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在時艱中綻放——江西寧都縣就業扶貧散記

心花在時艱

中綻放
——江西寧都縣就業扶貧散記

(張月保 溫談升)

脫貧攻堅的陽光普照寧都大地,就業扶貧之花結出累累碩果。在火熱的夏季,伴著陣陣東風,我們採擷革命老區就業扶貧豐之果的腳步顯得歡快。
——作者題記

特殊關懷,向著殘疾群體

2020年春天,百年不遇的時艱,落在了剛宣佈摘掉貧困戶帽子的廖竹生頭上。新冠肺炎的全國性蔓延,使廖竹生在就業創業中剛邁上電商致富快車道的輕盈腳步變得沉重。受疫情影響,這個在弱勢困境中摸爬滾打過來的“90後”,顯得有些無奈和迷茫。好在像他們這樣“特殊的貧困戶”總有人惦記、繫念,利好政策就像暖春之陽和煦之風,讓他們“逢凶化吉”。回想起自己摧毀藩籬艱辛創業的過程,廖竹生一邊用彎曲的手指敲打鍵盤,一邊激動地向筆者說——
“我1997年出生在寧都縣對坊鄉半逕村,雙手手腕先天畸形無法伸直,手掌不健全,家境一貧如洗。但我不甘向命運屈服,在縣政府的扶持幫助下,憑藉自身努力,從連累家人的‘拖油瓶’變成創業致富的‘頂樑柱’,成為了殘疾人創業的領頭雁。”


看到廖竹生雖殘疾卻熟練地操作電腦,筆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震撼之中,不禁好奇地瞭解起他的創業過程。他說,由於身體殘疾,全家成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那天,扶貧幹部來到他家,宣傳縣裡推行的就業扶貧政策,鼓勵他去技校學一門技術。一技在身一生無憂,初中畢業後,廖竹生就走近了技校,成為寧都縣免費電商培訓班的一員。培訓結束後,通過就業扶貧政策的扶持,他自主創業,開了一家賣布鞋的網店,第一個月賺到了近3000元錢。從此,小廖信心陡增,一度自卑的殘疾人發現並找到了自己的超常價值。後來,隨著形勢的不斷好轉,寧都縣人社部門幫助他貼息貸款15萬元,在寧都電商園創辦了“勵志園”,與其他殘疾人朋友一起創業,奮發脫貧,共奔小康。如今,“勵志園”成立了兩家電子商務分公司,設立了“天貓優品”服務站,幫助解決貧困群眾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廖竹生本人榮膺三個“國字號”稱號——全國自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中國好人!
面對2020年的疫情,政府從多方面加大優惠,“勵志園”辦公場所和宿舍免除租金、水電費,疫情後復工人員全部享受返崗就業補貼。疫情沒有給“勵志園”造成影響,這都得益於政府的關懷和支持。筆者從縣有關部門瞭解到,政府幫助“勵志園”式的就業扶貧殘疾人達到八成以上,全縣享受到優惠政策創業的貧困殘疾人群體身殘志不殘,就業無門框,心情舒暢從事著自己喜愛的職業。


精辦技校,濟於貧困

“寧都高級技工學校是國家人社部支援寧都縣重點建設的一所培養技能人才的公辦學校,由寧都縣人民政府舉辦,在贛南是唯一的一所,學校對貧困戶學生特別照顧。”
正值暑期,在寧都高級技校招生辦公室,校長曾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勤勉實幹,她巾幗不讓鬚眉,一邊安排新生報名工作,一邊對筆者介紹校情。看到她正在與培訓處的工作人員一起忙於接待學生報名,筆者先專注起學校概況和2020招生問答宣傳冊:寧都高級技工學校是省級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站,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重型車輛技術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完善,專業建設齊全,設有多種培養層次和學制,全日制在校生30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862人),專任教師115人。學校現建有各類專業實驗室72個。學校先後與京東集團、中南華為、廣東駿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香港文峰教育集團、東莞信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優秀企業合作。
看著其中的優惠政策,前來報名的幾名學生及其家長均覺得讀技校、學技能、包就業是貧困家庭厚重的福利。在報名處,貧困戶陳金生帶著孫子報好名後,心裡踏實了許多,舒展著眉頭說:“我家就住在這學校附近的竹笮鄉布頭村,孫子陳江鵬剛剛初三畢業,沒考到高中,學生學技校很實用,補助多,免學費,小孩出遠門到外地學習不放心,所以家裡決定送他到這裡來學技術。”在場為子女或孫輩報名的家長,大多都是像他這樣的想法。看到報名的熱鬧場面,筆者心裡暖烘烘的。

