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诩为神国,日本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向中国称过臣?

在历史上只有韩国(也就是朝鲜王国)曾将大明称之为父母之国,而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却自隋唐之后再也没有向中国称过臣。

自诩为神国,日本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向中国称过臣?

在曹魏之前,日本岛内尚未统一,几个割据岛内的政权都遣使向两汉和曹魏进过贡。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自诩为神国,日本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向中国称过臣?

(汉倭奴国王金印)

此时日本岛内最大的政权是邪马台国,正是这个政权一直向汉朝和曹魏遣使,甚至曾请求曹魏出兵帮助邪马台国对付周围的狗奴国等部落政权。

自从曹魏之后,也就是从公元3世纪之后,邪马台国逐渐统一日本西部地区,邪马台国也转变为大和国,但是对华仍自称倭国。

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大和国君主曾遣使建业(南京),要求刘宋文帝加封自己为“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穆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对此宋文帝没有答应,只是册封他为“安东将军、倭国王”。

到隋朝统一中国后,日本便不再遣使朝贡,日本也不再在正式场合和文书中自称为倭国,日本前隋使更是自称本国君主为天子,惹得隋炀帝极为不悦。

到了唐朝,日本这个称呼正式被启用,并且日本君主开始自称天皇或皇帝称谓。

唐朝初年,唐政府遣使赴日,主事高表仁在到达日本后要求日本君主跪拜唐皇圣旨,但是遭到日本拒绝,日本政府自认为本国君主也是皇帝,拒绝跪拜,高表仁愤而拂袖而去。

从日本国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从隋朝开始日本就自己称帝,不再伏拜中原王朝,此后的遣唐使也不过是官方的学习团,并不是朝贡使团。

而日本国内的情况,唐朝和宋朝政府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岛夷远在海外,唐宋政府也奈何不得,于是便视而不见,在对日国书中均称日本天皇为“日本国王”。

到了元朝初年,日本已是进入幕府时代,日本天皇成为摆设,幕府将军统摄全岛。此时刚刚灭金的元世祖忽必烈曾要求日本称臣,但立即遭到日本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的拒绝。

日本的态度让忽必烈非常愤怒,忽必烈先后两次发兵征讨日本,日本称之为“元寇入侵”。

不过当时造船业发达的南宋尚未被元廷政府,元军海船和情报工作都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天气因素,元军两次征日全部失败,忽必烈遂放弃攻打日本。

顺便说一句,元军不仅攻打日本失败,攻打越南、缅甸、爪哇都没有成功。

自诩为神国,日本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向中国称过臣?

(日本人画笔下的元军)

元朝灭亡后,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于1369年遣使臣杨载赴日本,要求日本围剿倭寇并向明朝朝贡。

但此时执政日本的怀良亲王并没有服从明廷的要求,反而拘禁了主使杨载、吴文华二人,杀死了其他使团成员。

怀良亲王的做法虽然激怒了明廷,但明廷仍旧保持克制,于次年又遣莱州府同知赵秩出使日本,在赵秩的劝说下,怀良亲王才同意围剿倭寇并送还先前扣押的明使。

后来由于倭寇问题,1381年明太祖再度遣使责备日本并威胁出兵日本,怀良亲王回信表示不惧王师。

对此明太祖曾一度决定发兵日本,但鉴于元军的失败,最后还是放弃了攻打日本,将日本列入不征之国。

到明成祖时期,室町幕府统一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为了获得贸易许可,接受了明朝“日本国王”的封号后,“日本国王”成为室町幕府将军对明朝的外交称谓。

自诩为神国,日本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向中国称过臣?

(金阁寺便是足利义满所建)

注意,日本一直都是有天皇的,日本皇室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只不过中国不承认日本有皇帝,而且自从幕府时代开启后,天皇就变成了花瓶,执掌日本的最高统治者是幕府将军,与中国打交道的也都是幕府将军。

但是足利义满死后,他的继任者足利义持认为日本是“神国”,向明朝称臣有损日本国格:

“本国开辟以来,百事皆听诸神.......灵神托人谓曰,我国自古不向外国称臣。”

于是足利义持便中断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此后日本官方再无向中国称臣之举,到日本战国末期,丰臣秀吉甚至派兵要征伐大明。

到入清之后,清日都进入了闭关锁国的状态,在近代之前双方没有任何官方往来,清朝看不起日本,日本也看不起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