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提起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政權,慕容恪、慕容垂等人的名字如雷貫耳,但除了這些蓋世名將之外,前燕朝中也有不少賢臣存在,像陽鶩、悅綰、皇甫真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為何前燕外部有名將,內部有賢臣,卻難阻喪滅的結局呢?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前燕三賢臣的結局

  陽鶩、悅綰、皇甫真都曾輔佐過數代前燕君主,但結果卻都頗顯淒涼甚至有些悲哀。

  陽鶩:王公叩拜,舊車瘦馬

  騖歷事四朝,年耆望重,自太宰恪以下皆拜之。而騖謙恭謹厚,過於少時;戒束子孫,雖朱紫羅列,無敢違犯其法度者。——《資治通鑑》

  騖清貞謙謹,老而彌篤,既以宿望舊齒,自慕容恪已下莫不畢拜。性儉約,常乘弊車瘠馬,及死,無斂財。——《晉書》

  陽鶩是前燕重臣,輔佐了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四任慕容部君主。慕容暐即位後,陽鶩與慕容恪、慕容評,並稱前燕“三輔”,足以看出陽鶩在前燕的地位和聲望。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也因為陽鶩的名望之高,在其輔政時,自太宰慕容恪之下的王公,見到陽鶩之後都要行叩拜之禮。並且,陽鶩掌權時十分謙恭謹慎,比年輕時更甚,約束自己的子嗣也十分嚴格,以至於他們雖然身穿王公朱衣紫綬,但不敢輕易違背法規制度。而且,陽鶩十分節儉,雖然威高隆重但還是乘坐舊車瘦馬,一直到他去世,都沒有斂財。

  另外,陽鶩死之同年,前燕太宰慕容恪去世,其時慕容評、可足渾氏亂政,威高隆重的陽鶩沒有收到二人排擠,與其恭謹慎微的處事風格,想必也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了。

  悅綰:痛斥積弊,暴斃而死

  陽鶩能夠以謹小慎微而得善終,但悅綰卻沒有像陽鶩一般遠離朝堂爭鬥,而是力陳前燕積弊,最終也未能善終。

  悅綰最初投靠慕容皝,歷任前將軍、右僕射、安西將軍、護匈奴中郎將、幷州牧等官職,後入朝出任左僕射。太宰慕容恪死後,太傅慕容評和太后可足渾氏把持朝政,前燕朝堂內外貪腐嚴重,國力迅速衰落。尤其是前燕王公貴族強佔民戶,讓可以繳納賦役的官戶人口迅速縮減,前燕國庫受損嚴重。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尚書左僕射廣信公悅綰曰:“今三方鼎峙,各有吞併之心。而國家政法不立,豪貴恣橫,至使民戶殫盡,委輸無入,吏斷常俸,戰士絕廩,官貸粟帛以自贍給;既不可聞於鄰敵,且非所以為治,宜一切罷斷諸廕戶,盡還郡縣。”——《資治通鑑》

  時任尚書左僕射的悅綰,認為前燕王公貴族私吞民戶,導致國庫空虛,官員和將士俸祿無力發放,需要及時制止這種亂象。於是,慕容暐讓悅綰負責改革此事,悅綰重新清理出二十萬戶私戶,讓前燕國庫迅速得到補充,但也讓滿朝文武怨聲載道。《通鑑》當中記載,悅綰奮力工作,加之年事已高,最終暴斃於任上。

  綰既定製,朝野震驚,出戶二十餘萬。慕容評大不平,尋賊綰,殺之。——《晉書》

  但《晉書》當中記載,因為悅綰推行改革,讓朝堂文武不滿,尤其是貪腐王公的“表率”慕容評,對悅綰十分不滿,派出刺客將悅綰殺死在任上。雖然前一種說法被廣泛支持,但後一種被刺身亡的說法,更見悅綰所受朝臣的排擠。但無論是暴斃還是被刺殺,都可見悅綰並沒有如同陽鶩一般得以善終。

  悅綰之死時,慕容評、可足渾氏亂權,朝堂內外腐朽,造就了前燕國力衰落嚴重的結局。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皇甫真:輔佐四主,又仕前秦

  皇甫真與陽鶩一樣,輔佐了慕容部四任君主,但他比陽鶩和悅綰要更進一步,在前燕覆滅之後,受到前秦苻堅和王猛的推崇。不過,皇甫真如同慕容垂一樣,在慕容評、可足渾氏掌權的前燕末期,同樣無法決定前燕朝政大事,難阻前燕衰敗的結局。

  魏公廋遺吳王垂及皇甫真箋曰:"苻堅、王猛,皆人傑也,謀為燕患久矣;今不乘機取之,恐異日燕之君臣將有甬東之悔矣!"垂謂真曰:"方今為人患者必在於秦。主上富於春秋,觀太傅識度,豈能敵苻堅、王猛乎?"真曰:"然,吾雖知之,如言不用何!"——《資治通鑑》

  前秦晉公苻柳、趙公苻雙、魏公苻廋、燕公苻武叛亂,苻廋獻陝城請求前燕馳援,但遭到了掌權慕容評的拒絕。當時慕容評只醉心掌握前燕權柄,無心奮力習拓,錯失趁前秦內亂而奪取關中的機會。前秦魏公苻廋見慕容評無心馳援,便寫信給慕容垂和皇甫真,陳說趁亂奪取前秦的機會,但慕容垂和皇甫真都遭到慕容評等人的排擠,最終也只能坐看良機盡失。