自2016年辦學以來,學校師生共計116人次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獲獎。為使筆者直觀瞭解,叫培訓處處長李文盛請來3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代表,供筆者採訪。
——林宗安,19歲,寧都縣大沽鄉南林村人,父親早逝,母親陳菊香將他和1個哥哥、2個姐姐撫養成人。林宗安2017年初中畢業未考入高中,選擇入學寧都高級技工學校,從小愛好機械,報的是汽車維修專業,通過一年的刻苦學習,熟練掌握了重型車輛維修技術。2018年參加贛州市第二次汽車維修技術比賽,獲第2名。2019年參加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獲江西賽區重型車輛維修技術項目第1名。有多家廠家邀請他去工作,但他說要再讀兩年獲大專學歷。筆者與林宗安交談時,他面帶靦腆,如果不是學校在場領導和老師證實其人其事,筆者難以想象,他一個瘦弱偏矮看似稚氣未脫的小男孩,怎能與所獲殊榮相連。
——郭意祥,男,20歲,寧都縣黃石鎮山梓村人,父母務農,家中還有1個姐姐、1個哥哥,家中因無發展資金評為貧困戶,初中畢業後,成績不理想,自己要求讀寧都高級技工學校。2018年入學,報的是工業機械專業,入校後,學習很用功,技術已較全面,參加了贛州市相關專業技能競賽,獲得了好成績。已與美的公司、恆大公司等優秀企業商談了就業合作意向。

——賴秀亭,男,20歲,寧都縣東韶鄉永樂村人,父母務農,家中還有1對雙胞胎妹妹,奶奶常病。賴秀亭雖然考到了高中,但因家中貧困,想早點出來工作,先學點技術,2017年入學,報的是酒店管理專業,2019年參加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獲江西省選拔賽三等獎,已與恆大集團商談就業意向。
社會成年人就業培訓也是寧都高級技工學校的一大特色,更是寧都就業扶貧的一大成果。成年人培訓,堅持做到理論結合實踐。特別是臨聘的52名編外老師經常送教下鄉,老師工資全部由縣政府解決。辦校以來,每年向社會培訓廚師、家政、電商、農業種養等領域的實用性人才近萬人次。
已開2家餐飲連鎖店的饒東林,最初是寧都高級技校廚師班學員,到技校培訓前,只開了一個小飲食店,參加培訓後,廚藝技術大為提高,將原小店擴大了三分之二的規模,不久又開了一個大一倍的連鎖大店,兩個連鎖店能承辦100多桌酒席,每年接待客人20萬人次以上。2019年營業額600多萬元,帶動了40多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10多人)。筆者慕名約見饒東林,他墩實的中年個頭,一副“老闆相”,除印證了李文盛的介紹,還說技校也把他聘為了編外教師,時常來學校教授廚藝。
在梅江鎮黃貫村西排組昌寧高速連接線旁,巍峨的高山下,幾戶潔白牆面的土屋農宅,與黛綠的山色自成一體,編織成一幅原味“鄉愁圖”。無論是郊遊漫步還是小車穿行,無不吸引著路人目光。其中一戶門前,豎起的一塊"邱記土菜館"的招牌特別引人注目。邱記土菜館是一家“夫妻店”,他們雙雙在寧都高級技工學校參加廚師技藝後,店裡生意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怎樣個變化?筆者饒有興趣地來到店裡探個究竟。

