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萬店計劃沒有變,今年會繼續盈利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

十多年前,一名國內著名的經濟學家對餘惠勇說,西方多年來沒有過水果連鎖業態,說明水果做連鎖業態本身有致命傷。這是餘惠勇創立百果園後真正意義上的一記重擊,但他還是喊出了“要像麥當勞一樣賣水果”的豪言壯語。

在2016年提出萬店計劃後,百果園在資本助力下一路擴張,截至去年底,門店數超過4000家,且不少門店就開在麥當勞附近,但距離2020年營收規模達到400億元的目標還有些距離。今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業帶來嚴峻衝擊,也在一定程度上讓百果園的擴張計劃增添變數。

2月初,餘惠勇通過百果園線上分享大會給3萬多名員工吃“定心丸”,他告訴大家要開源節流,百果園不會主動降薪和減員,他還告訴大家,要堅定做世界第一的果業公司,要迎難而上。

終於,武漢在堅守76天后順利解封,實體經濟逐漸復甦。餘惠勇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坦言,百果園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目前很難預料疫情對實體的影響會持續多久,但今年百果園有兩點不會變,一是絕對會發展,二是絕對會盈利。他相信,冬天總會過去,春天終會到來。

對話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萬店計劃沒有變,今年會繼續盈利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湖北90%門店在疫情期間開業

2019年,百果園年滿十八,營收達到120億元,全國門店數突破4000家,與很多消費者建立起了一個聯繫:買好水果要去百果園。公司創始人餘惠勇則越來越習慣在幕後,雖然他是這家百億企業的董事長,但如今,他更願意把高光和臺前留給年輕的高管團隊。

百果園的客單價在行業裡一直算比較高,餘惠勇解釋稱,一開始沒有意識到標準的重要,但水果沒有標準就沒有辦法做大,花了7年時間才摸索出一套標準,現在大家都接受了這套標準。去年10月,公司調整戰略,從“讓天下人吃到更好吃的水果”變成“為顧客提供好吃不貴的愉悅體驗”。而在這次疫情中,他最自豪的是,百果園湖北的大部分門店在疫情期間正常營業,保障了居民的水果供應,這在處於暴風眼中的武漢並不容易。

武漢封城第2天,大年三十,百果園連夜協調10萬個口罩馳援武漢,當時武漢市民都買不到口罩,很多店鋪因為準備不足而不得不關門休業。餘惠勇感慨道,這得感謝前端同事的高度敏感,在疫情初期就儲備了上百萬個口罩和一些酒精,這是門店正常運營的首要保障。防控不力會被勒令關閉門店或停止配送,而實體店只有經營正常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才足以應對災難。

“大部分交易都是線上完成,門店基本處於半開狀態,拉一半卷閘門,把商品交給外賣小哥。”餘惠勇說,疫情期間,百果園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可以分享,武漢封城70多天,百果園90%的門店都在正常營業,有些門店是因為附近出現確診病例必須關閉。

不同於社區裡的水果店老闆和街頭攤販,餘惠勇本人充滿文人氣質。在為數不多的公開場合裡,餘惠勇都穿著一身中式襯衫,過肩長髮在腦後隨意紮起。平時參禪悟道,於是將禪文化也滲透至百果園的經營之中。他經常說,水果和其他商品不一樣,能調動人的情感,大情懷經營大水果,小情懷經營小水果,沒有情懷的人根本經營不了水果。

“這次疫情中,雖然物流成本有所提升,但百果園堅決不漲價,不在這種時候賺錢。”餘惠勇說,看到百果園在疫情中的表現得到武漢市民的認可,也讓員工和加盟商很滿意,他感覺特別自豪。

今年的目標:能賺錢就行

疫情暴發後,實體店首當其衝,不少知名餐飲企業老闆帶頭“叫苦”。餘惠勇向記者分析稱,外因只會對企業發展趨勢的快慢形成影響,但絕不會改變一個企業的發展趨勢。所以,疫情可能讓一些本身有問題的企業更快地暴露問題,或是更快陷入經營困境。同理,對於好的企業來說,可能會影響它的發展速度,但不會改變其發展趨勢和方向。

