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事件获得的启示,我们要以商业的眼光看待互联网企业

自从滴滴顺风车频频出现安全事件之后,对于这个行业,曾经让众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补贴之战,最终让人们尝到了苦涩的滋味。

人命关天的大事,每一次发生之后,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讨论,希望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下一次再次发生。

根据AI财经社的报道,这次事件中,有重大关切作用的客服被最终扒出,原来滴滴的客服已经外包出去了。

对于外包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平时在新闻中已经看到过无数次外包,并且似乎这些外包都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并且外包和低技术这样的特点联系在一起。

相信看到这些之后 ,都会有人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外包的情况,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这一事件中,企业节省成本之后,出现的是潜在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保证企业可以有效的保护乘客的安全,在管理上,之间就已经不属于一个公司了,又如何能够提高客服的水平,寄希望于外包的承包商可以在低廉的承包价格中,再增加成本,这样的想法是不可靠的。

想到当年,富士康给苹果公司提供外包服务,就是苹果的代工厂,当出现了富士康出现了员工跳楼事件之后,乔布斯立马派库克带领一组成员,来帮助富士康来解决这次危及。

而滴滴这件事发生之后,却没有见到任何滴滴官方的关于提高或者改进客服的任何努力,这样的行动真的是很难以接受,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人们的出行,在互联网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便捷程度不断加深,但是企业终究是企业,因为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免费性质,使得人们天真的将对互联网这个事物的想法转接到互联网企业中,而互联网企业也利用人们的这种移情作用,通过开始阶段的免费吸引用户,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并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名义来包装自己的 商业行为,从而为用户构建来一个无形的需要不断消费的网。

任何产品都是以企业为依托的,所以对于企业的任何免费或者低价行为都要抱以警惕,怀疑的态度,因为一旦自己协助企业最终占领了市场的绝对份额,那么就会使企业失去了竞争的压力,最终在面对用户的时候采取更极端的手法来盈利。

或许,一些人会觉得免费很好,但是免费背后的危及却没有预见到,更何况心中没有想到,自己应该有付出和回报等价的观念。

占便宜的心理是很多人都有的,这是因为市场原先的不透明,使得出现了很多商家宰客的行为,于是消费者或用户在消费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保护自身的权益,或者说在开始就要使自身获得最大的权益。

这样的想法不能说是有问题,但是一味的追求权益,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最终消费者会被免费所俘获,而理性的行为是建立在合理的成本分析的基础上的,当价格低于成本的时候,就应该采取拒绝,或者疑问的态度。

企业的管理者的行为理智吗?如果说他可以采用 这么极端的行为来获得市场份额,那么在 获得市场份额之后是否会采取 更加极端的措施来对待消费者呢?自己有办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吗?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 考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