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平湖緣,尋覓美味背後的人文歷史

三生有幸平湖緣,尋覓美味背後的人文歷史

如今,在重慶市最新公佈的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萬州榜上有名。不僅是萬州的名特小吃之一,更是萬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去烤魚店感受烤魚的誘惑。

三生有幸平湖緣,尋覓美味背後的人文歷史

今天,記者也走進教室,和創業者一起聆聽由中國餐飲創業導師/中國烹飪大師/火師傅餐飲創業實訓創始人鄧捷飛先生講的“三生有幸平湖緣,尋覓美味背後的人文歷史”的課程,收穫多多,信心滿滿。

三生有幸平湖緣,尋覓美味背後的人文歷史

首先,烤魚製作技藝起源於南宋。傳在南宋景炎元年,元軍入侵,勢如破竹,但打到萬州城時,卻久攻不下。只得將城圍困。久而久之,城中斷糧。其總兵上官夔同兒子上官明傑率兵丁在後山打通一條暗道,派人到江取水。一些兵丁乘機撈得幾條魚,由於飢餓難忍就在河邊架起柴火烤起魚來。有個叫江尚的伙頭軍水性極好,他捕到魚後,從懷裡掏出食鹽撒在魚上,邊烤邊撒,頓覺異香撲鼻。接著一個個兵丁都效仿江尚,下河摸魚來烤,這就是萬州烤魚最早的淵源。

三生有幸平湖緣,尋覓美味背後的人文歷史

其次,郭沫若為萬州烤魚寫詩。1919年,郭沫若(劇作家)回四川探親,途經萬州,曾在在沙河子(今萬州)吃過烤魚,還即興寫了小詩一首《魚的訴說》:“魚兒樂,魚兒悲,水裡生,火裡毀,天生一道佳餚菜,捨身滿足人間美。刀劈火烤不流淚,粉身碎骨為人類,盼望食客記住咱,為咱樹起魚字碑”。除了這首詩之外,郭沫若還稱讚萬州烤魚“色鮮味美,口感舒適,熱而不燙,椒而不辣,麻而不目,回味悠長,一吃難忘”。

火師傅餐飲創業實訓,江北區大石壩街4號元佳花園5幢負2-20。三層教學場地,面積近千平方米。擁有餐飲操作間、培訓教室、會議室、學員宿舍、休息室等設施。涵蓋小面、現撈滷,酸辣粉、烤魚、燒烤、串串、火鍋、手抓餅及特色中餐等。讓學員學到技術,傳授開店實戰經驗,助力創業者實現夢想,走向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