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

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

文 / 刘春燕

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如果条件允许,当然好,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尤其是孩子喜欢的动物。

所谓条件,无非是时间和空间上空余。说白了,就是家长要有精力照顾,家里要有安置动物小窝的一角或者院子,方便打扫卫生和消毒。

那我们就来说说,在孩子童年养动物的好处吧。

首先,孩子的天性就喜欢小动物。

孩子的内心非常单纯,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看见长了毛的动物,他们惊奇的同时更多的是喜欢。这是因为动物身上长的皮毛会让他们有种温暖的感觉,特别是孩子看到猫猫狗狗的小动物,总是情不自禁的会用手摸一摸,或者抱起来用脸蹭一蹭,顺便会说一句:“好可爱”。

这也是孩子爱心的体现,他们抚摸动物时的小心翼翼,脸上挂着的纯洁笑容,俯下身子跪在地上的天真凝视,这样会激发孩子对弱小群体的爱护。

有人说:“如果孩子不会谦让就和他一起养只小动物吧。”大概就是这个缘由吧。

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

其次,这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在家庭教育这个过程中,刺激我们神经最多的就是亲子活动。如果孩子幼年时因为忙于工作或者生活而陪伴较少,那就不妨一起养只小动物,来弥补之前错过的亲子陪伴。

科学喂养动物,真得需要查典科普。不仅锻炼了孩子查阅能力,同时这个过程还会让孩子知道知识的有用性。

“学习,要么有用,要么有趣。如果无趣,就让他体会到有用。”

父母与孩子一起喂养小动物的过程,就能让孩子感知学习是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学习这个事,身教胜于言传。

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

我家儿子比较喜欢小兔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得了一只白色长毛兔。小兔子刚来我们家,不到两个月,和孩子一起给小兔子起了名字,并一起做了《成长笔记》,来记录它的成长轨迹、生活习惯和爱好,以及记录儿子为它做的事情。甚至儿子会每天早早写完作业(也没有作业拖延症了),带着他心爱的小兔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溜上一圈。

这样的坚持,孩子一定会做成一个有心的孩子,父母也会见证孩子的成长。这样的亲子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有质量的的亲子陪伴,也许就是:你在做,他在懂。

最后,终有一次面对离别的成长。

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

人一旦和家畜有感情,就再也不是一只动物了。经过眼神的交流、语言的灌输,总觉得它会和我们一样懂得生活。无论是小动物送人或者死掉,这个最后的离别对于谁来说都是比较痛心的。

以前有一个女作家说,因为她对猫狗太重感情,接受不了离别的痛苦,所以她把猫狗送人,绝情其实是深情,看来成年人对动物的离去也无法快速释怀,更何况孩子。

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

我家的小兔子,来到我家不久,实在忍不了小兔子脚下被尿液浸染过发出的臭味,我们就一起给它洗了个澡。在洗澡之前,也查了资料,因为兔子有自洁能力,洗澡需要慎重。

正是这场洗澡,给小兔子带来了致命的病症--拉稀。三四天之后,我们睡觉之前发现它已经奄奄一息,勉强着也站不起来了,儿子摸了摸它的脸,眼泪啪啦啪啦的掉下来,委屈的问了我一句:“妈妈,小兔子怎么了?”

"小兔子已经不行了,明天如果它还活着,我们就给它看医生。如果它死了,我们就把它埋了。”我抱着抽泣的儿子,慢慢感觉他由抽泣到大哭的心疼。

第二天一早,小兔子的身体僵直。我同意了儿子的要求,我们一起在家门口的河边,埋葬了它。

在一颗冬青的脚下,我们挖了一个深坑。就在我放下小兔子的一瞬间,儿子崩溃般的大哭。我能感受到孩子的那种不舍与爱怜。

孩子上小学,在家养只小动物到底好不好?

放下小铲,我拥抱了儿子,轻声地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很多鸟儿、小猫、小狗、甚至人,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被埋到土地里,化成泥土,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没有人能够剥夺别人回到大自然的权利。我们应该为小兔子回到大自然、回到它的家而感到开心。”我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未必懂得生老病死这种命理循环,但是我深信,若有一天他明白了,肯定与这次有关。

正如友人对我说的那样:“让孩子参与埋葬,这样让他体验生命的离去也是有必要的,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能让他知道离开和得到,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很多东西即使到来也只能陪伴我们一段时间。”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自己会慢慢感知到,生活中总会有我们力所不及的事情,不是有好心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好心一定要建立在更多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并且自己有能力和条件才能承担得起。对于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成长。

当然,我们还会有一些担心,动物及其粪便会滋生一些细菌。如果孩子参与喂养,必须做好消毒和环境卫生的清洁。

现代家庭的孩子比较少,为孩子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他们的玩伴和好朋友,填补一下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

更多教育问题,请关注有书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