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而不露,愛惜自己,韜光養晦,就是“嗇”——道德經第59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之其極;莫之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⑤,長生久視之道。


藏而不露,愛惜自己,韜光養晦,就是“嗇”——道德經第59章

【感悟】

第一次認識嗇”字,是學到《葛朗臺》的課文,從此,我一直以為,“吝嗇”是個貶義詞,是小氣、冷血、貪婪的代名詞,而且是個冷僻字,除了與“吝”字,再沒其他字能與它相配。

又過了十幾年,無意中搜到離家不遠處,居然有個“嗇園”,是清末狀元、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長眠之處,同時也是集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基地,是個集觀賞、遊玩、教育於一體的植物觀賞園。

當時有些疑惑,為什麼要叫“嗇園”,為什麼要用這個冷僻、意義也並不太好的字呢?可是生活牽絆忙碌,待遊玩歸來,就把這事拋諸腦後,再沒去深究這個名字的由來。


藏而不露,愛惜自己,韜光養晦,就是“嗇”——道德經第59章


今天讀到這一章,看到“嗇”字,突然想到這兩件往事,這才恍然,原來,之前我對於“嗇”字一直存在著諸多偏見。


想當年,張謇在去世前2年,取名“嗇園”,一定有他的意思吧,他輝煌一生,最終他也認為要“嗇”,要蓄藏、收斂,韜光養晦。

首先,嗇字並非一個貶義字,在老子眼裡,是收斂、蓄藏、不露鋒芒的意思。

又看到另一種解釋,嗇是指農民種田,把莊稼旁邊的雜草清除,農民完全遵循自然規律,不一味擔心莊稼長勢不好,只是去除長勢不好的原因——雜草。

嗇,還有愛惜、保養,守住自己的元氣的意思。


藏而不露,愛惜自己,韜光養晦,就是“嗇”——道德經第59章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無為”、“不爭”和“無慾無求”,為了幫助人們剋制私慾,老子提出了“嗇”的觀念。

老子是教育統治者從“嗇”開始,最後無為而治整個國家;而現代的我們,同樣可以從“嗇”開始,清靜內心,藏而不露,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做到方正而不顯得突兀,有稜角而不會刺傷人,筆直而不放縱,光亮而不耀眼。


藏而不露,愛惜自己,韜光養晦,就是“嗇”——道德經第59章


【譯文】

治理百姓、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力更為重要的了。愛惜精力,萬事才能早做準備。早做準備,就是厚積其德。厚積其德就沒有不能勝任的事,沒有不能勝任的事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力量,他就可以擔當好治理國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國家的原則和道理,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根深柢固,長生久視的道理。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品讀道德經,雲端共說道!私聊加圈,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