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事故——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刘寿红

我们常常说本质安全,那么什么是本质安全呢?所谓本质安全,主要是从“物”的状况来考量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根本上机器、设备是安全的,在正常作业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故障、事故;二是即使出现错误操作、导致不安全情况出现,也有隔离措施,从而避免伤害或减少伤害程度。

零事故——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刘寿红

隔离措施有三个:隔开、封闭和缓冲。

隔开就是与危险离远一点,避免受到伤害。比如,把特殊的危险品放到一个最偏僻的角落里面,使尽量少的人走到那里,免受伤害。

封闭就是把危险源进行适当地封闭,使其不会伤害到员工,比如安全护栏、安全罩等。

缓冲即面对远离不了也罩不住的危险源,可以采用适当的措施对危险能量吸收、缓解,使其对员工的危害程度大大降低。比如在湿滑的区域铺上地毯或其他物品,以防止作业人员不慎滑倒、摔伤等。

实现本质安全需要管理人员多花一点心思。

我们常常说安全事故的发生,90%以上是由于员工的行为原因造成的。那么剩下的百分之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该主要是“物”的不安全状况导致的,这就直接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了。到很多单位去看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安全设备上的问题。比如一拉消防水带是烂的,水龙头不出水,未配置应急照明灯,没有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灭火器材配置不符合要求且大部分已经损坏等。继《鬼吹灯》《盗墓笔记》之后,《天津刑警奇闻录》因其真人真事很是流行。下面是《天津刑警奇闻录》中的一个片段。

零事故——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刘寿红

十几年前,天津某设备厂发生了一起锅炉爆炸案。因为有人员伤亡,所以警方也到了现场。

安检人员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司炉工直接往烧干了水的锅炉里面灌注冷水,导致剧烈爆炸。

在事故现场,警方看到一具软绵绵的尸体摊在地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阀门。

经询问这是一个老工人。

为什么一个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工人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

警方经过反复彻查,最后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1)锅炉设备老化严重,水位表严重失准,无法确定锅炉内的水位。同时,泄压阀堵塞,进水阀漏水。

这样的设备就如同一个定时炸弹方便被随时引爆。

(2)原来当天值班的不是事故现场死亡的老工人,而是另有其人,这位新员工是一关系户,刚被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混日子,业务一概不懂还不学习,再加上锅炉仪表指示不清,所以造成了违规操作。

当晚,由于仪表不能准确显示锅炉内的水位,这位当班的年轻人直到睡醒后才发现锅炉烧干了,匆忙之中,他打开了进水阀就往锅炉里灌注冷水,红烫炉底骤然遇到冷水,内部压力直线上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减少炉火,待其慢慢自然冷却,才可往里加水。

这位事故现场死亡的老工人当夜在家辗转反侧,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他真不放心年轻人一个人值班,就披衣过来看看,刚好看到了这惊险的一幕,他急忙冲过去关进水阀,还一把推开了这位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当年负责此案的刑警队长每每讲起这个事故时,总是以相同的语气、相同的话语开始,那位老工人至死手里都还紧紧攥着一个阀门!

零事故——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刘寿红

作为管理人员,应在设备的安全上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因为设备安全需要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是普通员工无法决定的。资金的投入在设备的安全管理上非常重要,而员工主要是在维护上起作用,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定投入,员工重维护。物质投入在特定的时候要远远大于维护的意义。因为如果设备达不到要求,员工会有有心无力之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设备安全上,管理人员首先要确保设备的更新换代,淘汰那些高耗、低效、不合理、不安全的设备,严禁拼装、勉强使用设备,应该报废停用的坚决不再使用。其次,要与时俱进,与科技的发展同步,适时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改造传统的设备;严格把控设备的进入关,绝不使用伪劣的产品、无安全标志的产品、非防爆产品,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零事故——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刘寿红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的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空间密闭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事后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管道因为腐蚀而减薄,导致管道破裂、原油泄漏。原油泄漏后流入排水暗渠后又反冲到路面,而现场处置人员因为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而产生撞击火花,最终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从上面的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出,事故的第一导火索就是管线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