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美國大學標準錄取公式

  要是真有這樣一個簡單粗暴的美國大學錄取標準公式存在該有多好,算算自己的分數,掂掂自己的分量,對號入座,就真可以實現”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理想了。

  公式當然沒有。而且可以想象,大學錄取一定是有科學模型的,每個學校的模型不一樣,而且每年模型的input一定有調整。但這篇文章的內容有方向性的借鑑意義,也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幫助正在申請的學生們多一點自我審視,多一點self - aware。

必讀!美國大學標準錄取公式

  前耶魯前招生官LIoyd Peterson說的:“美國大學招生是一門藝術,並沒有標準的統一的錄取公式。”

  但是,從《普林斯頓評論》與《時代週刊》合編的年刊 《適合你的最佳大學》,和《普林斯頓評論》公佈在網上的評估方法中,我們還是為那些想要成為美國大學佼佼者中的一員的學生總結出了一套強大的“美國大學標準錄取公式”,並在文末附加了50所美國大學希望學生達到的“錄取指數”。

  學生“錄取指數”=

  就讀高中(0-4分) +

  課程難度(0-21分) +

  年級排名(0-3分) +

  平均成績(0-16分) +

  SAT成績(6-25分) +

  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0-3分) +

  申請論文(-3-5分) +

  推薦信(-2-4分) +

  課外活動(-5-30分) +

  種族多元化(-3-5分) +

  體育活動(8-40分) +

  超級錄取(40分) +

  紅包項目:[父母(3~8分)+家住遠處(3分)+教練徵召(5-10分)+極其特殊(3-5分) ]

  從公式可以看出,參與評分的項目共有13項。前6項注重學業成績,7-12項考察綜合素質,最後還有一些大多數人所不會有的“紅包項目”。

  從表面上看這個計算公式,美國大學錄取的“不公平”的之處似乎有很多。第12、13項拼得已經不是學生,而是父母乃至一整個家族。

  我們推出這個公式並不是為了把學生從“高考”的標準化流程轉移到“美國大學錄取”的流程裡來。而是為了方便家長和學生,如果有打算要考取美國大學,當然要先了解美國大學的遊戲規則,然後去理智的思考這個過程,合理評估自己的實力,才能達到最終的理想結果。

  1.就讀高中(0-4分)

  最知名的高中:4分

  美國名校、富人區公立學校:3分

  一般公立高中:0分

  全國最知名的高中可得4分。

  其次就是富人區的美國公立學校,這些學校的財政來源於州政府的撥款和當地居民的房地產稅兩項。一般政府每年按學生人數給當地學校每人兩三千美元的教育補助,而房地產稅是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

  在美國,人們交錢買了房子以後並非就萬事大吉,每年還得向當地政府交納相當於房子總價的2%~3%的房地產稅,其中的大部分就是作為教育的費用,無論是家裡有沒有上學的孩子,這筆地產稅都不能免。按2.5%的房地產稅來計算,一棟價值100萬美元的房子每年得交25000美元的稅。

  如果一個社區有500棟價值100萬美元的房子,每年需繳納的稅款就高達2500萬美元,其中直接用於教育經費的可能就有2 000萬美元。有了這一大筆經費,政府可以買好的教學設備,建新的校舍和圖書館,聘請好教師,教育質量自然就好起來了。

  2.課程難度(0-21分)

  AP課程或國際學士項目課程:21分

  修榮譽和AP課程的主課(語文、數學、外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14分

  修一般課程,沒有榮譽和AP課程:6分

  兩年只修五門以下主課的:0分

  有人說美國學校的功課很容易,那多半是因為此人的目光所及有限。

  美國各學校的水平參差不齊,在同一所學校裡,各種課程的難度差別也很大。這一點,即使是全美最著名的高中也不例外。同是一所高中畢業的學生,有的修了大學的一大半課程,包括到大學去修課,有的只上完了普通高中所要求的基本課程。

  在美國學校裡,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提早上難度高的課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計劃,孩子初中時可以上高中的課程,到了上高中時就可以上大學的課程了。目前,這種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3.平均成績(0-16分)

