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少模——一個時代的風華

  羅少模,號“山外人”,1946年5月生,現為中國硬筆書協會員,四川省書協會員,興文縣書協主席,退休幹部。一帶一路絲路文化之旅國禮藝術家。

羅少模

回憶:學習書法從姓氏開始

  記得還在七、八歲的時候,一次看見父親在家中木門上用毛筆寫了一個大字,告訴我這個字是羅字,就是我們姓羅的羅字,每逢清明和大年三十,父親總要為祖先們寫伏子,燒紙,從那時起我看見了用毛筆寫字。因父親的影響吧,讀小學的時候,我每週的寫字課本都差不多要被老師拿上講臺向同學們展示,也是從那時起有了把字寫好的念頭。故而在平時的作業中比較重視寫字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從部隊回到地方,在公安部門遇到了兩位寫好字的老幹部,他們是寫大字報出名的,在他們的影響下,我的字有了很大進步,後來考取到無錫書法藝專函授進行了二年的書法正規學習。

羅少模和他的根草

  幾十年來,由於沒有專業老師的當面指教,長期以來形成了獨往獨來一意孤行的風格,輕法度而重藝趣,認為古人書法是因為那時的書法是用的,現在的書法是用來玩的,看的,應該重藝趣和美感了,在內容採用上,自己也是以創新為主,每次參賽或為人書寫,基本都是新內容,這也促使我在字外功夫上得到了不斷上進,突出。避免了成為一輩子只能抄書的字匠。故而在我出版個人專集《浪漫聯墨》時,很輕易就選擇了六十副純屬自己創作並在各種展賽或刊物使用過的作品,構成了名符其實的個人專集。

  在發起成立興文縣書協和擔任書協主席的十三年中,自己逐步認識到,書法作為中華傳統藝術靈魂中的靈魂,是世界上唯一用線條展示國語的藝術,書法與漢字共生,促進了漢字的發展,尤其在漢字的多字體和簡劃字的形成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代的進程中,書法還將在創新文明,美化生活,爭強聯誼,促進和諧發展中起到巨大作用,故而在傳承發展過程中,不僅要發掘利用好祖先留下的資本,更主要的是在創新傳承方式、開發利用門道上下功夫,讓古老的傳統在書寫、書法、書藝漸變中與世同步,脫掉老氣,呈現出時代風采。

  法無定法道理深,技呈自我即為真,藝海從來莫邊際,何須腳後效人行。我亦將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羅少模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