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後,漢朝對匈奴採取守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初年

漢匈關係是當今草原上,最重要的雙方關係!

陳平同志指出,漢匈關係是當今草原上最重要的雙方關係,對於維護草原地區和平,穩定泛草原地區秩序,乃至世界和平有著重要的作用。陳平同志強調,漢匈關係不是競爭關係,也不僅僅是朝貢和被朝貢的關係。漢朝不是秦朝,漢朝也沒有蒙恬,漢朝只有公務車,沒有公務馬。單于和漢朝劉邦皇帝都是苦寒出身,漢朝皇帝願意竭盡所能,為漢匈關係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白登之後,漢朝對匈奴採取守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初年

兩國元首應當面向未來,共同開創良好互利的新型合作關係。陳平同志最後說,一個穩定統一的漢朝,有利於兩國貿易關係,有利於草原的經濟發展,漢朝積極參與草原的WTO經濟圈。冒頓單于對此表示讚賞。陪同出席會議的還有樊噲、滕公和後宮代表。理性的分析有兩種情況單于是會聽她的建議,一是她的孃家是很有勢力貴族在匈奴內部很有影響力,那她的話單于不可能不考慮;二是她很有智慧是單于的智囊,單于依靠她的計謀取得過很多勝利,甚至白登之圍都是她一手策劃的,那單于自然會很看重她的建議。

白登之後,漢朝對匈奴採取守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初年

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情況或者兼而有之,至少這個閼氏是單于的智囊,就史料看女人出現在陣前的很少,少數民族的就更少,但她卻和丈夫並馬出現在軍前,觀察敵情,這說明她的地位很高,更可以佐證她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像呂后),這也能夠合理的解釋單于和她並馬出現在陣前的原因。

白登之後,漢朝對匈奴採取守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初年

從現在的資料看當時的情勢有三點是可以確定的,第一、匈奴不可能迅速的拿下漢軍,即便拿下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是單于不願意看到;第二、漢軍當時的處境是非常艱難的,如果時間長了肯定會戰敗;第三、匈奴的處境也不是很穩定,韓王信軍隊未能如期會師,漢援軍又在趕來,都使他不敢大意。在這種情勢下,如果閼氏是這場戰役的策劃人,她就不得不考慮到一旦戰敗功勞就會變成罪責,會危及自身。

白登之後,漢朝對匈奴採取守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初年

所以當漢軍提出要和解,她就順水推舟了,而單于也對情勢沒有十足信心,也就同意了。至於陳平出了什麼計謀獻了哪些禮物,史書沒有寫明,但如果對方是個高智商的人估計價碼會很高,狠狠的宰並捉弄漢朝都有可能,比如給漢朝的軍隊劃定駐防線,不得越線,要求漢朝將內地的百姓遷移到駐防線以外邊境供匈奴劫掠,收劉邦當乾兒子,每年鉅額的供奉、可能還有更加不堪的。

白登之後,漢朝對匈奴採取守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初年

這些都上不了檯面,所以劉邦不讓人寫,這些也就成了歷史的謎團。穩定的體系需要制衡,如果項羽真的滿足於霸王身份的話,在加強自己的同時也應該(在保證西楚霸王地位的同時)恢復原七國的秩序,讓各國力量均衡,而自己如齊桓公一樣處於仲裁人和舊秩序維護者的角度。胡亂分割並且不加管理會讓各國充滿怨恨並且內部大打出手(比如張良),這有利於一個旨在消滅舊體系的集團,而絕不利於舊秩序的維護者。

白登之後,漢朝對匈奴採取守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初年

陳平沒用什麼計策,是匈奴攻不下、而漢軍援兵到達,導致冒頓撤圍而去。除了答主提出的疑點外,我還有幾點質疑:劉邦率先鋒追擊匈奴為何會在軍營中攜帶大批財物?陳平進匈奴軍營談判,按常理應該是直接被士兵帶到冒頓面前,談完被士兵帶出軍營,他是如何私下見到閼氏的?他又是如何在見冒頓時藏匿一部分財物、用來獻給閼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