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腹腔熱灌注方法治療腹膜後腫瘤

腹膜後間隙是介於後腹膜到腰背部肌群前筋膜和脊柱前緣之間的解剖空間,其前界為後腹膜,後界為腰大肌、腰方肌筋膜和脊柱。也就是在胃、腸子、肝、膀胱等這些器官的後面,後腹壁的前面,充滿脂肪、結締組織和筋膜。腹膜後腫瘤即來源於腹膜後間隙內組織的腫瘤,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腫瘤並不包括來源於腎、腎上腺等存在於腹膜後間隙的器官及腹膜後的大血管的腫瘤。

腹膜後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50-60歲高發。由於腹膜後間隙充滿脂肪、結締組織和筋膜,腹膜後腫瘤就是來源於這些軟組織。根據來源組織不同,大體上可分為來源於間葉組織、神經組織、胚胎殘留組織以及來源不明的腫瘤四類。根據惡性程度不同,又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其中惡性腫瘤佔比大於良性,主要包括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惡性外周神經鞘瘤、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等,其中以脂肪肉瘤最為常見。

一般來說,腹膜後腫瘤出現的症狀主要有:(1)腹部腫塊,早期多無症狀,在查體時或無意中發現,腹、背部不適或疼痛較為常見。隨腫瘤漸增大可出現相應的症狀,如在上腹部可有飽脹,甚至影響呼吸;下腹部易有墜脹感。(2)壓迫症狀:由於壓迫臟器而產生的刺激症狀,如刺激胃可有噁心、嘔吐;刺激壓迫直腸可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或慢性腸梗症徵;刺激膀胱則出現尿頻、尿急等。(3)全身症狀:惡性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現體重減輕,發熱、乏力、食慾不振、甚至惡病質。如系嗜鉻細胞瘤,因其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可出現陣發性高血壓。如腫瘤壓迫胰腺可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導致低血糖。

腹膜後腫瘤出現的症狀與腫瘤的部位及受累臟器有關係,但大多數缺乏特異性,並且腹膜後腫瘤由於位置深在,通常情況下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體徵。而當患者感覺腹部脹滿或者摸到腹部包塊時,腫物往往已經巨大。由於腹膜後腫瘤本身也缺少特異的臨床表現,因此很少能夠早期發現。

腹膜後腫瘤發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大量研究都證明其發病率的升高與環境、病毒感染、免疫因子、遺傳因素等有密切關係。在環境因素方面,一些致癌物,如石棉、苯能夠加大患病風險,除此之外,密切接觸大劑量的電離輻射也容易引起腹膜後腫瘤。病毒感染主要指的是致癌病毒,如皰疹病毒(HHV)感染可能會引起卡波西肉瘤。免疫抑制劑的使用與腹膜後腫瘤的發生同樣密切相關,特別是平滑肌肉瘤。在遺傳方面,神經纖維瘤病Ⅰ及神經纖維瘤病Ⅱ存在明顯地家族聚集傾向。

得了腹膜後腫瘤怎麼辦?腹膜後腫瘤治療方法其實與大多數腫瘤的治療相似,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化療、介入治療等。手術治療不必多說就是開刀把腫瘤切除,常用的方法即為腹腔鏡下微創手術,但腹膜後腫瘤位置特殊,有時很難切乾淨,容易局部復發,患者往往經歷過多次手術,並且復發間期逐漸縮短,直至最終無法再進行手術。因此亟需其他輔助治療方法,其中腹腔熱灌注化療因操作簡單、效果好,逐漸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腹腔熱灌注其實屬於化療的一種,是通過一套精密的腹腔內灌注治療系統實現對腹腔內熱化療的精準控溫、循環灌注,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腹膜後腫瘤的目的。這項技術的基本方法為通過預先體內植入化療泵或腹腔穿刺的方法將恆溫42~45℃的化療液體灌入腹腔內,然後囑咐患者變動體位使化療藥物均勻分佈,從而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有以下幾點:

1. 腫瘤細胞與正常組織細胞具有不同溫度耐受性, 有關研究表明,正常組織細胞能耐受47℃高溫持續1小時,而腫瘤組織細胞在43℃環境中1小時即會徹底被殺滅。熱灌注機能恆定地保持腹腔溫度達42~45℃1小時以上,可使腹腔內癌細胞受到不可逆的損害,而正常細胞不受影響。

2. 治療過程中的液體流動產生剪切力可直接導致腫瘤細胞死亡。

3. 高溫可增加腫瘤細胞中化療藥物的濃度,增加化療藥物的療效。

4.腹腔熱灌注化療能使腹腔內抗癌藥的濃度大大高於體循環濃度,可達數倍到上百倍,高濃度抗癌藥可直接殺滅和消除腹腔內遊離癌細胞和殘存微小病灶。而且與靜脈或口服化療藥物不同,腹腔內熱灌注化療進入到體循環的藥物濃度低,可減少或避免全身毒副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臨床上我們並不直接使用腹腔熱灌注化療的方法去治療腫瘤,而是先通過外科手術切除腹膜後可見的腫瘤組織,再進行腹腔熱灌注化療,即治療方案為減瘤術+腹腔熱灌注化療。術中熱灌注化療即在術中加熱化療藥液後行腹腔內灌洗,進一步清除殘餘腫瘤細胞,避免腫瘤術後復發,最終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又能減少化療藥物吸收進人體導致的副作用,因此該治療方法未來可期,為腹膜後腫瘤病人的治療帶來了福音。

但如果腫瘤無法全部切除,殘留較多,本人建議不要進行腹腔熱灌注化療,因為腫瘤殘留較多,熱灌注效果差,且會增加併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