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麻坪镇丝铺村王志国:返乡拓荒做“茶人”

2012年回到家乡旬阳县麻坪镇丝铺村,开辟五龙山老茶园,对于王志国而言,是深思熟虑后的慎重抉择。他知道从小长大的偏远山村,有高山茶的种植历史,当地人有喝茶的习惯,但大面积的茶园疏于管理,难见经济效益。他发展的信念便来源于此。

第一年开采老茶园100亩,2014年着手建厂,2015年开始种植“陕茶一号”,至今王志国已经打拼出了1500亩的茶园,可供采摘400余亩。

开始就意味着坚守。做茶就要从茶农干起,就要有茶农该有的样子。近到紫阳、平利、汉中等茶乡,远到浙江、安徽等外省茶乡,王志国多次前往学习,决心当好带头人。近年来,先后带领村干部、种植大户外出学习取经,丝铺村茶农开了眼界,新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理念就更易接受。2015年产自五龙山茶厂的新茶上市了,清澈透明、豆香浓郁,旬阳高山有机茶的专属味道被当地人接受和认可。

作为旬阳县第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这个第一,饱含了太多了的艰辛和压力。五龙山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植被茂盛,地理优势显著,但茶人王志国也尝到过天灾带来的痛苦,茶苗怕冻也怕干,照顾这些茶叶就如抚育孩子一样让他操碎心。天灾减产,他没有放弃,资金困难,他仍在坚持,铺设管道,修建蓄水池、茶山路,王志国常说,选择开始就想过会遇见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王志国看来,发展农业的头几年虽是负重前行,但能带着家乡人一起打拼才更有意义。谈起茶厂的发展,他有话说,而谈到通过茶叶给当地人带来的改变,王志国更是滔滔不绝,他庆幸因为做茶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2014年建厂开始,桐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程光善就跟着王志国开始干,程光善勤劳、务实、眼活,季季有活干。王志国评价50多岁的程光善:“闲下来就心慌,就要找些事情干,园区管护、茶叶生产、茶厂的菜园管理等各阶段安排的细致周到,绝对可以称作厂里的外勤骨干力量。”程光善不仅把茶厂事务打理得很好,家里的发展也没有落下。每年单是在茶厂上班就能挣得2万余元工资。

老茶园面积大、茶农多,如何把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起来,这些年王志国变着法子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农户可以自己管理茶园采摘鲜叶售卖,也可以把茶园流转给茶厂挣得流转费,可以承包茶山的管护,也可以在采摘季当起采茶工。五组的付协臣,把11亩茶园全部流转给茶厂,每亩挣得一百余元流转费,还在茶厂务工,一年挣得5000余元工资。

优先让贫困户参与进来,是王志国坚持的初衷,也是他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最实在的举动。“2016年至今在茶厂上班,离家近又方便照顾孩子上学,2017年在西安学习茶道,2019年在紫阳学过制茶,每月有2000余元的稳定工资,也算掌握到一门新手艺,一定会协助经营好茶厂。”茶厂经理陈森林感叹这些年自己的改变。

近期,正是采摘旺季,每天都有大量农户采摘鲜叶,工资当天结算,采茶者每天都能挣得采摘费100余元,该村的李国民、沈维花,外村的李霞等采摘能手,整个采茶季就能挣得六千余元。

年轻人在外打拼、守候家乡的人也得有事可做,面对丝铺村的现状,发展什么产业?谁来发展?能否稳定增收?王志国和他的五龙山茶厂给了一个最优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