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在詮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中,魯甸縣突出黨建引領,牢牢扛起主體責任,堅持“雙統領”、“雙保障”、“雙推進”,貫徹市委“133”工作思路,以高度組織化落實習近平視察魯甸時“一定要做好扶貧、救災雙重任務”囑託。立下“搬不動大山就搬房,搬不動江河就搬人”的壯志,著眼“不是建一個安置區,而是建一座新城市”的定位,探索破解“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難題。高起點、大手筆,一次性規劃用地3.31平方公里,以“卡戶與隨遷戶同步、住房建設與各類綜合配套同步、人員安置與產業就業同步、硬件建設與建立完善社區管理機制同步”四同步原則,用時17個月,完成卯家灣安置區佔地3700畝施工建設,承接魯甸、巧家、永善、彝良、鹽津5個縣,共8322戶35585人搬遷群眾入住,其中7570戶32347人建檔立卡戶於3月31日全部搬遷入住,成為雲南省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啟動建設 丁世新攝 )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高速建設中 )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現狀 馬永清攝 )

精確定位

以“兩架構”牽頭建設管理一氣呵成

黨員幹部用推動發展“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責任擔當,實現卯家灣安置區從“一片玉米地”到“一個新城區”的蛻變。

1個項目指揮部抓工程建設。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指揮長,下設1個辦公室和規劃設計、項目工作、徵地拆遷、工程推進、資金籌備管理、產業發展、施工環境保障、效能監察8個職能組,常駐工區開展施工保障協調。實行“每天一巡查、每週一例會、每旬一約談、每月一調度”“日報”“週報”的工作機制。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每天一巡查,由120名幹部職工分組分片負責工區,及時發現和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存在問題,確保天天有記錄、問題不過夜。每週一例會,先後72次集中跟蹤上週工作情況,安排下週工作計劃。每旬一約談,對存在進度慢、未完成計劃等問題的部門、片區、樓棟、班組負責人進行約談,提高工作效率。每月一調度,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真永等領導牽頭,每月到安置區開展分析研判,針對問題組織召集一次指揮部調度會議,協調解決了資金短缺、徵地拆遷難、施工組織不力等突出問題。切實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20天完成3000畝土地徵遷,445座墳墓搬遷,1.2萬平方米房屋拆遷,項目前期、規劃設計等工作高效完成。每個項目實行“縣級分管領導任組長、部門領導任點長、部門班子領導任棟長”的“三長”責任制,如期新建標準化安置房66棟8866套,同步規劃完善市政道路、教育衛生、行政文化及商業等各類綜合配套,打造高水平城市綜合體。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1個臨時黨工委(管委會)抓組織推進。成立卯家灣安置區臨時黨工委(管委會),協調5個遷出縣抽調人員60餘人,組建1個辦公室、5個遷出工作組和為民服務、產業就業、警務、教育衛生、黨群5個工作站的“一辦五組五站”工作機構,全面統籌推進安置區各項工作。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狀況中,全員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市委書記楊亞林、市長郭大進等領導在除夕前夜到訪安置區,看望搬遷群眾、動員防疫幹部、做實工作部署,實現疫病感染零發生,紮實推動復工復產。安置區臨時黨工委(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硯池黨工委書記羅昌武,因公身受重傷,康復後便立即投入到安置區的工程推進及群眾工作中,第一時間站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吃苦在前、衝鋒在前,用溫暖行動和及時落實,示範著危難之刻挺身而出的“貼心人”和“主心骨”模樣。帶領53名黨員幹部組成防疫先鋒突擊隊,24小時輪值堅守陣地,突擊重點難點問題,發現問題就地解決;組建科學指揮體系,以樓棟為單元,掛鉤工作組、警員、社區工作者、網格長、樓棟長、物業、醫務人員、中建人員等全部下沉一線;劃分29個網格,實現“格格有管理、棟棟有監測、戶戶有排查”,對轄區內市外到魯、返魯的172名人員持續跟蹤隨訪、開展居家觀察、做細隔離服務;以人戶為核心,設置6個卡點,嚴格監測登記並體檢,創新運用“一日一標籤”把好入口關。通過減少人員流動、嚴格進出監測、實施包保管控、無死角全消毒、實行健康申報等落實管控措施。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精密統籌

