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1936年春节刚过,于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262旅时任旅部中校参谋主任的谢晋元,把身怀六甲的妻子凌维诚,和三个儿女送到了广东乡下老家,并向他们承诺:

“等到抗战胜利那一天,我亲自把你们接回上海。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如是男孩就叫‘继民’,让他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

为了这句承诺,家境优渥的上海大小姐凌维诚在广东乡下,告别旗袍与高跟鞋,过起了种菜耕田的农妇生活,一等就是许多年,只为等待承诺实现的那一天。但最后她等来的,并不是归来的丈夫,而是他的死讯。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1940年,谢晋元夫人凌维诚及子女

直到55年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凌维诚还在喃喃自语:“还不回来吗……”

明知道丈夫多年前便已经牺牲,但她还是始终怀着一种等待的心情——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等着什么,就是总觉得,奇迹下一刻就会来到她身边。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从上海滩的大小姐,到广东乡下的农家妇女

凌维诚生于上海徐家汇的一个富商家庭,在三姐妹中行二。她毕业于上海东南体专的音乐专业,从小就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不仅擅长中国古典乐器,对于西洋乐器也是信手就能来。也正是这样出色的才艺,让她在上海名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英姿勃发的谢晋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精通才艺的富家小姐,却因为一次巧合,和客家小子谢晋元相遇了。

谢晋元出生在广东蕉岭县的小乡村,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日子穷苦,但他从小聪颖好学,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黄埔军校,并在随后的北伐战争中,凭借硬朗的作风,获得了上级赏识,青云直上。

在1927年的一次婚礼中,二人不期而遇,像极了张爱玲所写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人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就像久别重逢的前世情人一样,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但是由于谢晋元随军开拔,二人聚少离多,唯有通过写信来维系爱情的甜蜜。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1928年,北伐军在济南遭日军阻击(史称“济南惨案”),谢晋元作为先锋营营长身负重伤,转入到汉口治疗。凌维诚听说后,心系其安危,不顾舟车之苦和战乱的危险,只身前往汉口探视,并留下来对他进行了长期的照顾。

也正是这段疗伤期间细水长流的相处,二人感情逐步升华,随后凌维诚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谢晋元于1929年正式结为伉俪。

结婚之后,二人暂时过上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并在六年时间了连续有了两儿两女。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战乱年代的爱情概莫如此,谢晋元与凌维诚美好的生活,永远停在了1936年。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凌维诚

1936年,面对日军的虎视眈眈,预见到日军野心的谢晋元,送妻女回到了广东的乡下躲避未来可能的战争,再有年迈双亲无人照料,妻子亦可帮着尽孝。一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小姐,就这样成为了乡下的农妇。

来到广东后,除了谢晋元父母,还有亡故的大伯哥留下的孤女需要照顾。凌维诚也并没有抱怨,而是毅然抛开她上海女子十指未沾阳春水的娇弱,加入了农民的大军。

她跟着当地人学习插秧、施肥、挑粪,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一个人的肩膀,扛起了全家八口人的吃喝。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即使生活如此艰苦,凌维诚也从未放弃,她始终记得分别时谢晋元给她的承诺:“等到抗战胜利那一天,我亲自把你们接回上海”。谢晋元向来是个信守承诺之人,她坚信这一次的谢晋元,也能实现他的承诺。

她没想到,丈夫的承诺,竟成了再也无法实现的永诀。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永远无法实现的诺言

1937年,日军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并兵临上海,放言“一个月灭亡中国。”但在上海,他们遭遇了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日军久攻不下,屡受重挫,不断增调援兵。

身为陆军旅中校参谋主任的谢晋元,率部参战,屡有出色发挥,比如“铁拳计划”,就对日军的海军形成了重创。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但随后战事不利,大军西撤,谢晋元受命掩护,在师部所在地的四行仓库内,率领八百壮士,和日军进行了拉锯,成为了一支孤军。

拉锯战期间,日军多次对四行仓库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都未能如愿,被英勇的士兵们击退。谢晋元多次表示,全体官兵均已决心死守到底,与上海共存亡。

