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貼心閨蜜”好心幫襯,實為“摳腳大漢”耐心“殺豬”!

以為是“貼心閨蜜”好心幫襯,實為“摳腳大漢”耐心“殺豬”!

如今,“託”已經衍生成為一個行業

賣酒的有酒託,賣茶的有茶托

隨著網絡賭博的興起,賭場也有了“賭託”

將你帶進盡心設計的“必輸賭局”,騙得人血本無歸

今天我們就來揭秘“殺豬盤”背後的真相

以為是“貼心閨蜜”好心幫襯,實為“摳腳大漢”耐心“殺豬”!

2019年2月的一天傍晚,27歲的成都姑娘小敏匆匆走進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區分局刑警大隊,她向警方報案,稱自己被網友騙走了100多萬元。警察從她焦急的話語中,瞭解到了她被騙的經過。

原來,四個月前,小敏通過網絡認識一個自稱“楊思薇”的女子,通過網上交流,發現對方與自己同齡,有相識的學習生活經歷,兩人相談愉快,很快成為“閨蜜”,還通過快遞互贈禮物。

2018年11月的一天,“閨蜜楊思薇”向小敏介紹了一款叫“天天娛樂”的APP軟件,裡面有“賭大小”、 “押單雙”、“捕魚”這些賭博娛樂項目,可以通過這個軟件系統的漏洞輕鬆賺錢。小敏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楊思薇的幫助下進入網站參與“賭大小”賭博。

起初她真的嚐到了甜頭,投入2萬元換成賭博積分,幾天時間積分變成5萬多。小敏嘗試取現,積分瞬間變成現金。楊思薇不斷向小敏推薦“買積分送現金禮包”活動,還指導小敏找“系統規律”贏錢。兩個月時間裡,小敏竟然陸續向網站購買了100萬元的積分。2019年臨近春節時,小敏想將網站上的積分提現,卻發現提不出來,而“閨蜜楊思薇”也向人間蒸發一樣再也無法聯繫。

聽了小敏的描述,民警意識到小敏可能被網絡詐騙,所謂的“楊思薇”很可能根本不存在,而是犯罪嫌疑人為了騙取被害人而虛擬的身份。警方立即成立反詐專班,從蛛絲馬跡中尋找騙子的線索。經過半年的調查,一個跨境電信詐騙團伙終於浮出水面。2019年9月,案件進入收網階段,辦案民警陸續在福建、江西等地抓獲團伙嫌疑人詹某、古某、楊某等犯罪嫌疑人。

經查,詹某、古某、楊某均受僱於一個境外電信詐騙團伙,這個團伙人數眾多,分工明確,詹某、古某、楊某隻是其中一個小組的成員。他們在網上找照片,將自己包裝成年輕的白領“楊思薇”。為了騙取小敏的信任,他們隨時更新微博微信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美食、旅遊、健身等日常生活,在網上對小敏噓寒問暖。詹某、古某、楊某等人輪番與小敏聊天,將小敏騙入“賭博”陷阱,2個月內陸陸續續騙取小敏現金近百萬元,這些錢除了部分以提成形式被三人分贓後揮霍掉,其他的錢都被團伙轉移至境外。

當真相揭開後,小敏除了驚詫,剩下的就是懊悔。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以為是“貼心閨蜜”好心幫襯,實為“摳腳大漢”耐心“殺豬”!

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區分局副局長楊勇(右)

法制大隊副大隊長鄒明煥(左)

這起網絡詐騙案的破獲

也讓這種新的電信詐騙騙術大白於世

騙子是如何利用網絡騙取受害人的信任

我們該如何防範這類騙術呢?

電信詐騙

VS

普通詐騙

2016年,兩高一部《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騙取公私財物3000元以上的,即達到入刑標準。

電信詐騙與傳統詐騙最大的區別在於:電信詐騙都是非接觸式詐騙,犯罪分子不與被害人直接接觸,甚至利用網絡將自己包裝成各種身份,讓人真假模辯,難以鎖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其次,電信詐騙組織性強,都是以團伙形式實施犯罪,團伙內部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網聊騙人,有人負責網絡技術,有人負責轉賬洗錢,加大了偵破的難度;最後,這類犯罪團伙多數都是境外遙控境內實施,賺錢後資金迅速轉移至國外,追贓挽損的難度大。電信犯罪涉案區域輻射廣泛,嚴重危害群眾財產安全,擾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犯罪問題。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以為是“貼心閨蜜”好心幫襯,實為“摳腳大漢”耐心“殺豬”!