以“三確保”實現組織引領一呼百應

堅持“雙統領”、“雙保障”、“雙推進”要求,通過組織更有力,引領幹部更有為,實現落實工作更有效。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四個一”確保“我願搬”。通過動員摸底、協議初定、交款確認,同步精準鎖定卡戶與同遷戶兩類易遷對象。針對意願搖擺群體,採取召開一輪群眾座談會講政策、組織一次戶代表到安置區實地看房換思想、邀請一幫搬遷群眾現身說法談感想、自薦一批幹部入戶動員話真情,打消群眾顧慮、做實群眾工作,實現群眾思想由“要我搬”向“我要搬”的轉變。梭山鎮密所村螞蟥溝村民小組的苗族群眾一度不願搬、不敢搬,縣委書記夏維勇帶隊到組開展群眾座談,分析搬遷優勢;鎮村幹部30餘次反覆上門,算清搬遷賬單;縣政協副主席朱文華主動請纓,帶領苗族幹部用本民族語言交流動員;村民小組長張有權率先垂範,搬遷從我做起、拆舊從我開始。帶動18戶村民如期搬遷入住,舊房全部拆除。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兩統一”確保“搬得來”。2019年11月20日,在魯甸縣體育館設主會場、3000餘名搬遷群眾現場監督,在遷出縣設縣鄉村三級71個分會場,通過視頻直播方式,實現搬遷對象戶戶參與,圓滿完成統一搖號分房工作。以查房驗收、準備交房、分發資料、組織抵達、引導到戶、搬家入住、幫助融入、開展遍訪“八步走”統一搬家流程,用100余天時間,分批次引導群眾實現統一搬遷入住。5個搬遷縣通過警力投入指揮交通、統一規劃行車路線、統一租賃運輸車輛、幹部及醫生隨隊護送群眾等方式,保障大規模、跨區域、長距離、多貨量的搬家隊伍安全抵達。實現分房過程零上訪、搬遷過程零事故。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周振興攝)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郭家龍攝)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周振興攝)

“一隊伍”確保“不愁搬”。號召以機關黨員幹部職工、工青婦團體、返鄉大學生、駐村扶貧隊員等力量為重點的2060人參與,提前組建了一支安置區志願服務隊伍,轄20個連、47個服務排、237個服務班,圍繞群眾所需、志願所助,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志願服務。搬遷前,重點做好宣傳動員、消除顧慮,穩定搬遷意願。搬遷中,重點做好幫助搬遷,扶弱助困。開展“6個1”工作,即引進1家物管公司打基礎、保障1日搬遷就餐解難題、規範1類農貿集市供便利、開辦1條商品街道儲物資、購送1份平安保險安民心、書寫1副喜慶對聯營氛圍。搬遷後,圍繞就學就醫、就業培訓、安全出行、環境融入等群眾需求抓落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精細管理

用“兩平臺”推動基層治理一網到邊

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人才、資源“三個”優勢,集中開展矛盾化解、規範管理、依法治理“三項行動”,做到基層治理“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事不出格、化解在格”。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好社區治理“網格平臺”。全面建立“133454”模式,構建四級組織網保駕護航、五級幹部網履職擔當,確保安置區管理有機構、隊伍有人帶、工作有人抓。“1”即黨建引領,加強黨的領導,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服務、治理工作落實。“3”即實行“黨組織+社區+網格+樓棟”樓宇黨建模式,黨總支建在社區、黨支部建在網格、黨小組建在樓棟。成立1個硯池黨工委,下設6個社區黨總支、18個黨支部,分為36個網格、76棟樓棟,從5個遷出縣推薦的114名社區幹部後備力量中,考察配齊配強社區黨總支和工作站幹部隊伍。從搬遷群眾中素質好、熱心公益服務的黨員或群眾中選拔培養擔任樓棟長等職務。“3”即社區治理模式。在黨的領導下,實行社區居委會自治+業主委員會共治+物業管理公司服務模式。“4”即掛聯包幫機制。領導掛社區,硯池黨工委9名委員分掛6個社區任工作組組長,負掛鉤督促指導和引領責任;黨員聯萬家,安置區590名黨員聯繫千家萬戶,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部門包樓棟,35家縣直部門分掛社區,牽頭部門派出6名同志駐任第一書記,組建“大黨委”從人、財、物各方面協同參與社區治理;幹部幫群眾,實行黨工委幹部職工、各遷出縣原幫扶幹部“雙向幫扶”責任制。