  GPA 4.0 (95-100分):16分

  GPA 3.5-3.9 (90-94分):15分

  GPA 3.0-3.4 (85-89分):14分

  GPA 2.5-2.9 (80-84分):12分

  GPA 2.0-2.4 (75-79分):10分

  GPA 2.0以下 (75分以下):0分

  美國高中學校的打分並不規範,各校之間差別很大,對高中四年的平均成績GPA (Grade Point of Average) 的折算也很不相同。上面是以最普通的百分制折算成4.0制的例子,最高分區的95~100分即GPA4.0,得到16分。需要說明的是,一般在美國的學校, 90分以上算A,GPA=4.0;80分以上是B,GPA=3.0;80分以下為C,GPA =2.0,算是相當差的成績了。

  在那些榮譽課程和AP課程有加分的學校裡,學生們為了提高自己的平均成績GPA會想盡辦法多上這些課程,這樣可以提高平均成績,從而提高年級排名。比如說一般課程滿分為100分,折成GPA是4.0。榮譽課和AP課滿分也是100分,但是折成GPA時都會加上1分,最高是5.0。大多數學校對榮譽課和AP課都會給加分,這叫做加權。

  一般來說,很多學校不會“分分計較”, 91分以上就是A,折成4.0;81~ 90是B,GPA就是3.0。榮譽課程和AP課程100分是5.0,99分是4.9,91分是4.1。這種“分分計較”的評分法使得學生們都很認真地去完成平時作業、大小考試、課題報告等,因為這些都要計分。

  我看過很多不同學校學生的成績單,這些學校的評分標準五花八門,有的GPA最高分達到9分,很是讓人看不明白。還有一些私立學校乾脆不評分,學生的成績都以英文字母H、V、G、P、U來代替。

  這些學校的評分標準說明上寫著:H表示最高榮譽(high honor),V表示極好(very good),G表示好(good),P表示及格通過(pass),U代表不及格(unsatisfied)。V的成績本來只是B,GPA是3.0,現在成了very good;G的成績本來只是C,現在是good。這樣的評分標準都可以讓愛聽好話的家長看到學生的成績單時心裡高興,使得他們對學校的教育和自己的孩子滿意。

  但是,無論評分標準多麼複雜,大學的招生官都有辦法把各種各樣的評分法轉換成可以與其他學校相比較的標準。學生報考大學時,學校必須隨成績單寄給大學一份學校簡介,簡介中有學校的評分方法和標準,大學招生人員都會明白其中的G真正代表的是什麼。

  4.年級排名(0-3分)

  全年級排名第一的學生:3分

  全年級排名前10%的學生:2分

  全年級排名前25%的學生:1分

  全年級排名50%以下的學生:0分

  在美國學校裡,學生的日常作業、平時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成績都被累加起來,然後由計算機算出一個平均成績,最後用這個平均成績,排出高中4年的年級排名。

  排名的作用在於當名牌大學在考慮來自同一所學校的幾個考生時,一定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才會捨棄排名靠前的學生而錄取排名靠後的。所以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高中裡,不少學生都很在意自己的年級排名。

  有些美國高中就有一套電腦系統,如果你投入25美分的硬幣,就可以查到自己的平均成績和年級排名,這個排名是電腦系統在不斷地實時累計學生的成績 (如日常作業、大小考試的成績) 而發生改變的。通常同一學校同一年級的學生,有時平均成績只相差小數點後兩三位數字,排名可能就差了好幾位。

  5.SAT成績(6-25分)

  SAT I 的成績在這裡也可以折算成錄取的參考指數。(按照新SAT總分1600分計算)

  如果是大學校隊教練招募的運動員和少數民族學生會得到加分的優待,在做這一項的折算之前可以在原SAT成績的基礎上加上200分,然後再按如下的方法計算出這一部分應得的分數。

  SAT成績折算錄取指數分數的公式是將SAT成績除以63。如SAT成績1200分和1400分可以折算為:

