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被评为最坑人的小吃中, 你被哪个坑的最惨?

用户80969826903

我觉得云南的烤乳扇才是最坑人的东西。

当初总听说什么云南十八怪,牛奶切成片片卖,所以对烤乳扇非常的上心。周围又有云南的同学,不断的宣讲乳扇的各种好,什么美容养颜、滋阴补阳、清新润肺明目健胆之类,闹得本吃货心痒难耐,总想有机会去品尝一下个中美味。



终于在学业过半的时候有了去云南的机会,从长沙坐了很长时间的火车,邂逅了不少人生中美丽的事情,最后到达了七彩云南。

当时老王已经趁机脱团,和同学们分开。身边陪伴的是一个漂酿小姐姐。我们的目的地是香格里拉,但也不愿意放过风花雪夜的大理。当时我就想到了乳扇。



在游荡的途中,我也不断利用那些从云南同学那科普来的知识去忽悠小姐姐,搞得小姐姐也美眸乱眨,非常想去试试云南的小吃。

结果我们去吃了白族牛奶弓鱼汤,甜甜的鱼汤让我俩都有点不适应。然后又去尝了炒饵块和过桥米线,算是扳回一局。最后在街上终于遇到了传说中的“烤乳扇”。



“牛奶切成片片卖”,我起初对乳扇这种东西还是有个初步印象的,觉得大不了就是个奶酪或者奶皮子的赶脚。老王母系辽宁,父系内蒙古,好歹也算是草原上浪过的一条雄鹰,奶制品啥样的没吃过?

我挨着小姐姐的胳臂,两个人一人买了一份“烤乳扇”。



那个乳扇摊子的老板端着一个小火盆样的烤炉,在七月的阳光下满头大汗的烤着乳扇。初拿出来的乳扇真的看不出是扇形的,只是叠在一起的一些黄片片。



烤乳扇的老板问了我们的口味,就开始加工起来,他浓重的方言让我们有点听不懂,但丝毫不阻碍中国人半哼半唧的意念交流,我们弄明白乳扇有两种口味,一种是传统的“玫瑰花酱”,一种是符合现代潮流的“巧克力”。



我毫不犹豫的点了玫瑰花酱,作为一个吃货,传统的原汁原味强过那风骚的代可可脂。但小姐姐却笑出俩酒窝,点了巧克力味道的。

很快老板便把两只乳扇加工了起来,在温度和竹签的作用下,那乳扇开始变得焦黄,某处开始略微出现酥脆的气泡。包裹了酱料的乳扇被卷成筒形,像一只白皙的春卷,又让我想起卷菜的大饼。



老板还很客气的说了句什么,大意是小心点,这里面的糖浆会流出来搞脏衣服。真是个很令人温暖的大叔。

我和小姐姐相视一笑,走到街角人少的地方,仔细观察了一下手里这根大号棒棒糖,心里都觉得甜丝丝的。



我一口咬下去,咝~!略烫!

再细细品尝,感觉就像一种没啥嚼劲的面皮,粉坨坨的,比较涩口,还有一股酸味和奶味。嚼没两下就成了糊糊,吞下去,还有股子说不明道不清的奶膻味。

总之,整体而言是比较寡淡的东西,犹如掺了奶粉的细面饼。



再咬下去,开始尝到玫瑰花酱的味道。与我想象中那带着花香与梦幻芬芳的感觉不同,就是甜,酸甜酸甜的,那糖味儿非常的齁人,和乳扇结合在一起,甚至让人觉得发苦。

好吧,我吃不下去了,这完全不是我脑海中幻想的味道。它让我迅速的回到现实之中——这东西既不算好吃,也不算独特,就是个充满过度甜蜜素的奶皮子。

我顺手就把这令人难受的“美食”扔进了垃圾箱。



小姐姐也皱起了眉头,她似乎看出我深深的失望,举起手中那支巧克力味的,淡淡的问了句:“不喜欢吃?”

我说:“太甜了,牙都在痛呢。”

于是她递过那支啃了一半的巧克力味,嘴巴嘟出了两个酒窝:“我也吃不下了,要不你尝尝我这个味道?”