餘惠勇也在內部分享大會上向3萬多名員工談到百果園目前的局面——這個時候,企業都面臨壓力,所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現金流斷裂,百果園要化解這個危險,只能開源節流。

開源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銷售做起來,疫情來了以後,消費者對水果的需求並未減少,但會要求送貨上門,門店員工在做好充分防護後,堅持為顧客配送。節流,則是能省則省,今年會盡量控制人員。

對話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萬店計劃沒有變,今年會繼續盈利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百果園發展到今天,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石。餘惠勇覺得,這場疫情正是對百果園“利他”戰略的檢驗。2019年10月,百果園內部醞釀了一場全方位的戰略升級,提煉出“利他”是商業成功的根本邏輯,百果園要做“意義型驅動”而不是“利益型驅動”的企業,並把2020年定義為奮鬥年。

餘惠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疫情對實體店的衝擊非常大,應該說各行各業只要涉及實體經營,受到的影響都非常大。疫情限制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客觀上影響了實體店的經營。一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現在市場上空餘出來的店鋪更好找了,而百果園門店的購買頻次也有所減少。據他的朋友調研反饋的情況,目前還有80%的店鋪沒有恢復營業。以他的觀察來看,百果園在同行、或者是零售業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他指出,從另一個側面來看,這場疫情也提升了百果園的品牌塑造和綜合實力。從一開始提供充足的防護物資和生活保障物資,到後來送水果給抗疫一線人員,百果園贏得了員工、顧客、加盟商和合作夥伴對百果園的認同。這種無形價值不是金錢能夠比擬的。他相信,疫情過後,百果園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2020年第一季度,百果園的銷售額同比有一定程度下滑,特別是2月和3月的影響比較大,但4月以後恢復的速度比較快。餘惠勇很清楚,水果是彈性商品,消費疲軟的話,今年總量有可能萎縮20%~30%,百果園今年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必須發展,二是必須盈利,但盈利多少不設要求。

未來希望佔到行業10%的份額

疫情期間,餘惠勇也沒有停歇,最近一星期他都扎進菜地裡,為百果園的賣菜計劃做準備。他希望百果園能在蔬菜領域複製水果模式,把更多好品質的蔬菜帶給消費者。

為何想去賣菜?餘惠勇解釋稱,蔬菜行業的今天就像20年前的水果行業,天天都吃,品種很熟悉,但沒人說得清最好的水果是什麼,“我們定義了好水果的標準,也可以定義好蔬菜的標準”。

在訪談中,餘惠勇表露出對百果園賣菜的信心。他認為果蔬不分家,商品屬性上最接近,所以百果園賣菜不算跨界,而果是“根莖葉花果”中最高階的,百果園能賣得好水果,也一定能賣得好蔬菜。

而在疫情的檢驗下,百果園的果業老大目標還在堅守和繼續。

目前全國規模以上的水果連鎖有30多家,但龍頭老大百果園的市場佔比僅1%,而排名第二到十位的同行加起來的佔比可能也只有1%。餘惠勇堅持否認電商對生意的衝擊,是因為他們從2008年就嘗試著在網上賣水果,也否認百果園在社區生態圈中的“殺傷力”。他說,水果的業態有很多種,如果商業邏輯站得住腳,不會因為百果園的進入而被淘汰。

“水果和米不一樣,不是零和生意,如果一家水果店服務好,消費者買得也多,而且水果的消費場景很多,所以不存在百果園來了其他店都活不下去的情況。”餘惠勇坦言,水果專賣門檻低、技術含量低,但不是一個靠錢就能堆起來的行業,它需要一個長期搭建和積累的體系,百果園走過的都是無人區,水果的零售技術,生鮮的零售技術,都是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有多少,之前趟過的坑就有多少。

百果園曾制定了一個計劃,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很多零售連鎖都曾有過萬店計劃,但到目前為止,真正嚐到滋味的少之又少。而從全球市場來看,沒有一家單一經營水果的企業營收規模超過400億元。

餘惠勇強調,萬店計劃沒有變化。他希望有一天,百果園能佔到中國水果零售行業10%的份額,在這場征途中,百果園將圍繞整個產業鏈,從顧客這一端開始,一直要達到種植端,完成自我修煉。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