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名家評老子及《道德經》(一)

1.孔子(前551-前479)見老子歸而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史記·老子列傳》)

2.莊子(約前369——前286,思想家)曰:“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莊子·天下篇》)

3.司馬談(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之父)在《論六家要旨》中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自序》)

4.司馬遷在《史記》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並至,使多自明也”。

中國名人名家評老子及《道德經》(一)

5.漢人班固在考察諸子各派源流時指出:“道家者流,蓋出史官。歷記成敗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王南面之術也。”認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源於史官和帝王經驗。《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6.晉代道教大師葛洪認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抱朴子內篇·明目》)

7.晉代哲學家王弼(226-249)說:“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老子指略》)

8.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在《貞觀政要》中說:“夫安人寧國,惟在於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他還下詔令說:“天下大定,亦賴無為之功,宜有改張,闡茲玄化。”百官“各當其任,則無為而治矣”。

中國名人名家評老子及《道德經》(一)

9.唐玄宗李隆基(685-762)說:《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御製道德真經疏》)

10.宋太宗趙光義(939-997):“伯陽五千言,讀之甚有益,治身治國,並在其中。”(《宋朝事實》卷三《聖學》)

11.宋真宗趙恆 (998-1022)說:“《老子道德經》治世之要。”

12.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在《御解道德真經》頒行的詔書中說:“道無乎不在,在儒以治世,在士以修身,未始有異,殊途同歸,前聖後聖,若合符節。由漢以來,析而異之,黃老之學遂與堯、舜、周、孔之道不同。故世流於末俗,不見大全,道由之以隱,千有餘歲矣。朕作而新之,究其本始,使黃帝、老子、堯、舜、周、孔之教,偕行於今日。”

中國名人名家評老子及《道德經》(一)

13.宋朝文學家歐陽修(1007-1072)說:“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彭耜《道德真經集註雜說》捲上)

14.宋朝文學家蘇轍(1039—1112)說:“言至道無如五千文。”(蘇轍《雙溪集·遺言》)

15.宋朝朱熹說:“蓋老聃,周之史官,掌國之典籍,三皇五帝之書,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是語而老子傳之,未可知也。”(《朱子文集·卷三·答汪尚書》)

16.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說:“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御注道德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