  SAT成績1200/63=19分;

  SAT成績1450/63=23分;

  6.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 (3分)

  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是每年在全美高中生畢業班中評出來的,其中的主要依據之一是畢業前一年參加的PSAT考試和SAT考試的成績。每年進入全美決賽的有8000人,最後能夠成為國家榮譽學者的只有2400名。

  但是,因為最後公佈獲得國家榮譽學者的時間是在畢業那一年的春天,而報考大學的時間一般是在畢業前一年的年底或者畢業那一年的年初,在報考大學時國家榮譽學者的名單還沒有公佈,只公佈進入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的名單。所以,大學給予入圍決賽的8000名學生與國家榮譽學者同等的待遇,有的大學給予他們非常優厚的榮譽獎學金。

  7.申請文書(-3-5分)

  招生委員會收到的最好的論文之一:5分

  非常好的論文:3分

  草率的、有結構問題、拼寫錯誤或看似由別人寫的文書:-3分

  申請文書在大學申請時會起很大的作用。文書的好壞得分相差很大,從負3分到5分,有8分的分差。所以說得誇張一點,寫一篇不好的文章,等於白唸了幾年的書。

  美國的教育文理並重,只要平時認真學習,一般也不會寫出負分數的文書。有些中國留學生的數理化和文科發展很不平衡,數理化的成績很好,語文水平和表達能力卻很差。另外還由於英文和中美文化的差異,中國學生寫不出英文文章,或者寫出讓人哭笑不得的文章,這並不是個別的現象。

  中國學生應該把認真的、批判性思維和寫作作為重要的一課,從小學會自我表達,這樣才不會吃大虧。

  8.推薦信(2-4分)

  全國著名的教導主任寫的強有力的推薦信:4分。

  說了其他材料沒有提到的有關你的個性的推薦信:3分。

  比要求的份數多寄,每多寄一封推薦信:-2分。

  與申請學校有關係的政客、名人寫的推薦信,每封:-2分。

  寫自非專業學科的教師或沒有強調特點的推薦信:-3分。

  經常有人問,可不可以請某人爸爸的朋友、某科學院的教授寫推薦信;也有人說,我的某親戚在美國的大學任教,是否可以請他寫推薦信。從以上看到,推薦信的得分可能從負3分到4分,這都是請不同的人寫推薦信的不同結果。

  9.課外活動(-5-30分)

  極為突出,多方面表現活躍,在社區或學校很受尊重,並在多次活動中是領導者兼苦幹者的:30分

  參加多項社區、學校活動,創辦或領導至少一個組織,或者每週工作20~30個小時的:22分

  不是社團領導者,但是穩定的骨幹:15分

  表現一般,有一點興趣,但是更注意自己的愛好,參加一兩個組織或者一星期工作幾個小時的:10分

  懶漢,不參加社區學校裡的活動,熟知大多數的電視角色的:-5分

  課外活動所佔的比分之高令人驚訝。如果不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就幾乎不可能被一流大學錄取。這項評分從負5分到30分,相差35分之多。有意思的是,對電視劇愛好者和追星族的“處罰”也是非常嚴厲的。

  10.種族多元化(3-5分)

  少數民族、印第安人:3分

  女生申請工學院的:3分

  亞裔:-3分

  外國人:5分

  亞裔中學習好的學生很多,因而受到減3分的“懲罰”;不過,外國來的學生,卻可以享受加5分的優待。同是華人,一減一加,相差8分。

  同樣看來“不合理”的是,如果是來自於紐約附近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學生,也要受到減3分的“懲罰”,因為他們的教育條件比其他地區學生的更好,比來自教育相對落後地區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受較好的教育,也許他們還能得到升學顧問的指導,減他們幾分才算“公平”。

  11、體育活動(8-40分)

