,虽然只是因为时代变迁做了改动,可还跟三十年前的相声没多大区别,难道这就是他所说的创新?郭德纲的相声给全国老百姓带来了快乐,可是,他却说人家俗,难道只有虎口脱险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