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縣麻坪鎮絲鋪村王志國:返鄉拓荒做“茶人”

2012年回到家鄉旬陽縣麻坪鎮絲鋪村,開闢五龍山老茶園,對於王志國而言,是深思熟慮後的慎重抉擇。他知道從小長大的偏遠山村,有高山茶的種植歷史,當地人有喝茶的習慣,但大面積的茶園疏於管理,難見經濟效益。他發展的信念便來源於此。

第一年開採老茶園100畝,2014年著手建廠,2015年開始種植“陝茶一號”,至今王志國已經打拼出了1500畝的茶園,可供採摘400餘畝。

開始就意味著堅守。做茶就要從茶農幹起,就要有茶農該有的樣子。近到紫陽、平利、漢中等茶鄉,遠到浙江、安徽等外省茶鄉,王志國多次前往學習,決心當好帶頭人。近年來,先後帶領村幹部、種植大戶外出學習取經,絲鋪村茶農開了眼界,新的種植、管理、採摘、製作理念就更易接受。2015年產自五龍山茶廠的新茶上市了,清澈透明、豆香濃郁,旬陽高山有機茶的專屬味道被當地人接受和認可。

作為旬陽縣第一個標準化茶葉加工廠,這個第一,飽含了太多了的艱辛和壓力。五龍山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植被茂盛,地理優勢顯著,但茶人王志國也嚐到過天災帶來的痛苦,茶苗怕凍也怕幹,照顧這些茶葉就如撫育孩子一樣讓他操碎心。天災減產,他沒有放棄,資金困難,他仍在堅持,鋪設管道,修建蓄水池、茶山路,王志國常說,選擇開始就想過會遇見各種困難和挑戰。

在王志國看來,發展農業的頭幾年雖是負重前行,但能帶著家鄉人一起打拼才更有意義。談起茶廠的發展,他有話說,而談到通過茶葉給當地人帶來的改變,王志國更是滔滔不絕,他慶幸因為做茶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2014年建廠開始,桐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程光善就跟著王志國開始幹,程光善勤勞、務實、眼活,季季有活幹。王志國評價50多歲的程光善:“閒下來就心慌,就要找些事情幹,園區管護、茶葉生產、茶廠的菜園管理等各階段安排的細緻周到,絕對可以稱作廠裡的外勤骨幹力量。”程光善不僅把茶廠事務打理得很好,家裡的發展也沒有落下。每年單是在茶廠上班就能掙得2萬餘元工資。

老茶園面積大、茶農多,如何把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起來,這些年王志國變著法子讓更多群眾參與進來。

農戶可以自己管理茶園採摘鮮葉售賣,也可以把茶園流轉給茶廠掙得流轉費,可以承包茶山的管護,也可以在採摘季當起採茶工。五組的付協臣,把11畝茶園全部流轉給茶廠,每畝掙得一百餘元流轉費,還在茶廠務工,一年掙得5000餘元工資。

優先讓貧困戶參與進來,是王志國堅持的初衷,也是他助力當地脫貧攻堅最實在的舉動。“2016年至今在茶廠上班,離家近又方便照顧孩子上學,2017年在西安學習茶道,2019年在紫陽學過製茶,每月有2000餘元的穩定工資,也算掌握到一門新手藝,一定會協助經營好茶廠。”茶廠經理陳森林感嘆這些年自己的改變。

近期,正是採摘旺季,每天都有大量農戶採摘鮮葉,工資當天結算,採茶者每天都能掙得采摘費100餘元,該村的李國民、沈維花,外村的李霞等採摘能手,整個採茶季就能掙得六千餘元。

年輕人在外打拼、守候家鄉的人也得有事可做,面對絲鋪村的現狀,發展什麼產業?誰來發展?能否穩定增收?王志國和他的五龍山茶廠給了一個最優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