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

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

文 / 劉春燕

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如果條件允許,當然好,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尤其是孩子喜歡的動物。

所謂條件,無非是時間和空間上空餘。說白了,就是家長要有精力照顧,家裡要有安置動物小窩的一角或者院子,方便打掃衛生和消毒。

那我們就來說說,在孩子童年養動物的好處吧。

首先,孩子的天性就喜歡小動物。

孩子的內心非常單純,在他們眼裡一切都是美好的。看見長了毛的動物,他們驚奇的同時更多的是喜歡。這是因為動物身上長的皮毛會讓他們有種溫暖的感覺,特別是孩子看到貓貓狗狗的小動物,總是情不自禁的會用手摸一摸,或者抱起來用臉蹭一蹭,順便會說一句:“好可愛”。

這也是孩子愛心的體現,他們撫摸動物時的小心翼翼,臉上掛著的純潔笑容,俯下身子跪在地上的天真凝視,這樣會激發孩子對弱小群體的愛護。

有人說:“如果孩子不會謙讓就和他一起養只小動物吧。”大概就是這個緣由吧。

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

其次,這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在家庭教育這個過程中,刺激我們神經最多的就是親子活動。如果孩子幼年時因為忙於工作或者生活而陪伴較少,那就不妨一起養只小動物,來彌補之前錯過的親子陪伴。

科學餵養動物,真得需要查典科普。不僅鍛鍊了孩子查閱能力,同時這個過程還會讓孩子知道知識的有用性。

“學習,要麼有用,要麼有趣。如果無趣,就讓他體會到有用。”

父母與孩子一起餵養小動物的過程,就能讓孩子感知學習是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學習這個事,身教勝於言傳。

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

我家兒子比較喜歡小兔子。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得了一隻白色長毛兔。小兔子剛來我們家,不到兩個月,和孩子一起給小兔子起了名字,並一起做了《成長筆記》,來記錄它的成長軌跡、生活習慣和愛好,以及記錄兒子為它做的事情。甚至兒子會每天早早寫完作業(也沒有作業拖延症了),帶著他心愛的小兔子在小區的院子裡溜上一圈。

這樣的堅持,孩子一定會做成一個有心的孩子,父母也會見證孩子的成長。這樣的親子活動何樂而不為呢?

有質量的的親子陪伴,也許就是:你在做,他在懂。

最後,終有一次面對離別的成長。

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

人一旦和家畜有感情,就再也不是一隻動物了。經過眼神的交流、語言的灌輸,總覺得它會和我們一樣懂得生活。無論是小動物送人或者死掉,這個最後的離別對於誰來說都是比較痛心的。

以前有一個女作家說,因為她對貓狗太重感情,接受不了離別的痛苦,所以她把貓狗送人,絕情其實是深情,看來成年人對動物的離去也無法快速釋懷,更何況孩子。

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

我家的小兔子,來到我家不久,實在忍不了小兔子腳下被尿液浸染過發出的臭味,我們就一起給它洗了個澡。在洗澡之前,也查了資料,因為兔子有自潔能力,洗澡需要慎重。

正是這場洗澡,給小兔子帶來了致命的病症--拉稀。三四天之後,我們睡覺之前發現它已經奄奄一息,勉強著也站不起來了,兒子摸了摸它的臉,眼淚啪啦啪啦的掉下來,委屈的問了我一句:“媽媽,小兔子怎麼了?”

"小兔子已經不行了,明天如果它還活著,我們就給它看醫生。如果它死了,我們就把它埋了。”我抱著抽泣的兒子,慢慢感覺他由抽泣到大哭的心疼。

第二天一早,小兔子的身體僵直。我同意了兒子的要求,我們一起在家門口的河邊,埋葬了它。

在一顆冬青的腳下,我們挖了一個深坑。就在我放下小兔子的一瞬間,兒子崩潰般的大哭。我能感受到孩子的那種不捨與愛憐。

孩子上小學,在家養只小動物到底好不好?

放下小鏟,我擁抱了兒子,輕聲地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很多鳥兒、小貓、小狗、甚至人,離開這個世界,他們被埋到土地裡,化成泥土,迴歸到大自然的懷抱。沒有人能夠剝奪別人回到大自然的權利。我們應該為小兔子回到大自然、回到它的家而感到開心。”我知道,對於一個孩子,未必懂得生老病死這種命理循環,但是我深信,若有一天他明白了,肯定與這次有關。

正如友人對我說的那樣:“讓孩子參與埋葬,這樣讓他體驗生命的離去也是有必要的,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能讓他知道離開和得到,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很多東西即使到來也只能陪伴我們一段時間。”

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自己會慢慢感知到,生活中總會有我們力所不及的事情,不是有好心就一定有好的結果,好心一定要建立在更多的科學知識基礎之上,並且自己有能力和條件才能承擔得起。對於孩子來說,這絕對是一次成長。

當然,我們還會有一些擔心,動物及其糞便會滋生一些細菌。如果孩子參與餵養,必須做好消毒和環境衛生的清潔。

現代家庭的孩子比較少,為孩子選擇一個他們喜歡的小動物,時間長了,就會變成他們的玩伴和好朋友,填補一下孩子內心深處的孤獨。

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