“5”即堅持初心、愛心、熱心、耐心、細心“五心”理念服務群眾。“4”即實現搬得來、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四個目標。從魯甸縣樂紅鎮樂紅村搬來的羅富燕,入住安置區後積極參與到社區工作、工青婦等組織的志願者活動以及縫紉、烹飪、烘培、操家理務等培訓中。從大年初二就返崗,堅持每天入戶走訪,用實際行動幫助其他搬遷群眾解決困難問題,並在疫情防控期間主動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包的樓棟不漏一人,不漏一戶,每家每戶有幾口人?從哪兒務工回來?回來幾天了?一清二楚,臺賬就在她的心裡。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搭好城市管理“智慧平臺”。用信息跑路,提高辦事效率“滿意度”。探索“智慧社區”基層治理新路徑,由縣委政法委牽頭高規格研發籌備智慧綜治大數據平臺建設,通過智能化調度、監管等手段,填補對重點人員、特殊人群跟蹤服務管理中易出現空檔和脫節的社會治理短板。組織部門牽頭硯池黨工委,通過5個月的深度調查、精準分析,開發上線“幸福卯家灣”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實行搬遷群眾人員、人才的“標籤化”管理;群眾通過平臺更便捷及時反映需求,對幹部和物業進行即時評價。實現工作效率更高、服務態度更好、問題解決更快、城市管理更優、居民反響更好的“五更”目標。用數據分析,算清管理服務“明白賬”。通過智慧平臺助力,全面盤清群眾家底,用精準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管理體系搭建,做到分類管理、因人施策。針對特困人員,不折不扣落實救助政策;針對獨居老人,無微不至落實關愛措施;針對困境兒童和孤兒,無一遺漏落實幫扶措施;針對殘疾、智障人員,根據意願落實關懷措施;針對精神病患者,協同配合落實集中收治;針對艾滋病患者和吸毒人員,健全機制落實救治管理;針對社區矯正人員和刑釋解矯人員,完善機制落實管控措施。著重解決1589名特殊群體及家庭困難問題,實行“雙包保、日隨訪”服務管控,將基本生活物資、基本生活照料、就醫需求、就學需求和日常安全的“五保障”關愛機制落實到位。針對有生產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群眾,實行“一換思想,二帶發展”幫帶機制。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精準施策

以“八舉措”助力持續發展一業富民

“既要建起新房子,還要鼓起錢袋子”,安置區以強化“基礎配套和產業、就業支撐”的“一配套、兩支撐”為重點,按照“一步登頂、跨越發展;產城融合、三產聯動;龍頭帶動、品牌引領;因地制宜、規模經營;科技支撐、綠色高效”五大原則,建立高度組織化、專業化的產業就業創業服務長效體系,讓群眾有事幹、有錢掙、有盼頭。

盤活“三塊地”。因地制宜發展香椿等作物,以退耕還林政策覆蓋為主、以規模化流轉經營為輔、以代耕代管為補充的方式,實現易遷“三塊地”不閒置、資源不浪費、群眾穩增收、產業得發展。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設扶貧車間。建設扶貧車間標準化廠房10萬平米,引進箱包、皮具、藤編、電子加工等11戶企業入駐。配合理世實業集團、昊龍集團等本土企業用工,可提供就業崗位4000餘個。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周振興攝)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郭家龍攝)

配套產業基地。在安置區周邊建成高標準蘋果示範基地1萬畝;蔬菜基地1萬畝;食用菌大棚1000個,配套建設佔地220畝的食用菌菌棒生產及深加工廠房,可提供就業崗位1100餘個;恆大援建蔬菜基地建成蔬菜大棚1041個,同時積極盤活周邊現有蔬菜大棚800個。開闢創業平臺。規劃建設3.2萬平方米商鋪、集中商業區7.6萬平方米,積極開闢規範化經營創業街區等商業攤位運營,為群眾提供創業增收平臺。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周振興攝)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蔡勇攝)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周振興攝)

