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舉必書"丨史官:為何從獨立走向對皇權的依附?

引言

說起史官這個官職,單看字面的意思,那就是記載歷史的官員。

按道理說記載歷史的史官所從事的工作,對於皇帝而言是完全沒有能力去幹預的。

與此同時,皇帝手中的權利也沒有達到能夠去限制史官,與此同時史官的工作內容裡面也沒有必要對皇帝進行負責,史官只需要對他所做的事情以及對所看到的一些真相而負責,只需要將所看到的東西,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

而皇帝更加就沒有對史書所修改的權利,這也才有了我們所知的清史留名和遺臭萬年的區別,在這二者之間,最為重要的一個人那便是史官,因為歷史的記載,包括這些真實情況的記錄,全在史官的身上所擔任著。

通過史官手上的這個權利,對當朝的政治形成一定的約束,與此同時也使得當朝的政治以及所發展的文化也可以進行有效的結合。

與此同時,中國古代的史官制度也是影響比較深遠的,就像當時所謂的焚書坑儒般的事件也對史官做不了任何的干預,從這其中也可以得知古代的史官們,所處的地位以及手中的實權有多麼大。

可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史官們最終也開始走向了依附皇權的這條道路,而史官們手中最開始的秉筆直書,逐漸的被埋沒。

史官的形成

在最開始的時候,史官為了保證能夠最大公平和公開以及透明化的書寫歷史,所以對於史官的任命,這一方面是採取世襲制度的。

在當時古代的史官,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由皇帝親自任命。

就像當時司馬遷在書寫《史記》時,司馬遷的史官職務也不是由漢武帝賞封給他的,而是由他的父親太史公身上所世襲而來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史官通過這樣的世襲制,保證了史官手上的人事以及權利不被當朝執政者所幹預。

也使得史官的發展獨立於朝廷的管理之外,可謂是一個獨立的體系,並且王權也是不能夠對其干涉的。

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在古代的時候,史官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史官在先秦時期的官僚體系中,還享有一種特殊的權利,與此同時,對於皇權也起到一種制約。

在最開始的時候起源於巫師,從王朝建立之初,就有一部分貴族取得了巫師的資格,從此戰於朝廷之中。

這些人代表著鬼神在人間所發言,並且在當時還被賦予溝通天神與人間的紐帶,並且用占卜來記錄和指導人們的生活,在當時統治者,也將巫師的地位放在很高的位置。

從周朝開始,史官就和巫師進行了分離,開始了斷絕民與天神走相同的道路,巫師和官吏開始了分化,巫師便專注於鬼神以及占卜。

而史官則注重於記錄人事,並且根據當時朝代的禮儀,來判斷人們的行為標準是否符合。

同時殷商時期所信仰的“帝”,也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同時還能夠支配自然的力量,在當時也受到了統治者的尊重。

在周朝判斷統治者符合天命的標準便是禮法,而如果符合的話,便會尊稱為尊禮文化。所以在這個時期,周朝對於史官的認定也就成為了維持史官的基本形態。

史官的獨立

史官獨立就代表著當權者不能干涉史官的工作。

雖然當時的統治者不能夠對史官的工作進行干涉,但是卻在其餘的方面對秉筆直書的史官們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打擊,甚至是報復。

這也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史官的文化是由無數的評比直書的史官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捍衛的。

就像歷史上所記載的的崔杼弒君。這是因為在當時齊國的傳承催促試殺了自己的君主齊莊公。

這樣的事情就被當時齊國的史官,齊太史直接書寫了下來。

也正是這樣的做法,讓崔杼在一怒之下殺死了齊太史,但是這個事情還沒有就此畫上句號,在齊太史死了之後,齊太史的兒子又緊接著將這件事情所書寫,最後又被崔杼所殺。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 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在這之後齊太史的弟弟又一次寫了這件事情,然後崔柱又殺了齊太史的弟弟。可是齊家的人完全沒有被這樣的形勢所嚇倒。

齊太史的弟弟又一次書寫了這件事情,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固執,崔杼無奈之下只好放棄了,繼續殺戮,任由齊太史的弟弟將這件事情寫了下來。

從這個事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也可以感受到在當時的史官,可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捍衛著歷史,在捍衛著自己手上的職權。