本案中,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法有哪些“升級”?

現如今,電信詐騙的被害群眾從“中老年人”為主,發展到“年輕人”也被騙。詐騙手法也不斷翻新,從傳統的打電話詐騙的“短平快”方式,升級到利用網絡進行“放長線釣大魚”式的詐騙,先與被害人培養感情,再引誘被害人進入網絡賭博平臺或投資平臺,利用被害人的信任和想“掙快錢”的心理行騙,這種利用網絡賭博行騙就是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之一。

具體步驟就是:騙子先根據被害人的情況設定“人設”,通過網絡與被害人初聊、深聊,建立認同感成為“朋友”,騙取被害人信任後,慫恿被害人進入他們自制的網絡賭博平臺進行賭博,然後通過控制後臺數據,讓被害人小賺幾筆,嚐到甜頭後,騙子聲稱已經掌握了“平臺規律”指導你進行押注就可以賺錢,而平臺中既有簡單的“炸對子”、“押大小”,又有複雜的“德州撲克”、“鬥牛”,甚至是“時時彩”,總有一款適合你。很多人就這樣被激發出賭性。殊不知其背後的“平臺”確是人為操作,最後讓你

血本無歸,即使是偶然賺了錢,也無法取現,最後騙子銷聲匿跡。

受害人都希望警方破案、追回被騙的錢財

但追回的可能性大嗎?

從過往案例看,騙子在實施詐騙後,會動用數十個甚至上百個銀行賬戶進行轉賬和提現,雖然銀行實行了實名制,但也僅僅是知道每個銀行賬戶是用哪個身份證開的戶,至於賬戶到底是誰在用、怎麼用,就沒有太多的監管。

詐騙團伙往往利用監管漏洞,僱人收集各種丟失的身份證件開辦銀行卡或者高價收購個人銀行卡,專門作為接收和分發詐騙錢款的賬戶(即是“肉雞”賬戶)。最後詐騙團伙或是通過境外網站進行虛擬貨幣的炒作,或通過虛假外貿交易實現資金向境外轉移等等手段,實現“漂白”賬款的目的。轉移的次數越多,資金追查就越耗時。

所以要告誡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和使用銀行卡的規範,不能因小利出售自己的銀行卡,而間接為騙子騙轉移賬款提供便利。

防範電信詐騙,做到“五要五不”!

陌生來電警惕、大意

網絡信息查證、輕信

可疑鏈接謹慎、亂點

資金轉賬核實、著急

一旦受騙報警、猶豫

一句話總結:

“任憑騙術千萬變,我不掏錢應萬變。”

以為是“貼心閨蜜”好心幫襯,實為“摳腳大漢”耐心“殺豬”!

案例警示

近年來,公安機關一直對電信詐騙進行高壓打擊態勢,傳統的冒充銀行人員、公檢法人員、快遞郵政人員進行詐騙的方式已經難以騙人了。電信詐騙的手法也也來越多,現在網上大量存在的打著投資理財、網絡賭博、辦理貸款的名義實施的電信詐騙犯罪。犯罪分子利用發達的網絡社交平臺,變換身份,先“套近乎”再好心的教你“發財”,等你嚐到甜頭後,再一步步讓你陷入他們精心設置的陷阱,等到你發現被騙時已經悔之晚矣,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了人的“賭性”和“貪念”屢屢詐騙成功。大家在享受網絡帶來的社交便利時,也一定更要提高警惕,不貪小便宜,謹防上當受騙。

主管:成都市司法局

總編:劉金昌 主編:張婭

責任編輯:譚浩 編輯:蓋丹陽

以為是“貼心閨蜜”好心幫襯,實為“摳腳大漢”耐心“殺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