我万分心虚的接过那支乳扇,上面还留着小姐姐浅浅的牙印,赭色的朱古力酱微微挂着,与小姐姐嘴上残留的那些一样,仿佛有苍山洱海的神秘气息。



这支乳扇我三两口吃完了,说不出难吃好吃,没尝出任何味道,别问我为啥,八戒啃人参果也是这样的。

后来的岁月,又去了很多次云南,我挺喜欢这地方的,有别处寻不到的逍遥与明媚,但是乳扇,我却再也没碰过了。



因为我觉得,这东西就是名不副实的,即便它与我生命中最美的邂逅有关,但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哪怕我那时觉得甜蜜无边,也只不过是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罢了。


王司徒老百科

说两道新疆的吧

1、米肠子跟面肺子

米肠子与面肺子在新疆随处可见,虽然没有烤肉跟这几年的切糕那样高知名度,但是的特色小吃都是来了之后才知道的。

米肠子与面肺子就是我到了新疆之后才知道,作为一个内地刚到新疆就吃得下假腰子的人,没有吃得下这两个。

当然不是因为味道有多怪,而是感觉没啥味道,软绵绵的又没有嚼头。也没有吃到其他东西。举个类似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没有调制的米粉的感觉,但是还没有米粉Q。

2、假腰子

这个貌似评价比较分明,要么喜欢要么讨厌。

这是用肝、洋葱等一些零碎的东西调和好,包到羊油里面烤制。吃起来比闻起来膻味还大。

之所以把这个列入坑,是见过一些喜欢吃羊肉的人,闻着只是有些膻而已,但是没想到吃起来味道更大。


小微创业

我记得88年和老公在上海,看到大清早有很多人都排队买的一家包子铺。于是我和老公说既然那么多人排队肯定错不了,我和老公也加入了购买包子的队列,过了许久终于买到期待的包子,大口咬下去……我的妈呀!后悔自己该去啃个馒头


VX15001180730


话说我第一次被切糕坑的时候,还是个青葱少年,一天骑着我那豪华版的踏板小电驴在街上兜风。咦,那是啥,怎么这么好看。一定很好吃!!!然后人很潇洒的一叉,坐着我心爱的小电驴说,怎么卖?35!(心里琢磨的好吃的肯定不便宜。)恩,给我来点。切多少?我一比划,来这么些先尝尝,好吃了我在多买点,当时比划了俩公分宽。一切下来,俩斤多啊!!!我说少点,太多,要不了。那个师傅面带笑容的说安不上了,安不上了,安不上了。。。一直是这句话。

后来一想不就俩斤吗,买了,不就七十来块钱,我骑这么豪华的踏板电动还缺这七十块钱?唰的掏出一张百元大钞,给你,找钱。

大叔的眼神就像中午的太阳,那么火热。他说钱不够钱不够钱不够。我说“不是35吗?”他说“是的,三十五一两。”

这不是搞事情嘛,我就给他讲起了经商之道,后来在旁边好几个戴小花帽的大叔的围观下,他们都是一伙的,在巡逻警察同志的阻拦下,劝导下,大意就是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哼着五十六个民族,拎着切糕,愉快的像家里走去。

不过挺好吃的啊😊。


乔巴的气球

真实经历,2013年六月八日,记得当时在威海出差,工资才3000多,因为刚到那边出去玩准备带点特产回家给爸妈,逛街途中看见路边一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推着一辆三轮车,后边是那种很好看的切糕,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七块,我当时想七块一斤也没什么,第一次出差没吃过新鲜东西就跟他说来一小块,结果他给我切了一块上秤就两斤多,我当时掏了十几块钱,他也不跟你搭话手摇一摇,告诉你原来是七块钱一两,我说我不要了,好说歹说都不听,还说什么切了就要买,后来他拿着刀站在我前面还在打电话,我看情况不对直接上去一脚撒腿就跑,他拿刀直接追我一段距离没追上,我跑回旅馆两天都没出门,新疆的一小撮人败坏了大部分人。


北樹暖萶

我来说说我的经历吧,2009年我刚毕业从苏州实习回到四川,手里面有了实习金三千块感觉自己有钱了,另外一年没回家了在火车站看见有人卖切糕,说实话我没吃过,看上去还不错各种葡萄干什么的我就和师父说:“给我来点,从这里切。”

结果一刀下去两百多,心疼的我啊,不过一想我妈可能喜欢吃,算了贵就贵点吧,也算是我的一片孝心,回家给我妈我妈吃一口就不吃了,我当时那个心啊甭提多无奈了,这东西怎么那么坑?贵就算了还不好吃?上哪儿说理去?



从此以后看见卖切糕的我都要躲得远远的,我怕不小心碰一块下来可就是好几百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切糕真的不好吃,贼甜还粘牙下辈子不想吃了!


