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觀 | 哏兒都的另一面——天津博物館

“逗你玩”“二她媽媽拿大木盆”“軋你腳,應該軋你嘴”,熟悉相聲的我,每當想到天津時,腦子裡都會出現一位位天津相聲藝人的舞臺形象,他們聲音或高或低,語速或急或緩,形容或蔫兒或帥,說著家長裡短,諷刺著不正之風。不光是我,許多人心中,相聲都成了天津的標籤。

到天津吃狗不理,聽相聲(這也是前些年的口號,近來相聲仍舊堅挺,狗不理頗顯乏力)。一段段相聲已經滲透到天津人血液裡,配上自帶幽默的口音,和勇於自嘲的精神,似乎每個天津人都是相聲大師。由此,天津得了個“哏兒都”的美號。“哏兒都”的氛圍就是生活氣息濃重,不拘束,很自在,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在這一派煙火氣中,人們忽略了天津的另一面,天津是一個文化教育發達的工業城市,是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說到這,您可能已經想到天津還有著名的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但您是否知道曾經國人以擁有為傲的飛鴿自行車、海鷗手錶,日常用的鴕鳥墨水、鬱美淨護膚霜,都是天津出品。或許更想不到現在風行全國的共享單車,大都產自天津。

天津是明永樂年間開始修建的帶有海防性質的港口城市,故舊稱天津衛。由港口而來的碼頭文化,塑造了“哏兒都”市民的性格。而另一方面,港口創造財富,也使天津成為早期開放城市,帶來工業和新思潮,催生現代教育文化的發展。要想看到天津有別於哏兒的、市井的一面,天津博物館是很好的切入口。

天津博物館(以下簡稱“天博”)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已經跨越百年。天津博物館多次更名,也多次拆分整合,其新館2012年對公眾開放,主要展陳天津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藝術品收藏。

要了解天津社會、經濟、文教的發展,天博有一個常設展覽《中華百年看天津》,從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天津工業、教育、社會情況都有系統呈現。

而要體驗天津文化底蘊的深厚,天博《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更是不可不看。一個博物館文物收藏是否宏富,與當地文化特性息息相關。湖南、湖北是古楚故地,楚文化遺存豐富;河南是十三朝建都之地,出土文物眾多。這些地方可以說是文物的出處,還有些地方本地未必產生許多文物,但也有豐富的文物資源,出現這種情況的往往都是大都市,可以算文物的聚處,比如北京故宮匯聚了帝王家的收藏。近代以來,天津聚集了大批富商、下野政客、前朝遺老,他們有祖輩和自己積累的大量藏品,隨著時代變化,許多文物就成為了天博的藏品,天博也成為文物收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在這隻說一張畫,從這一張畫便能看出天博的收藏不得了,這就是天博的鎮館之寶,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宋代是我國繪畫藝術的高峰,甚至是頂峰。湧現出眾多為後世膜拜的大師。范寬是這些大師中的一個,甚至是大師中的大師。這幅由3幅整絹拼成的一人高、兩人寬的巨大山水畫作,描繪了為白雪籠罩聳入雲霄的山巒,山間古寺蕭疏、古木蔥蘢,山下靜水無波,一座小橋橫跨沙岸。畫作細膩描繪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畫面前景的樹幹中,隱約可見“臣范寬制”的款字。這幅畫公認為范寬的精心鉅作,又是大陸地區唯一的范寬真跡。

這幅名作與天津有著特殊緣分,它曾經被清前期天津收藏家安儀周收藏。安儀周是大鹽商也是文人,通過他的一生,可以看到在300年前天津的經濟已相當發達,文化活動也非常豐富。安儀周之後,這幅作品收入乾隆內府。再後來八國聯軍劫掠圓明園,這幅作品流落民間,為工部侍郎張翼購得。張翼後來到天津居住,這幅畫作又回到天津。1981年,由張翼之子張叔誠先生捐贈給天津藝術博物館(現天博的一部分)。

正因為收藏家的無私,公眾才有機會看到千年秘藏的珍品。當然,平時參觀只能看到它的複製品,真跡只有在特殊時刻才會展出。上一次是在2018年天博100週年的精品展上。下次什麼時候再展,觀者們只有耐心等待了。當然看不到《雪景寒林圖》真跡,要是能碰到展出張擇端的《金明錦標圖》、蘇漢臣的《嬰戲圖》、八大山人的《河上花捲》,觀眾們同樣可以大飽眼福。

看過書畫,還可以看看天博瓷器、古玉,甚至古鏡和硯臺的專題展覽。一個博物館能在小眾領域開專題展,沒有豐富的收藏是辦不到的。

走出天博展覽就是天津文化中心廣場。看看廣場上休閒的市民,又回到了倍兒哏兒的天津。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作者:辛酉生

編輯:蘆猛

責任編輯:姜蕾 齊徵

博觀 | 哏兒都的另一面——天津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