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人最爱去的地方:晁补之只为寻花,苏轼却为怀古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的时候,作了一首送别诗,其中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似乎成了出行扬州的最佳观景期。


唐宋文人最爱去的地方:晁补之只为寻花,苏轼却为怀古

后有杜牧年轻时,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以至于晚年落魄,并借《遣怀》一诗来感慨人生匆匆,悔恨当年蹉跎青春,自嘲“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如果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不一样的扬州姿色。

欧阳修眼中的扬州,不再是纸醉金迷,反而岁月静好,时光里留下的都是春风诗意。他在扬州兴建平山堂,专供文人逸士在此吟诗作词,使它成为一座文化圣殿,也为扬州重塑历史底蕴。

古往今来,扬州城,便是人们梦牵魂绕的地方,象征着古代的诗和远方。


唐宋文人最爱去的地方:晁补之只为寻花,苏轼却为怀古

同是三月暮春时分,细沙绿洲,江河两岸皆是浮萍。无风的日子,只见,渔夫收起船帆,只见水中凋零的落花,低垂的杨柳,映衬着江上的船儿。

平静的江面,漂浮着夕阳落日,令人感伤忧愁。

回忆当年,灞水桥东,心仪的女子,倚在窗边的卷帘处,只可惜凤凰无法进入那间红楼,细诉衷情。

如今,只身踏上仕途,已至楚地峡谷,再难相见,唯有在梦中,飞往扬州,与她相见。

这曲《临江仙》,晁补之用了许多地名:汀洲、灞水桥东、红楼、楚峡、扬州,每一个地方,都能勾起他对昔日恋人的思念,然而,那些地方,都埋藏着伤感。只有那梦中的伊甸园——扬州,能一解心忧。


唐宋文人最爱去的地方:晁补之只为寻花,苏轼却为怀古

在他眼中,扬州是治愈他情感的地方,令人向往,却不能达至。

或许,他悟出李白笔下的扬州,三月时分,细雨绵绵,浪漫且唯美。

因为,那里有他和她的美好时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一座城,皆因那座城有所爱的人。

但,同是一曲《临江仙》,苏轼笔下的扬州,多了一份豪迈之情。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苏轼离开杭州,途经扬州,与友人相聚。话说当年,十里春风吹动珠帘,是谁在怀念李白?是他的铁粉杜甫,指着江东扬州的方向说,诗仙又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唐宋文人最爱去的地方:晁补之只为寻花,苏轼却为怀古

遗憾的是,花开花谢,离恨千愁。跋山涉水来到扬州,朋友们对于他疲惫的面容,又惊又喜。虽然说话还带着吴语,但,夜阑人静处,把酒言欢,往日的一切,像是做了一场梦。

不是我偏爱苏轼的哲思,而是格局不同,诗词的魄力,也不径相同。

晁补子写的是自己那段爱情故事,从近景写到回忆;而苏轼恰恰相反,首先,引用的却是李白杜甫的相交之情,文人墨客之间的惺惺相惜。借着景,又回归当下,传递他与朋友之间的和谐友好。

最后,把一切感情归于梦中,他珍藏起来。

如果没有对比,晃补之这首《临江仙》景观描写,以及人物情感,都是很诚挚。但个人还是更偏爱,有酒有故事,有经典沉淀的好词曲。


苏轼与门生晁补之的两首《临江仙》,你更喜欢哪一曲呢?


欢迎留言,关注我@书间行走,一起读点古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