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唐向未,25岁,一名北漂兼创业者。创业以来,他很少和家人谈自己的工作,直到参加节目《不好说特想听》,他才打算给母亲做一次述职报告。

节目中,母亲的一句话直击他的要害:“你一个月赚多少钱?”

唐向未答:“一万多,不到两万。”

母亲长吸一口气,面露难色。

唐向未又问:“您认为我应该多少钱一个月,您比较满意?”

母亲脱口而出:“至少2W。”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在母亲看来,在北京生活至少两万,不然怎么有资格留下,你不可能在北京呆一辈子!

这样令人窒息的对话,在其他三个人中间轮番上演,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心理咨询师、电竞手、时尚公关。

节目中,桌子的一边是80后90后,另一边是50后60后,两代人要聊聊工作。

有人问:和父母聊自己的工作难吗?难!

难的不是聊工作,难的是聊自己。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父母眼里,只有两种工作:体制内和体制外。

曾经有人在街头采访:什么样的工作在父母眼中是体面的工作?

受访者给出的回答是:老师、公务员、银行职员、国企.....,无一例外都是“铁饭碗”。

有位姑娘爱追星,但在她妈妈眼中:再火的男明星,只要没有编制,就配不上女儿。

这当然是玩笑话,但能看出,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对体制内工作的执念:体制外一个月2W也比不上体制内2000元。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他们对子女的期许,就像一位父亲说得:“你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就行。”

言外之意就是:稳定最重要,有没有前途是其次,工资高不高也不计较,爱好和理想统统靠边站。

只要不是体制内的工作,他们会问:

 “可靠吗?”
“有前途吗?”
“能干一辈子吗?”
“容易吗?”
“能赚多少钱?”
“累不累?”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带上“有色眼镜”,觉得你的工作“丢脸”或“不正经”。

微博网友@欢欢表妹曾吐槽:“我爸爸觉得我在上市公司当财务主管丢人,让我到公立医院当收费员。”

有一项调查显示,88%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观念与父母存在差异。

差异来源于两代人的成长环境。50后、60后父母成长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渴求稳定。80后、90后子女则成长于物质和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变化反而成为生活的常态。

费孝通说:“社会变迁最紧张和最切骨的一幕,就这样开演在亲子之间。这时,狂风吹断了细线,成了父不父,子不子,不是冤家不碰头。

和父母聊工作,就像切开一道口子,切开了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只要社会飞驰向前,双方的冲突会一直存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接受彼此的不同,你才能成熟起来!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世界上无法改变的两件事:一是你的出身,二是父母的想法。

节目中,印象最深的时尚公关天天的妈妈,这位妈妈对儿子的控制欲极强。

儿子小时候,她会偷看日记;长大了,她会卸掉门锁,儿子参加工作后,她不放心,会偷偷跟踪,看他在做什么。

天天对妈妈谈起这些事,期望妈妈能理解,但妈妈却理直气壮地说:

“我想知道我儿子,我不该那样去做吗?”
“可以翻篇吗?”
“人总得忘记一些东西,往前看。”

你以为坐下来好好说,父母就能理解,但现实太扎心。每一次,天天试图获得理解,都无功而返。母子俩就这样一次又一次陷入沟通的僵局,不得不暂时逃离座位。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果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其中高赞回答:“ 基本上是无用功,而且会让你更加挫败,沮丧,怀疑。”

节目中,天天告诉妈妈,他不需道歉,“只希望被理解”。

可是,他的心意,妈妈看不到也不为所动,只回应他:“不管你恨也好,爱也好,你是我儿子,永远更改不了,恨我,认了。”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她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爱孩子,但孩子对爱最原始的感受,不过是简单的拥抱和理解。

改变父母,太难了,一旦你想改变,在这场对话中你就输了。

电影《战争游戏》中,美国政府的一台计算机被写入程序,即将在全球启动一场核战争,更要命的是,所有改变程序的努力都是徒劳。在最后关头,计算机停下来说:“有趣的游戏,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退出游戏。”

为了改变父母,你竭尽所能做出各种抗争,期待获得理解,但最后,抗争成了徒劳。获胜的唯一办法是——放弃抗争。

苏珊福·沃德说:“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放下改变的执念,你才能向前走!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世间最幸福的事:你在试图懂我,我也在试图理解你。

节目中,心理咨询师的父亲不理解,女儿为何辞去公务员,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吃苦。但当女儿做述职时,他说自己查过弗洛伊德是谁。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电竞手王俊翔的父亲,问了一个专业问题:“你们这一行业,一般最佳的黄金年龄是多大?”

两位父亲都不满孩子辞去“铁饭碗”,但面对新职业,还是会查资料做功课。他们都在试图理解。无论父母和孩子曾有多少误解,关系有多糟糕,未来总有一天,我们能真正理解对方。

李艾曾在综艺《新生日记》中讲到和母亲的两段过往。

父亲刚去世的那两年,妈妈总是郁郁寡欢,李艾就对妈妈说:“其实妈妈你可以再嫁人,不需要为我牺牲那么多。”

然而妈妈特别认真地说:“我不是因为你不嫁,我是因为这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你爸爸那么好的人了。”

那个时候,李艾不理解妈妈说的话。直到她遇到真正对的人,才知道:父亲去世,世界上最难过的人,是妈妈不是自己!

“月入不足2W,你没资格留在北京”,戳破和父母沟通的3大真相

她曾经嫌妈妈唠叨。妈妈要求她每一次登机以及从飞机上下来,都要发短信。

为此,李艾向她发火:“我说你是要安排接机吗?如果你不安排接机的话,就不要让我再为这个事情,给你打电话发短信了。”

妈妈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我的心情了。”

后来,李艾怀孕,孩子还未出世,她心中就有了一万种担心,那种心境一如妈妈当年。她终于理解妈妈。

过去不理解,以后会理解;小时候不理解,长大会理解;长大不理解,为人父母会理解。

张一鸣说:“无法做好的选择和判断的时候,就离远一点,远到用更重要的原则,和更长的时间尺度来衡量,这样就清楚了。”

虽然我们的价值观不同,对职业的看法各异,但这短暂的一生中,爱和时间才是最大的尺度,我们彼此嫌弃,彼此理解,最终彼此依赖。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第一次都难免犯错。

一个成熟的人,不是不犯错,也不是不允许父母犯错,而是要学会接受彼此的不同,放下改变对方的执念。如此,我们才能向前走,走出和父母不同的路,进而超越父母。

未来总有那么一刻,父母在尝试懂你,你也真正理解父母,理解他们的局限,理解他们的心境。如同李艾,多年后有了宝宝,对妈妈温情告白:“你在,我还有来处,你不在,我就只有去处。”

一生太短,别懂的太晚,爱的太迟,给生命留下遗憾。

因为有一天,我们也终将成为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