但国军当局在英美租界的压力下,多次下令,要求谢晋元撤退,军命难违,谢晋元无奈之下只能率部撤入了租界。

八百壮士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数万人,大大振奋了广大爱国人士的抗日之心。他的故事,也被后世不断拍成了影视剧进行传颂,2020年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八佰》,更是在全中国上映,引起了巨大反响。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八佰》杜淳饰演的谢晋元

八百壮士撤入租界后,日军多次派浪人和汉奸,进行刺杀,谢晋元也多次拒绝汪精卫的招降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大骂汪精卫:

“尔等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污我……”

1939年,身在租界的谢晋元,自知命途险恶,写信给父母妻子:“上海情势日益险恶……敌人劫夺男之企图,势在必得……似此劫夺为欲迫男屈节,视死为敌作牛马耳。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虑之矣!”

事实果然被他说中,谢晋元一语成谶。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率领官兵早操时,被汉奸刺杀身亡。上海各界人士闻讯,都蜂拥而至,前往吊唁,为他送葬的,竟有30万人之众。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谢晋元追悼会

凌维诚收到消息后,整个人都崩溃了,世上万物对她而言,都失去了意义。绝望之下,她多次试图自杀,但每次都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因为她的人生不仅仅只有爱情,还有孩子、家庭和责任。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一个人的坚守

为了将孩子们养育成人,失去了生活来源的凌维诚,不得已从广东翻山越岭,远赴重庆寻找宋美龄寻求帮助,并得到了5万元法币的抚恤金。

有了这些钱,凌维诚终于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她将一半抚恤金留给了家公,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凌维诚带着几个孩子,长途跋涉,辗转返回了上海的家中。

从广东到上海,千里迢迢,谈何容易?但是沿途的百姓,一听说是抗日英雄的遗孀,都会伸出双手对她进行帮助。凌维诚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返回了自己的故乡。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从1936年离开上海,到1946年返回家乡,整整十年,对她而言,如同噩梦。曾经那个喜欢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的女孩,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满脸沧桑的农家妇女。

回到上海后,凌维诚收留了一些谢晋元的老部下,和他们共住一楼。看到这些幸存孤军及遗属生活没有着落,凌维诚觉得有必要替自己的丈夫帮他们解决问题:“你们的团长牺牲了,我作为团长夫人,要把团长留下的担子挑起来。”

于是,她四处奔走呼吁,讨要说法,请求国民党政府对这些士兵家属进行帮助,甚至找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但是国民党此时的心思都在发动内战上,哪里顾得上这些曾经的抗日英雄,所谓人走茶凉,不过如是。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左三:凌维诚;中:宋美龄

凌维诚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了屈辱,甚至被上海滩的流氓觊觎美色,百般寻衅。但她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当年找到了谢晋元的老同学王兆槐,让这些抗日士兵们,成了铁路警察,有了一份赖以谋生的差事。

解放后,凌维诚又找到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请求他帮这些抗日英雄们解决生活问题,并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在陈毅的关心下,凌维诚一家总算有了安稳的生活。

尽管后来也经受了一些磨难,但凌维诚始终念念不忘丈夫当年的身份与嘱托,对他曾经的下属提供了无尽的帮助,独自抚养了几个儿女成人。小儿子谢继民还担任过市政协委员,民革常委。

1991年,凌维诚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人世。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所期待的奇迹,也没有发生。

《八佰》团长谢晋元身后事:妻子拉扯4儿女,解放后写信求助陈毅

凌维诚晚年与家人

凌维诚的一生,就是无数抗日英雄们的共同命运写照,丈夫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她们自己在大后方,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都留在了照顾家人身上。

今天,当我们歌颂广大革命烈士、革命英雄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有着她们的一份功劳。正是她们的默默奉献和无怨无悔,撑起了战争后方的一边天。

有了完整的国,才有完整的家;有了一个个完整的家,才撑得起一个完整的国。

每一个为国尽忠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