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涼涼了?

學區房涼了?

學區房,涼涼了?


對於不少家長來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套在頭上,取也取不掉的“緊箍咒”,為此,他們做出了諸多的努力,給孩子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為了讓孩子上名校,掏空幾個腰包買學區房。

房子好不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能讓孩子穩上名校,在這樣的大潮推動之下,無論房地產市場怎麼變動,各大城市的學區房卻異常堅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塊大蛋糕還是被人動了。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出臺新政,宣佈實行“多校劃片”入學和“六年一學位”

根據新規,新購房者子女入學,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而一個學區房,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登記入學學位。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買學區房就能就讀名校,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一個小區內的學區房不再僅僅對應一所學校,而是包含著片區內的多所學校,也就是說既有名校也有普通學校。

對於名校資源極其豐厚的中心城區來說,此舉的信號意義極強。

雖然動刀子的時間要晚於其他城區(遲遲無法推進,最大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阻撓),但真當動真格的時候,那便帶著強有力的釋放效應呼嘯而來。

而受這一消息的影響,西城區的二手房市場冰火兩重天,掛牌的房子明顯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學區房的房價走勢。

學區房的普遍高溢價,是該停一停了。

由於學位房溢價的存在,這些區域房價明顯高於周邊非名校板塊。數據顯示,同一地段,學區房相比於非學區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價,部分名校的學區房溢價超過30%。

學區房,涼涼了?


這顯然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多校劃片的推進,使得公立教育資源更加均衡平等,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

接下來,再來給各位說說六年一學位這件事,就筆者的觀點,這項政策對於二手房的打擊來得相對更加猛烈一些,因為這意味著,一套學區房6年內只能提供一個學位。

換句話說就是一套房子的學位使用了之後,要到6年後才可以繼續使用。對二手房的交易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

畢竟有一部分買學區房的估計想的是既享受學區房,又想著以後帶來的高溢價,後面總有人以更高的價格接盤。

這樣孩子讀完了書再轉手,一舉兩得。

從根源上講,學區房和對口學校根本就不是同一個利益主體,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和品牌美譽度,並不是為學區房的賣家用來搭便車設立。

但新政之下,是否會滋生尋租行為,值得人們深思。

其實早在2015年4月3日,教育部就通知24個重點城市做出明確要求,即所有縣市區100%的公辦小學、90%的公辦初中要實現劃片入學,其根本目的就是推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

學區房,涼涼了?


雖然這項政策在全國推廣還需要些時日,但這樣的趨勢肯定是不會動搖的。

仔細想想,學區房溢價這件事,就算是沒有政策來擠泡沫,它的處境其實也十分的艱難了,高淨值人群不會為公立的教育資源去選擇買一套學區房,另一方面,教育產業化的推進也稀釋了學區房的溢價空間。

總而言之,教育的投入最終還是要回到教育本身,搭了便車的學區房,最終還是一套房,房住不炒,在它的身上同樣適用!

最後,筆者再來和大家說說教育資源這件事,其實學區房的誕生遵循著一定的經濟學原理,人們用腳投票的行為顯示了教育資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則需要在教師培養、建立學校等方面著重下功夫,而徹底的補足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