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澳门,海滨莲花开

1、

1925年,闻一多先生留学美国,在太平洋彼岸写下了组诗《七子之歌》。


首篇澳门写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扼腕之词,满是眷怀祖国,坚韧励志之情。


那时的中国,黎明未至,前路坎坷。


《七子之歌》传唱半个世纪,杜鹃涕泣,血泪至深,汇入了中华近现代最惨烈悲壮的声音之中。


百年澳门,海滨莲花开


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历史由数万万国人扭转,时代从此划下新的符号。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北京万人空巷,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庄严宣告,跨越过长河高山,传至澳门。

濠江中学校长的杜岚女士,在校舍二楼的阳台上,竖起一根六米多高的旗杆,升起自制的五星红旗。


法兰西的Alsace—Lorraine早已归家,“中华‘七子’归来其在旦夕乎!”


毛泽东主席静待时机,此后被称为八字方针:“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3、


既待惊蛰春雷响,适时而动。


1985年,葡萄牙总统访问中国,与邓公会晤,同表友好解决澳门问题。


“中葡之间没有吵架的问题,只有一个澳门问题。”邓公稳操胜券。


1986年6月30日,中葡就澳门问题开始长达8个半月4轮的谈判。其中不乏分歧之争,但澳门回归,势在必行。


1987年4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墨绿色绒布的长条桌上落笔无声,迎来辉煌灿烂时代的开始。


1988年1月15日,声明正式生效,

澳门回归进入倒计时。


4、

1998年初,为迎接澳门回归,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开始摄制。


总编导李凯翻阅闻一多诗集,看到《七子之歌》,当即决定选用作为纪录片的主题曲。


作曲家李海鹰受邀为其中的首篇《七子之歌—澳门》谱曲,遍遍吟诵诗句,深受感动,在一夜之间完成。


以此歌回眸历史,不忘悲伤往事,令无数国人心潮澎湃。


5、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世界瞩目。


在无数国人的等待中,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和莲花旗冉冉升起,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至此,澳门结束400多年之久的浮沉飘摇,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记取归来时候,海棠风里相迎”。中央人民政府赠给归家的澳门一座“盛世莲花”,祝愿和谐美好。


这座铸铜贴金雕塑巍然屹立在澳门金莲花广场,成为澳门标志物。


百年澳门,海滨莲花开


6、


跨越伶仃洋,飞驰于港珠澳大桥,闲逛哪吒庙、妈祖庙、行走在观光塔,历史城区,大三巴溯回时光,中葡文化交融,美食美景并存。


新的发展一步步向前,未来已来,澳门这颗“东方钻石”熠熠生辉。


20年过去了,南海之滨这座32.8平方公里,67.2万人口的“莲花城”,正向世界绽放着她的瑰丽光华。


百年澳门,海滨莲花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百年澳门,海滨莲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