組織轉移就業。分級建立勞務微信群,發動致富帶頭人、勞務經濟人等社會力量成立勞務輸出協會,以社區為單位組建勞務輸出工作隊,搭建互聯網掌上“就業平臺”,將未就業人員與就業崗位精準銜接,做到人崗精準匹配。疫情期間,開通258輛返崗務工直通車,鼓勵8073人勞動力有序組織輸出;合理建立流動黨支部推動實現務工群眾自我協調、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安置區貧困勞動力搬遷入住的兩個月內,就業人數達到17016人,就業率近92.08%。拓展公益崗位。著力推動普通物業“初級版”向紅色物業“高級版”的轉變,開發保潔、治安員等公益公服崗位託底安置易遷勞動力779人就業。覆蓋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實效性地開展訂單、定向、定崗活動,採取長短結合、定儲結合等方式,進行有就業意願群體的全覆蓋實用技能培訓,多渠道提高勞動力就業水平。落實政策保障。做好低保、醫保、社保跨區域銜接,確保弱勢群體全面提高保障能力。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周振興攝)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羅選恩攝)

精心引導

用“三步法”落實服務群眾一心一意

以“全方位統籌、高效率工作、精細化管理、保姆式服務”工作理念,通過“13110”工作舉措,切實做到群眾搬到哪裡、基層組織就建到哪裡、服務群眾就延伸到哪裡。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講給群眾聽。圍繞“搬進新家園、融入新生活、爭做新市民、弘揚新風尚”1個主題。著力破解“困難群眾自立自強精神塑造難、遷入人口融入發展難、社會和諧穩定治理難”3大難題。充分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活動陣地,把“自強、誠信、感恩”貫穿易遷工作全過程,每週開展文明大講堂活動,組建由巾幗志願者、樓棟長、搬遷群眾組成的志願培訓隊,常態化長期性組織分類培訓教育活動,為搬遷群眾講脫貧政策、致富技能,講法律常識、家風家訓、安全衛生。並同步開展文明樓棟、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傳播正能量,以好家風構築好社風。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做給群眾看。實行由黨工委(管委會)+物業服務、就業服務、房屋服務3箇中心+5個遷出縣工作組構成的易遷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卯家灣安置區志願服務隊”1支隊伍作用。開展“政策理論我們講、搬遷入住我們領、適應生活我們帶、群眾願望我們幫、產業就業我們管、家園平安我們護、幼有所教我們興、文明新風我們樹、文體娛樂我們抓、群眾心聲我們聽”10項文明實踐活動。建立多層力量服務機制,對搬遷群眾在物質生活上幫、在思想認識上幫、在致富能力上幫、在適應新家園上幫。春熙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福來,已是當外公的人,每天被搬遷老人們叫“小夥子”。他總是微笑著小跑過去,走訪在需要他的群眾之間。陪老人聊天解心結、帶勞動力觀摩促就業,並跟蹤落實崗位。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帶著群眾幹。安置區黨員幹部擔當作為,在帶領帶動群眾“在關懷與自強中活出精彩人生”上做足準備、下足功夫。制定安置區居民公約,開展“共建平安卯家灣、同享幸福新家園“、“科普大篷車”等各類寓教於樂主題活動,引導群眾感知自身既得利益、感受黨和國家關愛、看到幹部真情付出、掌握自力更生技能、珍惜扶貧實在成果。魯甸縣樂紅鎮利外村搬遷戶黃慈文,女兒黃慈婷聽力一級殘疾,每年需支出較大量人工耳蝸更換費用,妻子患尾椎疾核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搬遷後,夫妻二人在黨組織幫助下承包了2個食用菌大棚,還計劃在農貿市場租個蔬菜攤位再增收。巧家縣紅山鄉搬遷到景新社區的何順平,家中有3個孩子在讀書,入住後重拾理髮的老手藝,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自強榜樣。許多搬遷群眾逐漸熟悉社區幹部,在任何地方遇到,總會很熱情地上前問好:“走,去我家吃飯。”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一面面黨旗構築成易遷建設的堅強堡壘,一枚枚黨徽凝聚成易遷建設的時代先鋒,一名名幹部彙集成易遷建設的鋼鐵脊樑。易地扶貧搬遷,既要打贏硬件建設完善、保障群眾搬得來的“攻堅戰”,又要同步打好引導群眾有發展、穩得住的“攻心戰”。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建一座新城 安萬千百姓 ——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紀實

來源丨微魯甸綜合

本期編輯丨李璇

編審丨陳科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