夫妻老闆學廚藝的故事富有傳奇色彩。丈夫邱留學是地道的西排村人,妻子劉安珍是外嫁來的湖南益陽人,他們年輕時在廣東打工相識相愛,邱留學因開工程車一條腿受傷,留下後遺症,6口之眾成為貧困戶。進入中年後,雙雙回到西排村開起了餐飲店。起初,雖然服務態度好,但生意就是不好。夫妻倆不知其中原因。後來,村裡扶貧幹部進門“直諫”:“來這偏僻店裡吃飯喝酒的,大部分都是寧都本地人,主廚的老闆娘不會做寧都菜,做的菜不接地氣,沒有本地人喜歡的口味,人家當然不來,若要炒好寧都菜,需到寧都高級技校去學習。“夫妻倆聽從了村幹部的建議,雙雙到技校學習了一個月廚藝,既學到了廚藝,又學到了餐飲文化,“二次創業”後,能炒出寧都各種土菜,生意日漸轉好。現在,路過的、從10多里開外的縣城慕名而來的食客源源不斷,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生意遠比附近幾家廣告顯眼的路邊店好。“學與不學就是不一樣,現在我店裡營業額每天1000元以上,有時多達5000元。可以說我們家是靠這家土菜館遠比其他農戶日子好過多了,貧困的帽子早已把它甩向了梅江河,被大水衝得老遠了。”爽朗健談的老闆娘操著湖南口音欣喜而自豪。


工廠辦在“家門口”, 賺錢顧家兩不誤

“老婆,感謝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謝你一起打理這個工廠,帶家裡脫貧,也帶動那些貧困戶多賺了一些錢。”在釣峰鄉下灣村採訪時,筆者遇到了一對患難與共、艱難創業辦廠的貧困夫妻。丈夫叫萬橋保,妻子叫潘小蓮,均不滿30歲。2015年,萬橋保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潘小蓮毅然決定移植一個腎給丈夫,做手術花了60萬元,欠下了30萬元債務。經過治療,萬橋保恢復得很好。憑著多年的服裝製造經驗,扶貧幹部為萬橋保架起就業創業扶貧的“彩虹”。萬橋保申請到了扶貧貸款,註冊了服裝加工扶貧車間,吸收1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扶貧幹部李新生親熱搭著萬橋保的肩膀,附耳說:“我給你帶來二個好消息,一個是以工代訓的,車間裡每個工人有300塊錢的培訓補助。另一個是疫情期間新進車間的貧困戶工人每人有1000元補助,像這個小謝,那個小劉,每人都可多拿1000元錢。”萬橋保聽後,欣喜若狂,馬上向車間內的職工宣佈,職工們連連叫好,有的豎起大拇指,有的激動得拍手鼓掌。
政府保姆式服務,工廠辦在“家門口”,扶貧車間村村設。“萬橋保”們敢闖敢幹,極大地方便了上有老、下有小、不便外出務工的中年男女,尤其是貧困戶中的女性。寧都貧困群眾在“萬橋保”式的扶貧車間幹得風生水起,再也不會百愁在心,全縣在各類扶貧車間務工的貧困戶婦女佔80%。

“我丈夫早幾年因肝癌離世,公公已81歲,婆婆老年痴呆,兩個小孩一個在讀高中,一個在縣技校讀書,我原在廣州打工,現家門口有了扶貧車間,蠻適合我這種情況的人來做事,能照顧老人、小孩、家務,又能掙到錢,每月2000多元,今後不會再想出去打工了。”田頭鎮飯堂組的黃海英40來歲,已在“家門口"的田頭圩上馨美航空布藝禮品有限公司務工一年多,她一邊靈活地車著電車,一邊開心與筆者談聊。筆者看她略帶疲倦但神情堅定,手頭縫製的是航空眼罩,不遜色於大工廠工人的架勢。筆者要離開車間時,與黃海英相隔一個車床的女工也面帶笑容地挨近我們,她說她叫陳帶發,屬貧困戶,原先也在外地打工,因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和3個孩子,很樂意在這個扶貧車間做工,大部分時間家務,只化小部分時間來做工,進出自由,多勞多得,每月也能掙一、兩千元哩!
“帶發,帶發,帶著大家發!好名字哦。”與筆者同行的縣鎮幹部風趣而贊。
全縣扶貧車間星羅棋佈,遍及每個鄉鎮和村寨。據寧都縣人社局統計,目前已具規模的扶貧車間有159個,行業涉及農業種養、服裝、電子及產品加工,吸納1552名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回鄉創業,盡享"自家肥水”

