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9月22日的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中國能源產業而言,這無異於歷史性時刻。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低碳減排將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旋律。

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間電力系統應如何實現低碳轉型?近日,由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特別聯合發起、國網能源研究院協辦、華夏能源網特別支持的“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的電力系統低碳轉型沙龍”在京舉辦,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就此話題進行深入討論。

電力規劃應考慮碳約束 “十四五”期間慎建煤電

“‘十四五’期間,中國的煤電裝機不應進一步增長。”綠色和平東亞項目副總監張凱表示,綠色和平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項目近期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進一步增加煤電裝機預計將造成2000億元的投資浪費,並造成電力系統的僵化、不利於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實現中國的新氣候目標。

多位與會專家持相同觀點。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夏清指出,從近期來看,火電作為輔助能源的必要性依舊不容忽視,能在中國能源轉型階段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但同時他強調:“十四五期間不建議再繼續增加火電,而是好好利用現有的存量。我國下一步的發展就是要喚醒沉睡的資源,很多用戶具有強大的響應能力。”夏清還表示,要注重新能源、氫能和儲能等正處於技術加快成熟、成本加速下降的“新生力量”,它們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直言:“煤電在‘十四五’期間就不要再繼續建了,應該要守住這條線。”究其原因,袁家海說:“以往的能源行業的五年規劃都是把保障能源供應放在首位,而能源‘十四五’規劃則要我們必須把碳約束加到電力規劃裡面,所以我國的電力深度脫碳倒序路線圖應為:遠期負排放、中期快速下降、近期儘快達峰。”

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認為:“對中國來講,現在承諾的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非常具有挑戰性。”他表示,其中電力行業要在2030年前儘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更多強調跟十四五發展的主題“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更多地考慮去增加綠色供給、投資、就業,特別是更好地推動低排放電力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非化石電力、綠氫、CCUS/CDR等大型基礎設施和示範工程建設,以數字和綠色“雙輪”驅動,通過電力市場和碳市場耦合作用更好的推動電力行業早日實現淨零排放。

完善輔助服務市場 助推實現碳中和目標

隨著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電力系統必然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在高比例新能源併網之後,經濟性與安全性之間應如何權衡?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莉認為,接下來的電力體系規劃應該兼顧成本、安全和效率,實現平衡,需要多措並舉。許多原先已經制定的規劃,包括電網、電源的規劃,都需要調整更新。“能源的供應、輸送、消費這三大環節需要同時發力。”

“在電力系統低碳轉型過程中,新能源的發展的確會帶來增加就業、吸引投資等裨益,但隨著電網中新能源佔比的上升,煤電利用小時數下降、收益減少,煤電資產的減值速度加快,使得企業的負債水平和資產負債率被進一步推高。”華能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韓文軒說。他指出,“無論是煤電功能轉型、增加電網彈性或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我們需要將成本明晰化,將價格傳達到終端用戶。”

目標已定,時間緊迫,改革轉型勢在必行,市場設置亟需優化。如何完善輔助服務調控機制、如何建立健康的容量市場,當下尤為關鍵。

夏清認為,調峰是我國電改的一個過渡產物,當現貨市場建設完善後,市場會解決調峰的問題。我國建立現貨市場的本質是解決新能源消納,如果現貨市場峰谷價差拉不開,反而不利於消納新能源,調峰市場的作用不可替代。

“現貨市場是要給用戶價格信號,與用戶互動配合來解決峰谷問題,提高資產利用率。容量市場也應該根據用戶對容量價格的反映,以價格反映用戶真實的容量需求。”夏清強調。袁家海也表示,在建立容量市場時,要確保市場上容量確實緊缺,把資源充裕度分解到每一個市場參與主體,不能單純依靠預測。

“不管是輔助服務市場,還是容量市場,它本質是一個市場。市場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定價問題,但目前市場價格存在扭曲,這會導致市場失靈,從而帶來很多問題。”柴麒敏強調:“失靈的問題一般都需要通過政策來進行調整和彌補。要實現碳中和儘早達峰的目標,一個更完善的輔助服務市場至關重要。”

作者:莫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