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中國上千年的封建歷史,無數的王朝興起,又有無數的王朝覆滅。這上千年的璀璨歷史中,有夫妻恩愛,父子和睦的溫馨故事,也有君聖臣賢,聖君賢相的和睦場景。有秦始皇這樣的千古一帝,有漢武帝這樣的霸道君王,也有朱元璋這樣的乞丐皇帝……

而在大唐盛世,這樣一個值得在史書上大書特書的一個盛世,萬族臣服,唐朝的文明撒向世界,萬國來朝。而這個大唐盛世的締造者唐太宗李世民也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資治通鑑》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太宗皇帝畫像


雄才偉略的太宗皇帝,在他的整個執政生涯中,魏徵在其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正是魏徵的多次進諫,才為唐太宗留下了“虛心納諫”的名聲。而魏徵,也得到了一個千古直臣的名號。這兩個人相互成就,缺一不可,本應該是流傳千古的君聖臣賢的典範,然而為何最終鬧到了太宗皇帝毀掉魏徵墓碑的局面?

愛面子的皇帝——君臣的互相成就

玄武門之變是太宗皇帝登基之路上的重要轉折點,在這場政治鬥爭中,以李世民的殺兄噬弟逼父登得帝位而取得成功為結局。然而,在古代講究兄謙弟恭,父慈子孝,古人對於這種品德十分的看重。李世民得這種行為已經是大不孝的一種行為。

無論李世民怎樣執政,在史書的記載中,他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了他在史書的記載中的一個汙點。這對於渴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於是他需要變從其他方面來證明他的賢能,證明玄武門之變對於天下是有利的,來掩蓋當初玄武門之變的汙點,於是魏徵的出現恰逢其會。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李世民影視劇形象


魏徵這個人非常的直,進諫起來一點不給李世民留面子,也就是因為李世民真的是賢君,能夠虛心納諫,魏徵提的建議李世民都虛心的接受。這一方面是李世民對於魏徵的寬容,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向世人展現自己虛心納諫,一心為民的態度。在史書上能夠有一個好形象。

然而畢竟人無完人,儘管唐太宗有著寬廣的心胸,但是因為魏徵這個人實在是太直了,往往把太宗惹怒。讓太宗皇帝也是對於魏徵又愛又怒。甚至讓太宗皇帝都經常不由自主的發牢騷,說出對魏徵的殺意。如果不是有著賢后長孫皇后的幫助,或許也就沒有了後來的魏徵了吧。

上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後問為誰,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後退,具朝服立於庭,上驚問其故.後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舊唐書 魏徵傳》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長孫皇后影視劇形象


是個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對於皇帝而言,位高權重,萬人之上,卻整日裡被自己手下的一個官員所不停的進諫,批評,時間長了,哪怕是太宗皇帝也會煩的。但是因為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並且魏徵雖然說話直,但是確實是忠心為國,所以在魏徵死後,太宗皇帝也是傷心的。親自為魏徵撰寫碑文。這個時候,兩個人還是一對很和諧的君臣。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舊唐書》

然而在魏徵死後的一件事,使得唐太宗對已經去世的魏徵有所抱怨。魏徵死之前,曾經向唐太宗極力的推薦了一位大將侯君集,結果恰恰不巧的便是,在侯君集的鼓動下,有了後來的太子李承乾的造反事件的發生。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魏徵影視劇形象

雖然很快的進行了平叛,但是這個時候唐太宗對於已逝的魏徵充滿了怨言,正是因為魏徵的識人不明,險些造成更大的過錯。這也九為後來的唐太宗推倒魏徵墓碑坐下了鋪墊。

面子受損,帝王的怒火

然而畢竟魏徵已經去世了,俗話說逝者為大,唐太宗也沒有想要在侯君集的問題上與死去的魏徵太過計較。然而當太宗皇帝知道魏徵死之前做的一件事之後,怒火便徹底的爆發了,而這件事,也是太宗皇帝推倒魏徵墓碑的直接原因。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魏徵影視劇形象


原來,魏徵將自己曾經向太宗皇帝的進諫都記錄了下來,然後在死之前偷偷的將這個記錄交給了史官。這個事情在太宗皇帝的眼中,可要比太子謀反的事情還要嚴重。

在魏徵與太宗皇帝的君臣生涯中,儘管李世民是皇帝,但是在與魏徵的交流中,魏徵一直是作為指出錯誤的正面形象存在的,而太宗皇帝則是犯了錯誤,積極改正的形象存在的。所以,魏徵是處於上風的。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李世民形象


李世民雖然是賢君,但是同時他也非常的愛面子,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甚至就查看負責記錄自己生活的史官們的記錄,一旦有覺得影響自己形象的記錄就下令進行整改。可以說太宗皇帝對於自己的名聲非常的看重。而魏徵的這次事件,在太宗皇帝的眼中,無疑是抹黑自己的。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侯君集影視劇形象

假如史官按照魏徵所記錄的諫言來記錄,魏徵自然會得到一個流傳千古的直臣的形象,然而作為魏徵的背景板,這對於太宗皇帝的形象會是一種怎樣的打擊。對於重視自己形象的太宗皇帝怎麼會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並且,加上魏徵是瞞著太宗皇帝偷偷的將記錄交給史官的。這對於帝王而言,更是無法忍受的,在太宗皇帝看來,魏徵的這種行為就是欺騙。


太宗與魏徵,本是君臣賢明的典範,卻為何鬧到死後推碑的局面?

李世民影視劇形象

所以太宗皇帝就對於魏徵的人品產生了懷疑,認為魏徵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人,再加上侯君集等人的謀反事件,使得太宗皇帝對於魏徵的忍耐達到了頂點。試問一個在活著的時候就查看史官對於自己記錄的一個皇帝,對於名聲是多麼的看重。於是一氣之下,太宗皇帝直接將自己親手寫的墓碑推倒了,甚至反悔了自己女兒與魏徵兒子的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