史官地位的消沉

但是這樣用生命去捍衛歷史柄筆直書的現狀,卻沒有一直的保持下去。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就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眾所周知,李世民在當時是在玄武門發生兵變才登上帝位的。

也正是這一件事情,在他的心中可謂是耿耿於懷。

縱使這些史官們在將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去捍衛歷史的潑墨,可再怎麼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用這樣的方式,以及有這麼高尚的情操去對待自己的生與死。

在通過科舉制度這樣的方法,讓天底下的很多英雄豪傑都被他拒攬之後,這也使得幾千年來用生命所捍衛的史官獨立制度,遭到了一系列的破壞和打擊。

在最開始的時候,李世民對初唐時期的歷史進行了全面的篡改,然後將很多的史官手上的權力納入了皇權能夠所管轄的範圍之內。

在這些事情過後,緊接著又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規定官方修史。

而這樣的做法也就是的是,書的記載與編修則完全由皇家所負責,這也就將史書的記載完全的收回了皇帝的手中。

在這之外民間修史也就不被允許,從這以後所有的政史也被強行的納入到了皇權的指導之下。

中央集權的發展

伴隨著歷史的發展以及時代的不斷進步,古代王朝的更迭起伏變化也很大。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也在逐步的增強,與此同時,這也就使得皇權更加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這其中負責記錄歷史的官吏也在逐漸地被皇帝所威脅。

在這樣的威脅與打擊之下,史官們手上的權力自然而然就小了很多,也就逐漸的被吞併到最後,失去了獨立的特性。

也就從此成為了皇權的附庸者。從這裡開始,也就沒有使那些史官可以秉筆直書的強有力後盾,也就使得這些史官們在揮筆灑墨的時候,沒有了一些相關的保障。

然而沒有了相關的保障之後,那麼官吏在揮筆潑墨的時候面對的就是比較冷血的統治者,同時統治者手中所賺取的權利也讓很多人心生慰藉。

在這裡也就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之前史官之所以能夠獨立於皇權之外,那是因為事關所做的工作和常人不一樣,與此同時,史官們也必須保證自己手中的實權,才能夠耿直的去書寫歷史。

但是並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擔任這個官職,也並不是皇帝就可以直接去授予某個人這樣的官職。

這也就使得皇帝雖然在一怒之下可以殺掉一個史官,兩個史官,但是殺不完所有的史官,這也就使得史官這個群體具有著相對的獨立性。

然而隨著中央集權的發展以及皇帝手中的實權不斷擴大化,加之以李世民聚攬了很多的賢才。

所以在這些使官們所書寫的東西不符合他心中所想的時候,只需用隨心所欲的換一個人來做史官就可以了。

這也就使得很多的史官在秉筆直書的時候也是敢怒不敢言,縱使心中所想,也不敢用筆墨真實的表達出來。

結語

在中央集權的加強之後,史官們心中的怒火是一直燃燒著,然而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雖然在這之後會有一些比較聖明的君主來統治新的王朝,但是對於史官們也還是進行著不同程度打擊和控制。

在中央集團的加強之下,使得權力緊緊地握於統治者的手中,同當時的宰相可以進行抗衡。

再到最後,明朝的朱元璋廢除了宰相這一職位,採取廠衛等一些只聽命於自己的這一群體,從而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然而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與此同時,時代裡面的人物也得跟隨著時代去發展。

這也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史官也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獨立群體到後來喪失獨立性,再到最後沒有了制度以及前提的保障。

在種種的威脅以及權力的喪失之下,使得史官們也是敢怒不敢言。

並非是這些史官們不分青紅皂白,只是在那些權力的威脅之下,以及各種各樣的打壓之下,這些史官們不敢再奮筆疾書,也不敢再寫出現實。

也正因這樣的變化,中國的歷史也就變得越來越沉重。這也就讓我們後人對於歷史也是更加的吃力,以及更加的憂心起來。

史官獨立的制度被破壞,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以及中央集權日益發展的歷史必然。

因為當皇權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後,封建君主手中所握的權力日益強大之後,他們也不會允許史官對自己進行相應的評論,甚至用筆去書寫出他們的所作所為。


參考歷史文獻:

《左傳》

《史記》

《禁中起居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