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野心成功了,只因李世民父親的仁慈讓他成就帝位

在當上皇帝13年後,貞觀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向史官褚遂良提了一個要求:

"愛卿,朕想看看本朝的國史。"

李世民的野心成功了,只因李世民父親的仁慈讓他成就帝位

沒想到褚遂良卻說,按照史學界傳統,皇帝不能看當代史,於是他嚴詞拒絕了李世民,對此李世民有點惱火,他說:

"朕有'不善'的地方,你也會記下來嗎?"

褚遂良的回答是:

"秉筆直書當朝的歷史,本來就是史官的職責。"

一句話,嗆得極力維護"明君"形象的李世民,一時無話可說。可他心心念念,對發生在13年前的一件舊事總是縈繞在心,那就是,發生在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多年來,李世民對於史官們如何闡述這件事,心裡一直惦記得很。

▲李世民開了皇帝查看當代史的惡例。

李世民的野心成功了,只因李世民父親的仁慈讓他成就帝位

在被褚遂良拒絕一年後,貞觀十四年(640年),按捺不住的李世民直接給宰相房玄齡下了命令,要求觀看國史,這次,宰相房玄齡不敢違逆皇帝的旨意,於是,在經過萬分緊急的刪改後,兩部記載唐朝初年國史的《高祖實錄》、《太宗實錄》被呈現在李世民面前。

在看到自己最關心的"玄武門之變"被寫得比較隱晦後,李世民下令說,沒關係,你們直接寫啊,我當初殺某些人,就像周公殺管叔、蔡叔安定周朝,還有季友毒死叔牙安定魯國一樣,都是為了"安社稷、利萬民"啊。

李世民指的某些人,核心人物,是說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的同父同母的親大哥、大唐帝國原本的接班人:

太子李建成(589-626)。

李世民的野心成功了,只因李世民父親的仁慈讓他成就帝位

2

在李世民指示史官們應該怎麼"寫歷史"之前一年,黃門侍郎劉洎向李世民建議說:

"天底下很多事,即使褚遂良不記載,史官不記載,天下人也會記載。"

但李世民顧不得這麼多,在他看來,他所極力維護的"明君"形象,容不得馬虎,所以他需要在國史中為自己"潤色"粉飾一下:一方面是為自己品牌包裝;另一方面,則是要把政治對手們"有藝術的"踐踏抹黑掉。

因為按照中國式的政治鬥爭哲學,不把對手徹底搞臭抹黑,怎能顯出自己的偉岸和高大?

於是,在經過李世民的"修改指示"後,根據唐朝國史編撰而成的《高祖實錄》、《太宗實錄》,以及後來的《舊唐書》、《新唐書》,對於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的太子李建成,大概是這麼寫的:

"建成荒色嗜酒···驕態縱橫, 併兼田宅,侵奪犬馬···有禽犬之行···同惡相濟,掩蔽聰明···暱近小人···信讒懇,疏骨肉"——按照史書的說法,李建成就是個人面畜生,言下之意,他被"英明神武"的弟弟李世民所殺,也是很有道理的,似乎李建成是咎由自取。

但撥開歷史的迷霧,李建成,真的如此不堪嗎?

3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六月,心急如焚的李淵,在晉陽(今太原)焦急等待著兩個人的到來。

他等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的野心成功了,只因李世民父親的仁慈讓他成就帝位

儘管在此後的人生中擁有多達22個兒子,但李淵與妻子竇氏,卻只有四個兒子,這就是後來的長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三子李玄霸早逝,所以李淵對於自己嫡傳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非常愛護。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作為太原地區最高軍政長官的李淵,也有意起兵反隋,於是他秘密派出自己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河東地區秘密招賢納士、籠絡人才,歷經兩年準備,起兵已勢在必行,於是,18歲的二兒子李世民催促父親李淵說,應該開始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