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藥的正確儲存方式,~收藏起來有用!

也許你遇到過這種情況,藥明明還在保質期內,卻出現了變色、膨脹、黏在一起等變質現象。

這都是由於不正確的貯藏方式造成的,如果保存不當,就有可能提前過期。

想要正確儲存藥品,首先你得會看藥瓶上這幾個術語。

日常用藥的正確儲存方式,~收藏起來有用!


藥物保存的關鍵詞

藥品說明書中有一些常用術語,如密閉、密封、遮光、陰涼處、涼暗處、冷處和常溫等,要正確理解其含義。

1

密閉、密封

密閉是指將容器密閉,塵土和異物無法進入。

密封是指將容器密封,以防止風化、吸潮、揮發或異物進入。

要密閉保存的藥物應放在玻璃瓶內,瓶口要封嚴,不能用紙盒貯存,否則易變質。

此類藥物包括維生素C、魚肝油滴劑等,以及一些易揮發的藥物如紅花油、碘酒及其他含酒精的製劑。

2

遮光

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裝。此類藥物包括氨茶鹼、維生素C、硝酸甘油等,應放置在棕色瓶中並置於暗處保存。

3

常溫

指溫度範圍在10℃~30℃。

4

陰涼處、涼暗處

陰涼處指不超過20℃;涼暗處是指避光,並且溫度不超過20℃。

一些易揮發的藥品,雖不需放在冰箱內,但也應放置在陰涼處。

5

冷藏

指溫度範圍在2℃~10℃。需要冷藏的藥物包括胰島素、丙種球蛋白及各種生物製劑,以及受熱後易變形的各種肛門栓劑、陰道栓劑。

日常用藥的正確儲存方式,~收藏起來有用!


藥物儲存4大誤區

錯誤的貯藏方式常常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加速藥物變質或降低療效,尤其是已打開包裝、但還沒用完的藥物,更要妥善保存。

下面幾個常見藥物儲存誤區,看你中槍沒有。

誤區一

外用藥和內服藥放一起,成人藥和兒童藥放一起

許多家庭都備有小藥箱,習慣將常用藥放在小藥箱裡,如果存放方法不當,會帶來一定風險。

外用藥和內服藥存放在一起,可能相互影響,且容易混淆用藥方法。例如,外用藥樟腦爐甘石洗劑外觀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懸液,很容易造成誤服。

成人藥和兒童藥可能名稱相同、外觀相似,但規格不同。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如果家長錯誤地將成人的藥物給兒童服用,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

建議:外用藥和內服藥分開保存,成人藥和兒童藥分開保存。

誤區二

不重視藥品自帶的包裝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方便人們短暫外出等情況下服藥的小藥盒,很多人喜歡把一星期甚至更長時間的藥全部拆包裝後放入其中。

丟棄原包裝可能影響藥品的穩定性及藥效,將不同藥品混在一起,相互之間容易串味甚至發生反應。

建議:有原包裝的藥品最好放在原包裝裡。目前大多數藥片都採用鋁箔獨立包裝,可將藥片連同包裝一起剪下後再放入小藥盒,但需標明有效期。

誤區三

將藥品放入冰箱保存

藥品因其特殊的性質,常常受光、熱、空氣、水分、酸、鹼、溫度、微生物等外界條件影響而變質失效。不同的藥物儲存條件不同。

建議:按照藥品外包裝或說明書上“貯藏”一項的要求儲存。

誤區四

開封后仍參照包裝有效期

藥品未開封時,保存期可至藥品包裝標示的有效期;一旦開封,有效期會因為貯藏條件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液體劑應在療程內服用完,尤其是糖漿劑因其特殊性,容易被微生物汙染而產生黴變,即使藥品開封后冷藏保存,也不適合長期儲存。

未冷藏保存的口服液,即使嚴格按照貯藏條件保存,一般開封1個月後也不建議再服用(說明書明確標示了開瓶後保存期限的藥品除外)。

常見藥品變質的表現為

片劑:出現鬆散、變色,糖衣片、膠囊劑出現粘連或開裂。

丸劑:出現粘連、黴變或蟲蛀,散劑出現嚴重吸潮、結塊或發黴。

眼藥水:出現變色或混濁,軟膏劑出現異味、變色或油層析出。

同時,建議每3~6個月一定要清理一次家中備用藥,不要服用過期或性狀有明顯變化的藥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