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高三開學了!公衛專家再敲黑板!這些安全“要點”一定要記住

781889_w750.jpg

4月27日,上海的初三、高三學生率先返校開學。孩子在來回學校途中,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在校期間又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2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這些家長關心的,事關學生防疫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細節再次“敲黑板”。

進校前:自行晨檢莫忘

在王慧看來,師生每天上學前最重要的事,是在家自行晨檢並測量體溫。如發現體溫大於37.3℃,或有咳嗽、乏力等不適症狀,應視病情或就醫或居家觀察休息,並將詳細情況如實報告學校,切勿帶病前往學校。因為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每個人都應遵守《傳染病防治法》,既要對自己的個人健康負責,也要對學校的疫情防控負責。

從出家門開始,就應全程佩戴口罩。如有條件,儘量採取乘坐私家車、自行車或者步行的方式前往學校,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學。必須乘坐公共交通的,途中應儘量避免用手觸摸交通工具上的物品,避免與人近距離面對面,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進校門:體溫正常方可入

來到學校,應在校門口依次、有序通過紅外線測溫儀接受體溫檢測。王慧特地提醒學生,前後一定要保持一米以上距離,體溫異常的師生到臨時留觀區再次測溫,體溫正常後方可進入學校。如果測體溫仍然高於37.3℃,應協助校醫登記個人相關的信息,校醫應根據情況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體溫高,無流行病接觸史,無症狀或症狀較微,聯繫家長。體溫高且有接觸史,按要求做好防護,由專人負責送至就近發熱門診就醫,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在學校:保持通風和座位間距

進教室前,應按“七步洗手法”認真洗手後進入。進入教室後,學生應全程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酒精溼巾紙對自己的課桌及個人用品進行擦拭。教室內應保持通風和桌椅間距最大化。上課時學生若有身體不適,應向任課老師報告併到指定地點測量體溫,由校醫詢問病史後按相應規範程序處理。

在學校:課間不扎堆不串門

王慧特地建議同學,課間休息時,學生應分批有序到室外活動,不扎堆嬉鬧,不近距離接觸,不到其他教室串門,不相互借東西,不隨地吐痰,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如廁時,應保持一定距離排隊,有序錯峰如廁,避免擁擠,上廁所後要認真洗手。如要更換口罩,應將使用過的口罩棄置到專門的垃圾桶內。

去用餐:分時、分批、分散

王慧再次提醒,學生須佩戴口罩進入餐廳,就餐前要認真洗手,可採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徹底洗淨雙手,也可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領餐時須佩戴口罩。應按照食堂分時用餐時序安排,在規定時間內就餐。在食堂就餐的,應加大間隔,單面用餐,禁止交談。送餐到班的,可分批用餐,要分散就餐,避免集中,並督促學生將桌子清理乾淨。在校期間不要叫外賣。

放學後:直接回家不外食

學校應分年級、分班級分批放學離校,防止校門口學生和家長大量聚集。王慧建議,學校不同年級、班級可劃定分散的家長接送點,以分散人流,避免聚集;放學時,學生應錯峰陸續離校,由班級教師按照本年級放學時間護送學生到學校劃定的本班級家長接送點,確保將學生安全交接給家長。家長接送孩子時須戴口罩。

她還建議,學生放學後直接回家,儘量避免在其他人流密集場所逗留,不要去其他地方購買零食等,途中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安全距離,到家後認真洗手。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應儘量避免帶孩子在外聚餐。

回到家:悉心觀察孩子變化

王慧建議,學生放學回家應立即洗手,並將外套放在通風的地方晾曬。家長應督促孩子掌握正確的戴口罩和脫口罩的方式,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不隨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噴嚏時的衛生禮儀。佩戴和摘下口罩過程中,應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汙染的可能。家長應密切留意孩子回家後的情緒變化,和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交流,通過悉心留意、“察言觀色”,瞭解孩子身體狀況是否良好穩定。

作者:王星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唐聞佳 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