  最終,慕容垂率軍擊退東晉桓溫,卻因功勳而遭到慕容評等人嫉妒,慕容垂不得不逃離前燕,投奔昔日敵手前秦苻堅。而作為前燕重臣的皇甫真,也難以改變前燕內部嫉賢妒能、貪腐喪亂的局面,只能眼睜睜看著前秦大軍攻入前燕國都。前燕覆滅後,皇甫真又出仕前秦,最終死在了任上。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陽鶩的善終,悅綰的暴斃,皇甫真的仕秦,這其實都算是作為前燕賢臣的悲哀吧。此三人並非沒有經世治國之才,但在日漸昏聵的前燕政局當中,也只能抱憾而終。

從陽鶩、悅綰、皇甫真看前燕喪滅

  陽鶩三人的不同結局,其實也能夠看出前燕覆滅時的弊病所在。

  •   陽鶩屬於獨善其身的類型,雖然做居高位,但並沒有因此而濫用其權,更沒有與慕容評之流同流合汙,但最終也只能是流芳後世但無益於前燕末世;
  •   悅綰與陽鶩完全相反,面對前燕末世時弊,他沒有選擇與慕容評等前燕王公一樣腐朽,而是敢於站出來針砭時弊,力圖挽救前燕頹勢,但最終還是沒落個好下場,而前燕弊病仍在;
  •   皇甫真要中庸得多,在名望地位上,他雖然也是輔佐四主,但不如陽鶩那般隆重,可也同樣身居高位。而他選擇的處世之道也只是恪守底線,隨波逐流而已,仍然無法改變前燕的頹勢。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陽鶩三人的結局雖然不同,但已然映照出前燕弊病的嚴重。

  一是宗室權重的弊病嚴重

  曹魏時,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尚有扶持宗室、打壓士族的考量,但最終還是沒能限制住士族的崛起。而前燕政權當中,雖然自部族時期,便積極推行漢化,但在任用宗室的方面頗顯不足。即便如同陽鶩一般四朝老臣,都需要謹小慎微來自保,足以體現前燕朝中宗室力量的弊病之嚴重。

  宗室權重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如果宗室如慕容恪、慕容垂這般,頗有軍政之能,那麼對於政權穩固和壯大必然是促進作用。但是,一旦如同慕容評這般貪汙腐朽之人掌權,那麼沒有可以對抗宗室的制度,來阻止內部的迅速衰敗,那麼對於如同前燕這樣的政權來說,是毀滅性的。

  二是慕容部缺少制衡宗室的力量

  曹魏宗室勢大,如曹爽這般專權論證,那麼便會有如司馬懿這般士族力量,站出來制衡宗室勢力的過度強大。反觀前燕末期,宗室力量極強,而陽鶩、悅綰、皇甫真雖為多朝老臣,但也無法對宗室形成制衡,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前燕從內部開始瓦解。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因此,缺少如同士族一般,能夠獨立成勢,起到制衡宗室壯大,但也最終因為宗室力量不受節制,向陽鶩、悅綰、皇甫真這樣的賢臣無法真正掌權,最終也只能有覆滅一途。

  三是從整體看慕容部的漢化結果差強人意

  鮮卑慕容部雖然在各胡族部落當中,較早推動了漢化進程,加快了慕容部和前燕政權的壯大,但漢化的結果卻差強人意。在之前諸多關於慕容燕的文章當中,我們討論過慕容部難脫胡族習性,自慕容皝開始,便大肆用兵劫掠四方,導致慕容暐時全年瓦解。這個由強盛到瓦解的過程,其實從整體上,也是慕容部漢化不徹底的體現。

  在制度上,慕容部缺少完備的選官、任官等制度,固然有如陽鶩、悅綰、皇甫真等能夠以漢學治國的賢臣存在,但粗放的胡人部族選任官員的情況,仍然在前燕末期佔據主流。即便皇甫真這樣的文臣,仍然還是以軍功得升遷,足見前燕內部官吏制度上的缺憾。對比前秦有王猛的推進吏治、法制等方面的改革,前燕的確弊端明顯。

  尚且不提漢文化對於傳承有序、經世治國等方面的潛移默化,單就前燕內部王公貴族,只圖私慾的醜惡情形,便足以看出前燕內部官場的昏暗,一副徹頭徹尾的亡國之相。等到前秦王猛率數萬大軍伐燕,前燕慕容評率領數十萬大軍抵抗,竟然在陣前賣樵鬻水,簡直讓人大開眼界,將前燕末期貴族的貪得無厭展露得淋漓盡致。

陽鶩、悅綰、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賢臣眾多,為何難阻慕容氏喪滅?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難道與慕容部漢化的失敗,沒有一定聯繫嗎?前燕王公貴族依然以部族時代的魯莽劫掠為先,根本不顧及前燕政權內外弊病,最終也只能讓陽鶩獨身、悅綰暴斃、皇甫仕秦。

  不管怎樣,慕容部的壯大,是十六國時期,胡人部族勢力發展到巔峰的一次嘗試。是保持胡人部族發展方式,還是像氐人、拓跋那般,大力推廣漢化,這是胡人政權的重要抉擇。而前燕政權雖然有陽鶩、悅綰、皇甫真等諸多賢臣,但依然無法像漢人政權那般穩步壯大,與其依舊保持部族時代重用宗室血親的積弊,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