  全美高中最好的/奧林匹克比賽的運動員:40分

  參加多項運動且至少有一項足以參加大學校隊:25分

  至少在一項運動中擔任校隊主力且投入很多精力:13分

  經常參加運動,但不是校隊隊員:8分

  體育運動在美國大學申請裡佔有極大的比重。體育活動可以得到很多加分,從8分到40分不等。只要是學校主力球隊隊員,並投入很多時間參加訓練、比賽,就可以得到13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美國學校對體育運動的重視。

  兩名學生其他各方面條件都一樣,SAT考滿分1600分的學生和SAT考試只得800分的球隊主力運動員從得分上看也許是一樣的:在學校參加多項比賽,有一個項目足以進入大學校隊的,可以得到25分,看起來書都不需要念了,因為高中四年最高平均成績和最低及格成績只不過相差16分。這一點讓很多人不能接受。

  如果學生是全美最好的高中生運動員或奧林匹克運動員,可以加上40分,似乎什麼學校都可以錄取了。但實際上又不完全如此,運動員學生在學習上也不能一塌糊塗,各校也有一定的最低錄取標準。

  12.超級錄取(40分)

  英特爾科學獎;

  在大出版社出過書;

  著名影片或者電視系列片的演員;

  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備受尊敬的教育家;

  父母是學校的鉅額捐款人。

  這一類叫作超級錄取的項目可以得到40分。包括高中生的英特爾科學獎得主,在大出版社出過書的學生,著名電影或者電視系列片的主要演員,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或廣受尊重的教育家,或者家裡給大學捐鉅款蓋過大樓的。

  父母為學校捐了鉅款,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或者備受尊敬的教育家,就能得到40分,能使孩子輕易“走後門”進入名校。很顯然,絕大多數學生拿不到這40分。只要得了這40分,其他項目哪怕是一般,也很容易達到或超過最高分的99分,就都成了具有“非凡的學業、課外活動和個人實力”“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人了。由此可見,每個被錄取的學生的錄取通知書上的那句話,有時也有很大的水分。

  父母是學校的鉅額捐款人就能得到優待。也許很不被人理解和接受,難道有權、有勢、有錢就能使“鬼推磨”?事實上,美國的這一套機制卻使他們的學校越辦越好。

  如果美國大學對鉅款捐獻人的子女不採取特殊優待政策,肯定是不明智的,也沒有美國一流名校的今天。美國排名前20名的大學全部是私立大學,都是靠私人捐款維持發展起來的。一所大學是拒絕一座圖書館還是應該接收一位學習成績略好的學生呢?只要看一看、想一想美國名校的過去和現狀,就會得出答案。

  可以說,哈佛之所以具有今天這樣世界矚目的崇高地位,與其360年來持續實行這種“不合理”的制度是分不開的。中國先富起來的人要是也能善捐鉅款,幫助更多的窮孩子上大學,大家又何苦計較給他們的孩子放寬一點入學條件呢?

  13.紅包項目(40分)

  除了上面的11個主項目外,還有幾個姑且叫作“紅包”的附加項目,可以獲得很多加分。

  ①父母。(3~8分)

  父母是校友:5分

  父母是大學的主要財政支持者:8分

  父母是名人:8分

  父母是本校教授:3分

  父母是系主任:8分

  父母最近剛剛給學校捐一筆鉅款:6分

  ②家住遠處。(3分)

  住在離學校500英里遠的地方:3分

  申請的私立大學在你的州還沒有招收過學生:3分

  ③教練徵召。(5~10分)

  教練徵召的主要運動隊,如美式足球隊:10分

  教練徵召的校隊,非主要運動項目:5分

  ④極其特殊。(3~5分)

  學校裡同一性別學生少於全部學生40%的:3分

  學校首次招收與你的性別相同的學生:5分

  幾乎沒有你的種族的學生在這所學校求學:5分

  你的高中是這所大學的“輸送器”:3分

  你的高中從來沒有人上這所大學:3分

  以上各項體現了美國大學招生中對學生的考察,它們廣泛存在於美國大學招生實踐中,是大家需要了解的事實現狀。

  立思辰留學雲介紹,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如果打不出有用的“超級”底牌,也發不出大“紅包”,那就靠自己的努力來贏得這一場比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