内涵游戏帝

89年带着小孩到南京玩,在中央门看见有卖西瓜的要吃,西瓜是切开按块卖的,一块切成一斤不到,标价看是1.00元一块,当时南京最贵的西瓜也就:一毛钱一斤。小孩偶然想吃嘛,觉得贵也就是吃一块吧。南京人套路深是知道的,拿出一块钱递到卖瓜的手里问了一句:一块西瓜是一元钱吗?回答:是的。就拿起一块瓜走了。走了十几步回头看看没有什么异常,西瓜给小孩吃了,刚吃两口,身后闪出两个人,说西瓜钱没有给齐,我说不是一块1元吗?他们说:是的。但是你拿的是大块的,是1.99元。小块的是1元,不相信可以去看牌子写的清清楚楚。他那个卖一块1元的瓜,跟大姆指一样宽长,字写的非常小。这个1.99元,9尾巴写一点点长。一圈子人围着,打不了跑不掉。现在1元钱无所谓,那时5个人用10元钱能到饭店搓一顿。


月下竹影6

新僵切糕最坑。

第一次被坑是在山西太原服装城那条街,就是和大家听说的一样,问的时候说八块一斤,切下来就说是八块一两,仗着自己不标准的普通话,就死皮赖脸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硬说是我听错了。最后一点点切糕,卖了我一百四十块。

第二次在成都火车站附近,因为有第一次的经历,我肯定不会在上当的,但是路过他们旁边的时候,居然拿刀尖扎着一块切糕,然后拉着我的胳膊非让我尝尝,我哪里敢尝,多亏火车站附近人也多,我也是被逼急了,大喊一声:我不要。这才放开我胳膊,我赶紧逃了。

几年前在山西服装城那条街,新僵人一伙一伙的,偷东西,怎么说呢,说是偷,和明目张胆的拿差不多。众目睽睽之下,就拉开别人的包了……最可气的。他偷了你的手机,发现不是什么好手机,还会再还给你,真的是服了。

我也被偷过一次手机,是一个看起来十三四的新僵女孩,估计还没出师?偷的时候被我感觉到了。我从她手里把手机夺了回来,结果刚夺过来,就有一男一女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围着我走过来,我才明白,团伙作案啊!后来估计也看我一个小姑娘,他们就走了。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宽容政策是不是该收回了啊?哎……


依 然。 

在中国,全国各地都有一些闻名的特产小吃,前往旅游的人们总会尝上一尝,带上自己喜欢的一样去给其他朋友分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吃都名副其实,有些还会让你被惨坑!

成都最名不副实的“三大炮”

三大炮是四川成都著名的汉族特色小吃。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三大炮的主要食材为糯米、红糖、芝麻、黄豆,口味香甜。三大炮非凉食,卖时将舂好的半成品糍粑装入锅中至火炉上以微火保温,吃时现做。


第一次到大成都、去逛锦鲤,看到人山人海的堆在一个叫三大炮的店门口,时不时从人缝里传来咚 咚 咚 的声音,感觉好奇怪哦!成都攻略也说那东西很好吃,三番五次的心里斗争也争不过好奇心的驱使,最终还是向它靠近了。好不容易挤进人群见到了传说,当然是抵不过那诱人的滋味,掏了好像是五块、还是六块钱买了一份,正准备品尝这美味,发现钱包不见了,搞得身无分文,第一次在警察局待了一晚。坐在警局的板凳上我把还端在手上的美食分析了一遍,三大炮其实就是“糍粑”的一种,只是特殊售卖形式而已,吸引的是看稀奇的人,是现在热锅盆中抓出一大坨糍粑分为三小坨后,现分现用力摔向案板中央,所以每份只有三坨。

由于案板一边放有钢碟,击打案板而震动时发出金属响声,只听见“砰砰砰”三声,三坨糍粑早已飞向对面斜靠的竹簸上滚入下面装满芝麻粉、黄豆粉的竹簸中,另一人将三坨糍粑捡入盘中(此时糍粑已自然地裹上了一层粉末),再浇上浓汁,送于食客手中。

印象成都、成都印象,提到三大炮就是噩梦……………………


村姑小婷

我吃过的最坑人的是在上海城隍庙买的蟹黄包。15元一个,不算很贵,但根本没法吃。薄薄的皮,乱滚,只能用吸管吸,非常热烫嘴,关键是一汪水,腥气败坏毫无味道,差评!最后,直接丢到垃圾桶了。看到,垃圾桶一大堆丢掉的没吃完的所谓的特色蟹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