“我早些年在廣東打工,扶貧開始後,看到政策蠻好,我回來與老公一起創辦了紡健草蓆廠。”陳月蘭,39歲,家住田頭鎮邊斜村郭屋小組,高挑的身材,姣好的面容,健康稍黑的膚色,得體的談吐,幾年的創業,練就成一名女強人。本有機會在外成為企業管理者,甚而擁有自己的一個工廠,但選擇了回鄉辦廠。雖說是與丈夫一起辦廠,但廠裡事實則都是陳月蘭在管。2016年陳月蘭回鄉辦廠,此前自己家種的席草不夠用,每年還要收購別人的席草加工。如今廠裡有打席機35臺、繡花機4臺,每年產值300多萬元。自己辦廠,又賺錢,又照顧了家庭。
“我們一家7口,生活過得蠻好。還帶領10多戶貧困戶在廠做草蓆,他們的月工資農忙時1000多元,農閒時2000多元,這都應感謝政府的扶貧就業政策好。”陳月蘭說罷,筆者探尋追問:“扶貧就業政策好在哪?”陳月蘭又打開了話匣子:“回鄉創業,扶貧車間免稅,還得到政府創業補貼近3萬元,政府每年幫助宣傳招工,直播推介產品,幫助貧困戶入廠,今年疫情期,又補貼貧困戶工人車票錢,以後優惠的地方還會更多。”一番肺腑之言聽得我們都舒心地會笑。
時值盛夏,驕陽助燃了招工熱火。一場招募“新軍”的重頭戲在東山壩鎮上演。只見擺設的戲臺上,“明德服飾招工現場宣傳推介會”的橫幅醒目張貼在背景幕布上,宣傳人員正在臺上推介招 工事宜,臺下人頭攢動,求職者興致昂然,有的在詢問招職人員崗位情況,有的在報名登記。筆者上前採訪,恰好遇上正在現場的江西明德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先榮,趁著他空閒一刻的機會,我們趕緊與他聊起來,他說:“他原來也在外面打工,知道縣裡鼓勵返鄉創業有許多優惠政策後,也想享受‘自家田裡的肥水’。前幾年回鄉創辦了服裝公司,工廠設在縣工業園區,廠裡有100多號人,現在縣裡扶貧就業政策越來越好,打算擴大規模,需要4個車間近500人的縫紉車位,作為東山壩人,我需要更多的鄉親加入我們明德服飾。雖然今年上半年碰到疫情,但政府給了更多的關愛支持,影響不大,我有信心把明德做強做大。”

人群中,東山壩鎮求職者羅蘭秀說:“感覺明德服裝待遇還挺好,聽了介紹蠻滿意,打算去做。”同是東山壩鎮人的小曾說,她是學人力資源的,也感到明德服飾待遇還可以,意向加入。
採訪幾個回鄉創業的故事,筆者由衷感嘆,過去是孔雀東南飛,如今是孔雀喜飛回,政策好了,不愁吸不回留不住創業者,企業招工也輕鬆多了。

