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同学好友,可惜英年早逝,悼念说他是:奇花初茁

1913年,青年毛泽东20岁。由于第一中学课程有限,他开始了半年的自学,但是他的父亲却不满意他的自学,拒绝供给学费,生活十分困难,思考再三,决定报考不收学费、食宿费用很低的师范学校,1913年春,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2月,省立第一师范合并了第四师范,3月,青年毛泽东被编入一师预科第三班,读了半年预科,秋天被编入本科第八班。


青年毛泽东的同学好友,可惜英年早逝,悼念说他是:奇花初茁


1913年到1914年8月是比较平静的两年,青年毛泽东在学校内用工读书,当然仍然是关心着国家大事,也就是在这里,青年毛泽东认识了易昌陶。易昌陶,字咏畦,湖南衡阳县曲兰镇人,生于1893年,和毛泽东同岁,同样就读于第一师范八班。由于资料较少,现在尚不清楚毛泽东何时认识的易昌陶,也许是在1914年秋天编入八班的时候才认识的,也许是在四师的时候已经是同学了,由于早逝,他的资料太少了,没有查到其他有关信息。

不过可以推断的是,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他在1915年3月病逝于家中,应该是寒假回家后就一病不起,过完春节不久就病逝了。他得的是肺结核,在当时是一种不治之症,应该是天气寒冷受冻导致的。等到学校得到他病逝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5月份了,听说了他病逝的消息,他的老师王季范、杨昌济发起,第一师范的校长张干于5月23日亲自召开追悼会,老师、同班、外班的同学纷纷写诗写文祭奠他,集成了《易君咏畦追悼录》,收录挽联祭文256篇。

从以上信息可以知道,追悼会的规模是不小的,也由此可知,易昌陶在校内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去世是很痛心的,同学们也油印了《易君咏畦追悼录》,其中就有青年毛泽东悼念易昌陶的一首五言古诗和一副挽联。《易君咏畦追悼录》应该还有保存,因为正是在这上面发现了青年毛泽东写的一副挽联和一首五言诗,这是毛泽东留下手迹的最早诗作,上面也应该有张干、王季范、杨昌济、周世钊等人的挽联祭文,可惜的是没有查到《易君咏畦追悼录》更多的资料。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20岁的毛泽东的悼亡友的诗作。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

城南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这是一首悼念诗,作者和他的朋友感情深厚,对朋友突然离世震惊不已,“零落匪所思”,不仅抒发了对挚友过早去世的扼腕叹息,也对当前国家的处境忧心忡忡,“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东面和北面都有强敌环伺,他希望挚友能和自己一起奋斗,”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可惜的是“子期竟早亡”,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另外青年毛泽东还有一副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也是叹息在国家危难之时,正需要人才的时候,朋友却过早的谢世了。

从诗作也可以看出来,在当时国家和民族处于多难之秋时,20岁的毛泽东是忧心如焚的,他希望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致湘生的信中,他表达了自己渴望交志同道合朋友的心情:“人非圣贤,不能孑然有所成就,亲师而外,取友为急。”也就是从此,青年毛泽东踏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