復工返崗,親情送一程

“我們怎麼也想象不到,自己打工賺錢,政府還會報銷路費。”筆者在縣工業園卡迪奴箱包公司採訪中,來自寧都縣邊遠山區大沽鄉的女工小陳到廠後,政府給她報銷了自大沽到縣城的20元車票費。
“新冠肺炎防控還未完全解除時,扶貧幹部和縣人社局幹部到我家摸底,問我今年準備去哪打工,去打工有什麼困難,我一五一十給他們說了。”小陳的同伴小廖接過話尾對筆者說。筆者問同去的縣人社局幹部,她們說的啥情況。縣人社局幹部介紹說,疫情期,縣裡為了幫助貧困戶勞力復工返崗,出臺了特中之特的政策,給出外打工貧困勞力報銷返崗車票,路程遠的還補貼伙食費,全縣撥付貧困勞動力疫情期間外出務工返崗汽車票、火車票補貼562.78萬元,伙食補貼100.01萬元。在疫情末期,縣人社局組建了38個穩就業督導工作組,每個組分3個鄉鎮,聯繫園區4-6家企業,督促指導鄉鎮村幹部上門到貧困戶家中,徵求貧困戶打工意向,宣講返崗優惠政策,協助幫扶企業在抓實疫情防控的同時,復工復產,保障用工需求。


風正帆滿,扶貧之船不偏航

帶著採訪的“果實”,筆者反饋給縣人社局局長賴續生。賴續生聽了筆者的“報告”後說,採訪到的情況只是就業扶貧這棵大樹上的部分枝葉,面上的許多情況在縣人社局的統計資料中。應筆者請求,賴續生對就業扶貧所推行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爛熟於心娓娓道來——
當初,寧都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689戶13027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80840人。自2016年起,縣裡制定了一系列就業扶貧措施,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正副組長,人社、扶貧和移民辦、財政等12個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就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寧都縣就業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和就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整合縣級就業扶貧資金,2016年—2019年全縣累計發放就業扶貧各類補貼補助項目資金6511.98萬元,2020年為有效應對疫情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影響,安排就業扶貧項目資金增加至2900萬元。截止2020年6月底,全縣已就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73653人,佔貧困勞動力總量91.11%,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平均每戶有2.32人就業,勞動力人均就業增收2.2萬元,戶均就業增收4.6萬元。建設就業扶貧產業基地36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452人次;開展“送崗進村”“送崗入戶”活動,通過“寧都就業名片”短平臺、“寧都企業招工”微信公眾號發送各類就業崗位信息220萬條,推送就業崗位10萬個,組織下鄉招聘等活動123場次;整合人社、農業、林業、交通、殘聯、商務(主要是電商)等相關部門的政策資源,開發就業扶貧專崗,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4306人;依託寧都高級技校、電商企業孵化園和工業園區企業,培訓貧困勞動力21093人次,其中在疫情後期培訓了4225人次。運用“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平臺,實施電商企業就業扶貧。2019年縣“電商企業就業扶貧”在全國第二屆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展出並榮獲優秀項目獎。運用“全國首批結合新型城鎮化支持農民工返鄉人員創業試點縣”平臺,引導企業創建就業扶貧車間,田頭鎮創業園被江西省人社廳授予“省級就業扶貧示範園區”稱號。竹笮鄉異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中創建的3個扶貧車間,也在全國第二屆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展出並榮獲優秀項目獎。運用寧都高級技工學校平臺,大力實施技能扶貧,2016年以來招收貧困家庭學生869人,在校內培訓貧困勞動力3738人,與企業合作,走出去開展現場實訓,培訓貧困勞動力14949人。2019年,縣技能扶貧典型試驗在全國、全省推廣交流。寧都高級技校的建設,得益於人社部的大力支持。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幫助企業和貧困戶復產復工,縣裡出臺了5個文件,涉及疫情期間崗位補貼、園區企業招工補貼、擴大公益性開發、壓實送工送崗責任等27項政策措施,為貧困勞動力度過時艱“雪中送炭”。疫情期間,發放44家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補貼101.23萬元,技能提升補貼1500元,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104.16萬元,撥付疫情期間就業補貼和扶貧車間防疫物資補貼34.6萬元,招工補貼101.2萬元,撥付“送教下鄉”“集中培訓”實用技術培訓補助資金185.43萬元。

採訪結束的時候,賴續生還在暢談扶貧就業的下一步打算,他說,寧都雖然脫貧了,但我們脫貧不脫政策,縣裡將進一步致力於穩就業、保就業,努力把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維護就業大局穩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採訪的筆觸是有限的,寧都縣的就業扶貧工作難以概全。相信不久的將來,全縣就業扶貧之果一定會更豐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